建筑构造与识图习题库潘华贵内容摘要:

用实线画出这些内部构造的投影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构造部分 一、单选题 :(每题 1 分) 下面既属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的是( D )。 A. 门窗、墙 、楼板 、基础 、屋顶 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没有( C )。 A. 砖混结构 B. 钢筋混凝土结构 C. 框架结构 D. 钢结构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为二级时其耐久年限为( B )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A、 80~150 B、 50~100 C、 25~50 D、 15~25 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适用( C )。 A、临时性结构 B、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C、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D、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大城市火车站耐久年限为( A )。 A、 100 年以上 B、 50 年以上 C、 4050 年 D、 15年以下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大于( D )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建筑总高度大于( )时为超高层建筑。 A. 16m, 20 层 B. 16m, 40 层 C. 24m, 100 层 D. 24m, 100m 一般民用建筑的组成没有( C )。 A. 屋顶 B. 基础 C. 地基 D. 楼梯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定的基本尺寸 单位,其符号为 M,数值为( B )。 A、 10mm B、 100mm C、 1000mm D、 10000mm 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 ( B )级。 A、 3 B、 4 C、 5 D、 6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 ( A )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A、 24m B、 20m C、 18m D、 15m 1 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多层建筑,其房间隔墙需采用耐火极限( D )以上的( D )。 A、 小时,难燃烧体 B、 1 小时,难燃烧体 C、 小时,非燃烧体 D、 1 小时,非燃烧体 1 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没有( C )。 A. 砖混结构 B. 钢筋混凝土结构 C. 框架结构 D. 钢结构 1 结构的承重部分为梁柱体系,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此种建筑结构称为( B )。 1 一般建筑跨度 30m 以上的大跨度建筑采用( D )结构。 A、砌体 B、框架 C、板墙 D、空间 1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 C )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疗养院 1 关于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的叙述, ( C )是错误的。 A、 10 层 及 以上的住宅为高层 B、住宅超过 100 米时为超高层 C、公共建筑不论层数超过 24 米者为高层 D、公共建筑超过 100 米时为超高层 1 柔性基础与刚性基础受力的主要区别是( C )。 ,刚性基础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 基础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刚性基础只能承受压力 1 砖基础采用台阶式(等高式)的做法,一般为每 2 皮砖挑出( A )的砌筑方法。 A. 1/ 4 砖 B. 1/ 2 砖 C. 3/ 4 砖 19 、基础埋深不得过小,一般不小于( D )。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刚性基础主要包括那些基础 ( C) A. 钢筋混凝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 B. 钢筋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基础 C. 混凝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 D. 钢筋混凝土基础、三合土基 础 2 在下列基础类型中,可不受刚性角限制的是( ) 2地基软弱的多层砌体结构,当上部荷载较大且不均匀时,一般采用( C )。 A、柱下条基 B、 柱下独立基础 C、片筏基础 D、箱形基础 2 当地下水位很高 ,基础不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时 ,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 ( B )以下 ,从 而减少和避免地下水的浮力和应响等。 A、最高水位 200mm B、最低水位 200mm C、最低水位 500mm D、最高与最低水位之间 2当基础埋置深度为不大于( D )时,称为浅基础。 A、 2m B、 3m C、 4m D、 5m 2当基础受到冰冻的影响时,将破坏基础结构,因此,必须将基础埋置在冰冻线以下( A )mm 方为合格。 A、 100200mm B、 200300mm C、 500mm D、 800mm 2 当建筑荷载较大,地基土的软弱土层厚度在( C )米以上时,采用人工地基不经济时,可选用桩基础 A、 3 B、 4 C、 5 D、 6 2 地下室的外包卷材防水构造中,墙身处防水卷材须从底板包上来,并在最高设计水位( D )处收头。 A、以下 50mm B、以上 50mm C、以下 500~ 1000mm D、以上 500~ 1000mm 2 地下室采用防潮处理方案时,须在 ( B )情况下。 板标高以下 2 为防止建筑物因沉降不均匀而发生不规则破坏,所设置的缝隙为( D )。 A、分仓缝 B、伸缩缝 C、防震缝 D、沉降缝 ( C )应 沿建筑物全高设置,基础必须 断开。 A、伸缩缝 B、防震缝 C、沉降缝 D、 变形缝 3 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而产生变形和开裂使结构破坏的缝叫 ( C )。 A、分仓缝 B、构造缝 C、变形缝 D、通缝 3 温度缝又称伸缩缝,是将建筑物 ( C )断开。 ① .地基基础 ② .墙体 ③ .楼板 ④ .楼梯 ⑤ .屋顶 A、 ①②③④ B、 ①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3 在墙体布置中,仅起分隔房间作用且其自身重量还由其他构件来承担的墙称为( B )。 A、 横墙 B、 隔墙 C、 纵墙 D、 承重墙 3砂浆的强度等级符号是( A )。 A、 M B、 MU C、 MC D、 C 3砖的强度等级符号是( B )。 A、 M B、 MU C、 MC D、 C 3目前广泛使用的过梁主要是( A )。 A、钢筋混凝土过梁 B、钢筋砖过梁 C、砖砌平拱过梁 D、以上都对 3“ 37 墙”厚度的构造尺寸为( B )。 A、 375mm B、 365mm C、370mm D、 360mm 3 下列关于圈梁,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一般情况下,圈梁必须封闭。 B、圈梁可以兼做过 梁。 C、 过梁可以兼做圈梁。 D、 当遇有门窗洞口时,需增设附加圈梁。 3 下列关于构造柱,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构 造柱的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 B、 构造柱处的墙体宜砌成马牙搓 C、 构造柱 中 的最小 钢筋直径是 12mm。 D、 构造柱可以不与圈梁连接。 外墙外侧墙脚处的排水斜坡构造称为( B )。 A、勒脚 B、散水 C、墙裙 D、踢脚 4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A )。 A. 240mm 180mm B. 240mm240mm 360mm 360mm 4 下列有关踢脚构造,说法错误的是( C )。 A、踢脚设置在外墙内侧或内墙两侧。 B、踢脚的高度一般在 120~ 150mm,有时为了突出墙面效果或防潮,也可将其延伸设置成墙裙的形式。 C、踢脚可以增强建筑物外墙的立面美观。 D、踢脚在设计施工时应尽量选用与地面材料相一致的面层材料。 4 构造柱与墙体之间沿墙高每( C)设 2φ6 的拉结筋。 A、 200 B、 300 C、 500 D、 1000 4 在砖混结构中,哪些是非承重构件( B ) A、墙体 B、门窗 C、楼板 D、基础 4 “ 12 墙”厚度的标志尺寸为( A )。 A、 120mm B、 110mm C、125mm D、 115mm 4 勒脚的高度不低于( C ) mm。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4 当变形缝两侧均为墙体时,如两侧墙体均为承重墙时 ,平面定位轴线应分别设在距顶层墙内缘( B ) mm 处。 A、 60 B、 120 C、 240 D、 0 4 在砌体建筑中,圈梁的作用下列( A )组正确。 ① .加强房屋的整体性; ② .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 ③ . 减少由于基础不均应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 ④ .加强墙体的稳定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4 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可采取 设置 ( D )等措施。 A、 勒脚 B、 变形缝 C、 预制板 D、 圈梁 4 砌体建筑的圈梁如遇门窗洞口中断,所设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满足( A ) A、≥ 2h 且≥ 1000mm B、≤ 4h 且≤ 1500mm C、≤ 2h 且≤ 1000mm D、≥ 4h 且≥ 1500mm 4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碎砖或灰土材料时,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 D )。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 — 处 C、垫层标高以下 D、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 50、内 墙面抹灰类装修,一 般包括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及 ( A )。 A、 纸筋灰 B、 水刷石 C、 花岗岩 D、 干粘石 5 以下哪一条措施不能用于加强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 ( B ) A、 设圈梁 B、 设过梁 C、 设壁柱 D、 设构造柱 5 位于建筑物外部的纵墙,习惯上称为( D )。 A、 山墙 B、 窗间墙 C、 封檐墙 D、 檐墙 5 墙体依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 ( B )。 A、 内墙、外墙 B、 承重墙、非承重墙 C、 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 D、 叠砌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 5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其中底层主要的作用是( A )。 A、与基体粘结 B、找平 C、装饰 D、保护 5一般板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 A )。 A、 15mm B、 20mm C、 25mm D、 40mm 5 根据受力状况的不同,现浇肋梁楼板可分为( C )。 A、 单向板肋梁楼 板、多向板肋梁楼板 B、 双向板肋梁楼板、三向板肋梁楼板 C、 单向板肋梁楼板、双向板肋梁楼板 D、 有梁楼板、无梁楼板 5双向板是指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为( C )的板。 A、 ﹤ 2 B、 ﹥ 2 C、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