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内容摘要:

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是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控股企业, 位于黄埔区云埔工业区,现年产优质浮法玻璃约40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扫描仪、复印机、背投电视、ITO导电膜、汽车玻璃、高档工程玻璃等对平板玻璃质量要求很高的多种高附加值的市场领域。 目前除南玻集团外,国内尚无产品质量能够全面达到ITO导电玻璃和扫描仪玻璃要求的原片供应商;品质能够达到汽车级玻璃要求的厂家也同样屈指可数。 该公司以南玻集团开发的属国内国外首创的15~19mm厚玻璃生产技术与从意大利引进的能够适应最长10米(超长)玻璃原片的全自动采片的冷端线结合,生产的超大规格加厚玻璃居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销售收入6亿元。 广州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池窑法生产无碱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产能达39000吨/年,其中作为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关键基础材料的优质电子级纺织纱年产量为38000吨,GFRP无捻粗纱和无捻粗纱布年产1000吨,规模居国内同行业第四位,产品质量属行业领先水平。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材料元件分公司主要生产压电陶瓷电声换能元器件、圆片陶瓷电容器介质材料和各类换能元器件,是广东省高性能电子陶瓷研发、生产的骨干企业之一,。 广州市红日燃具有限公司致力于节能、环保多孔陶瓷材料及装置的研发和生产, 主导产品堇青石蜂窝陶瓷材料及制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红外陶瓷炊具年产80万台套,技术水平与产量均居国内领先地位,2007年销售收入2亿元。 广州越秀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新型干法技术制造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和自动化程度均居全国水泥行业领先地位,年产优质旋窑水泥500万吨左右。 根据我国核电站发展的需要,该公司属下的珠江水泥厂开发了强度和抗冲击能力更高的核电站专用水泥,已经形成了年产50万吨的能力。 此外,该公司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目前已经具有每天消化市政污泥600吨的能力(大约占广州城区污泥的60%),并且正在开发每天消化1200吨生活垃圾的技术和产品配方,为消除污染和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5. 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作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及复合材料产业体系中,按应用领域划分的两个新兴材料产业门类,广州已初具规模产业基础。 电子信息材料产业 广州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目前形成比较优势的主要是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如覆铜板基材、湿法流程专用化学品、光致抗蚀膜等),其他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主要产品还包括: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如电子级无铅焊料、磁性材料等)、新型电池材料、稀土发光显示材料、单晶硅、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光纤器件、电子陶瓷、玻纤、集成电路及封装用电子化学品(超净高纯试剂、特种电子气体、电子封装材料等)等。 规模以上企业30多家,2007年产值达50多亿元。 除前已介绍的有关企业外,部分代表性企业如下。 广州宏昌电子材料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电子级环氧树脂生产企业,位居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综合排名榜第35位。 广州宏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覆铜板业、特别是挠性印刷电路板基材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位居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综合排名榜第16位。 长兴(广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印制电路板加工用关键材料—光致抗蚀干膜,约占大陆市场60%的份额。 广州南科单晶硅有限公是以珠海为基地的南科集团于2003年在广州开发区创立的6英寸单晶硅片制造企业,填补了广州单晶硅片工业生产的空白。 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是转化香港科大的科研成果于2006年在南沙创立的氮化镓蓝、绿芯片和多芯片模组的研发生产企业,拥有高亮度、功率型LED芯片制造的晶片级凸点倒装焊及多芯片模组专利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了大功率LED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填补了包括广州在内珠三角地区LED芯片生产的空白,计划投资1亿元建立6000片/月的生产线,将为广州率先形成包括外延生产、芯片制造、器件封装、集成应用等完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特别是道路照明及家用白光功率型LED优势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广州具一定规模的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生产企业有20多家,主要产品包括化学药物原料药、人工假体、齿科材料,组织再生修复材料、血液透析及其相关产品、专用手术器械及一次性消耗材料等,2007年产值约10亿元,总体规模尚小,但发展潜力巨大。 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是瑞士龙沙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产品维生素烟酰胺(即维生素B3),年产量4,200吨,是全球烟酰胺的主要供应厂家。 龙沙集团将投资2亿多美元在南沙建设多功能活性医药物成分(简称API)工厂等新项目,以用于生产定制活性医药物成分及化学中间体。 广东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留美学者于1998年在广州科学城成立的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研发与生产企业,拥有达国际领先水平的环氧固定、多方位除抗原及组织诱导等核心技术,并取得了含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全球性专利,所开发生产的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及生物型胸外科补片等已成为取代进口产品的国内第一品牌,2007年销售收入达2236万元。 国家发改委2007年批准依托该公司组建“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广州获批建设的新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迄今全国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四)研发力量较强,初步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广州在新材料研发领域的研发力量较强,一个包括企业技术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在内的新材料研发和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广州集中了广东省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重点高校在新材料的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成果,如中山大学“纳米冷阴极及其器件研制”和“配合物控制合成与晶体工程方法基础研究”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塑料动态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 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木质素磺酸盐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广州从事新材料研发的科研院所主要有18家,在积极探索院所转制发展道路的实践中,大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专业的研发和工程化技术优势,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如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材料表面工程、金属材料加工、稀有金属及稀土功能材料等研发领域,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原广州电科院)在特种化工涂料、高分子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评价等研发领域,广东石油化工研究院在电子化学品及功能化学品研发领域,都已形成明显特色与优势,是国家或省市相关材料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研力量。 广州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次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共有市级以上新材料研发创新平台69个(附表2)。 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公共实验室3个、省(部)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工程中心1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市级重大专项研发基地4个、市级工程中心17个。 上述平台的研发方向基本覆盖了广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所有领域。 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广州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广州2007年共获授权发明专利846件,其中属新材料领域的202件(附表3),%。 以企业为主体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不断提高,部分以企业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重大项目列于附表4。 (五)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1. 产业链体系有待完善广州新材料产业的门类较全,但产业链体系有待完善。 以高分子材料为例,广州改性塑料产业规模全国最大,需要大量树脂原材料,但除少量PE、PP及PS合成树脂外,树脂原材料大量依靠进口或者外省市,尤其用量大的PVC及产品附加值高的ABS树脂,而PA、PC、POM、MPPO、PET、PBT五大通用工程塑料则基本全部需要进口,导致石化炼油→合成树脂→改性塑料→塑料制品→使用应用→回收再生产业链前弱中后强。 如果广州在近期不突破或引进合成树脂、尤其工程塑料树脂合成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塑料原材料生产滞后的局面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对广州高分子材料产业及其下游相关产业(包括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2.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广州新材料产业虽有若干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如金发科技、珠江钢铁等),但总体看,国际性的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还较少,产业向器件、部件发展的技术集成能力较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远不能满足广州新材料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要求。 如:高分子材料以改性通用塑料和改性工程塑料为主,而体现高水平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改性产品、先进复合材料及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产品较少;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均以通用结构材料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而附加值较高的特殊合金、特种陶瓷、功能金属材料及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器件产品较少;精细化学品以通用、常规技术产品为主,而技术含量更高的高效催化剂、橡塑助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功能精细化学品的品种及规格都还比较少。 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产业资源整合程度有待加强 广州新材料技术领域的企业和研发机构较多,但创新资源整合不够,平台体系开放性不足,未能形成较为广泛的资源共享,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链条较弱。 企业间成熟的专业化分工及差异化经营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各企业的本地协作和配套比例不高,新材料产业的联合水平及向下游产业渗透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基地建设的基础环境(一)广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较高广州市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10个区和从化市、增城市2个县级市。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部,毗邻港澳,是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广州是中国第三大港口,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京广复线、京九铁路、广茂线、广梅汕线、广深高速铁路、广九高速铁路、和广珠澳铁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101032205国道为骨架,以三道环线为系带,连接各条国道,贯通广东省内97%以上的县、市、镇,并接邻近省市的公路网络。 市交通设施和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很快。 目前已初步建成城市快速交通骨架网: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华南南路一期工程、广园东路以及四条内环路放射线。 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枢纽机场之一。 目前旅客吞吐量已将近25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年。 (二)广州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具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力和带动力广州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 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快速增长,%,2004~2007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突破4000亿、5000亿、6000亿、7000亿元大关,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中心城市中连续18年稳居国内第三位。 2007年,广州地区人均GDP为71219元(折9302美元);%、%%;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116亿元,%;,%;,%,其中商品出口总值3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 国民经济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表2: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览表 单位:亿元时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生产总值图2:广州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示意图 单位:亿元(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多点支撑、多个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 广州目前已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等多家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实施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Ramp。 %,%。 表3: 广州研发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时间2005年2006年2007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亿元)8513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Ramp。 D %%%(四)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创业投融资体系逐步成型广州市拥有金融机构2000多家,现有汇丰、恒生、东亚等多家外资银行获准在穗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2006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731和7931亿元。 为便于高技术企业融资,建设银行从2003年开始,安排150亿元资金支持广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并提供知识产权为质押的信贷担保方式。 近年来,广州相继出台了《广州市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广州市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若干规定》、《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广州市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2008年又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为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政策保障。 创业投资方面,广州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由广州市政府出资10亿元设立,现已投资近70家企业,同时以平行基金模式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三个中外合资风险投资管理机构。 一些国外投资企业如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美国梧桐投资基金、摩根大通、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等,也以不同方式参与了广州地区的风险投资活动。 四、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一)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为目标,科学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优化鼓励自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