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工中级试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间一荷重一沉降 64.测量上的坐标注记方式为 ( )。 A.竖 直向上为 Y轴正方向;水平向右为 X轴正方向 B.竖直向上为 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为 Y轴正方向 C.竖直向下为 Y轴正方向;水平向左为 X轴正方向 D.竖直向下为 X轴正方向;水平向左为 X轴正方向 65.距离 20 km的地球曲率差约为 ( )。 A. 0. 7 m B. 7 dm C. 1 5 cm D. 7 cm 66.长 125 m宽 35 m的长方形土地一块,面积为 ( )。 A. 0. 4375公顷 B. 4. 375公顷 C. 43. 75公顷 D. 44公顷 67.测量仪器在搬运途中,首 应注意 ( )。 A.防震 B.防潮 C.防锈 D.防晒 68.测量仪器储存,首应考虑 ( )。 A.防潮 B.防风 C.防震 D.防晒 69.经纬仪外部应 ( )。 A.经常擦拭 B.定期擦拭 C.每日擦拭 D.视其必要性再擦拭 70.下列关于爱岗敬业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市场经济鼓励人才流动,再提倡爱岗敬业已不合时宜。 B.即便在市场经济时代,也要提倡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 C.要做到爱岗敬业 就应一辈子在岗位上无私奉献。 D.在现实中, “爱岗敬业 ”的观念阻碍了人们的择业自由。 71.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 )。 A. 终起 D. h终起 C. h 72.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 )使视线水平。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器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 C.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D.都不对 73.精密度最高的高程测量为 ( )。 A.一等高程测量 B.二等高程测量 C.三等高程测量 D.支线高程测量 7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水准器为 ( )。 A.圆水准器 B.圆水准器及管水准器 C.管水准器 D.管水准器或圆水准器 75.水准测量时为避免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轴的误差常采用 ( )平衡照准距离来消除 A.前后视距离相等 B.望远镜放大倍率 C.较高的水准器 D.因瓦水准尺 76.水准器水准的符合读法,是气泡两端的半像 ( )。 A.互相吻合 B.左像略高 C.右像略高 D.两像分开 77.高程测量所采用的平均海水面高程为 ( )。 A. 0 m B. 5 m C. 10 m D. 1 00 m 78.用非自动水准仪作高程测量,读水准尺数时,必须先使 ( )。 A.脚架稳固 B.记簿者准备 C.气泡水平 D.前视后视距离相等 79. B. m.是 ( )的英文缩写。 A.水准点 B.三角点 C.导线点 D.天文点 80.高程测量的转点位置应选择于 ( )。 A.坚实凸出地点 B.平坦松软地点 C.水沟盖 D.人孔盖 81.高程测量中前后视两点的高差为 ( )。 A.后视加前视 B.后视减前视 C.后视乘前视 D.后视除前视 82 .水准器 )。 终 起B. 终 起 9 A.蒸馏水 B.酒精或醚 C.盐酸 D.冰水 83.假设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调整水准器水平,必须使水准器 )。 A.居中 B.偏左端 C.偏右端 D.固定不动 84.水准仪之所以能向任意水平方向照准,因其望远镜能依 ( )任意旋 转。 A.视准轴 B.水准管轴 C.水平轴 D.竖轴 85.高程测量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之分,其主要的不同为 ( )。 A.距离的远近 B.高差的大小 C.精度的高低 D.使用率的多寡 86.整置水准仪粗略水平后,即可观测标尺实施高程测量者为 ( )。 A.定镜水准仪 B.转镜水准仪 C. Y 式水准仪 D.自动安平水准仪 87.已知 A点的标高为 10 m,今由 A点开始观测至 B点,所有后视读数和为 m,前视读数和为 m,则 B点的标高为 ( ) A. 2. 468 m B. 7. 532 m C. 12. 468 m D. 17. 532 m 88.高程测量时,水准尺扶不直,将使读数 ( )。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一定。 89.高程测量中,只有前视而无后视者称为 ( )。 A.转点 B.水平点 C.中间点 D.临时点 90.高程测量从一已知点起测,闭合于该已知点,若其高差不等于零,则其差数称为 ( )。 A.视差 B.系统误差 C.垂直角误差 D.高程闭合差 91.水准闭合差限制值计算式为 177。 30L,式中 L的单位为 ( )。 A.公厘 B.公分 C.米 D.公里 92.平均海水面为 ( )。 A.水平面 B.垂直面 C.水准面 D.圆形面 93.转动目镜调焦螺旋的目的是 ( )。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D.都不对 94.已知 A、 B两点的高程为 11. 166 m, 11. 157 m。 今自 A点开始实施高程测量观测至 B点,得后视读数和 26. 420 m;前视读数和为 26. 431 m,则闭合差为 ( )。 A. +0. 00 1 m B.一 0. 00 1 m C. +0. 002 m D.一 0. 002 m 95.水准器的灵敏度是由水准器一分划所对的中心角表示,此分划长一般为( )。 A. 1 mm B. 2 mm C. 3 mm D. 5 mm 96.高程测量时,应尽量使 ( )。 A.前视距离与后视距离相等 B.前视距离大于后视距离 C.前视距离小于后视距离 D.前视读数与后视读数相等 97.设后视 A点的标尺读数为 RA,前视 B点的标尺读数为 RB,则由 A至 B的高差为 ( )。 A. . . . 98.已知 B点高程为 13. 541 m,今由 A点测至 B点,得后视读数和为 13. 543 m,前视读数和为 15. 118 m,则 A点高程为 ( )。 A. 15. 116 m B. 11. 966 m C. 15. 120 m D. 11. 575 m 99.水准仪装置平行平面玻璃板,其目的为 ( )。 A.增大望远镜倍率 B.精密读定标 尺读数 C.使水准器易于调平 D.消除大气折光差 100.以补偿器导引视准轴水平的水准仪,称为 ( )。 A.精密水准仪 B.转镜水准仪 C.自动水准仪 D.倾斜水准仪 101.普通高程测量时,视准线不可过于接近地面,最少应在 ( )。 A. 10 cm B. 30 cm C. 50 cm D. 100 cm以上 102.水准点刻号写于 ( )。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103178。 检查水准管轴时,气泡居中旋转 180186。 后,发现气泡偏离 中心二格,故旋转水准管的改正螺丝,使气泡向中心移动 ( )。 A. 1格 B. 2格 C. 3格 D. 4格. 104.高程测量时,所生地球弧面差的数值与地球半径 (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平方成正比 D.平方成反比 10 105.下列 ( )不符合一等高程测量的规定。 A.使用因瓦尺 B.视距约 40 m C.配平行玻璃板 D.闭合差限制为 )。 a.水平管轴校正; b.视准轴校正; c.横十字丝校正。 A. a→b→c B . a→c→b C . b→a→c D . b→c→a 107.平均海水面乃多年潮汐观测记录的平均结果,此种工作称为 ( )。 A.验潮 B.验汐 C.水文测量 D.水深测量 1 08.水平标尺前倾 4186。 时的标尺读数为 3. 82 1 m,其相对于标尺垂直竖立时的读数 ( )。 A.大 0. 009 m B.小 0. 009 m C.大 0. 267 m D.小 0. 267 m 109.假设 3 m的标尺较标准尺超过 mm,今使用该种标尺二个测得高差为+ m时,其改正 数应为 ( )。 A. +0. 100 m B.一 0. 100 m C. +0. 02 m D.一 0. 02 m 110.高程测量时,前后视距离相等亦不能消除的误差为 ( )。 A.地球弧面差 B.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平管轴的误差 C.大气折光差 D.仪器下陷所引起的误差 111.凡立水准尺的点,其目的仅是测得该点的高程者称为 ( )。 A.转点 B.水准点 C.中间点 D.高程点 112.为测算未知点高程且能自动改正地球曲率及折光差,可采用 ( )观测 垂直角。 A. 偏角法 B.方向观测法 C.对向观测法 D.反觇观测法 113.测量宽河两岸两点的高差,应实施 ( )。 A.逐差高程测量 B.横断面高程测量 C.对向高程测量 D.任何一种高程测量均可 l14.直接高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是 ( )。 A.平板仪 B.经纬仪 C.气压计 D.水准仪 115.旋转望远镜的目镜,其作用是使十字丝平面上的物像 ( )。 A.缩小 B.倒立 C.清晰 D.正立 116.某测 量望远镜物镜焦距为 37. 5 cm,目镜焦距为 2. 5 cm,则其放大倍数为 ( )。 A. 5 B. 10 C. 15 D. 20 117.单一水准路线不包括 ( )。 A.附合水准路线 B.支水准路线 C.闭合水准路线 D.水准网 118.水准仪各轴线应满足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 ( )。 A.圆水准轴平行于竖轴 B.管水准轴垂直于竖轴 C.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D.管水准轴平行于视准轴 119.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 ( )。 A.管水准轴与视准轴不平行的影响 B.视差的影响 C.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D.水准尺竖立不直的影响 120.导线的前进方向为 A→B→C ,观测 B点处的右角。 盘左时 A目标的读数188186。 16′ 18″, C 目标读数 8186。 16′30″;盘右时 A目标的读数为 93186。 11′54″, C 目标的读数为273186。 12′00″。 则水平角的一测回角值为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