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青蓝工程记录册内容摘要:

NO: 10 指导教师 姓名 江红 被指导教师 姓名 王婷 指导时间 指导项目与内容 读书笔记撰写与交流 指导形式 共同学习 指 导 过 程 与 意 见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常用的形式有: 摘要式读书笔记 , 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 评注式读书笔记 ,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 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自 我 反 思 与 感 受 可能这一生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了,各种各样的不同书籍,我都有着不同的兴趣去阅读。 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书读了,记得不长,混乱了,甚至遗忘了。 读书笔记是保持那些记忆的最好方法,闲时,再翻来瞧一眼,回顾那时的阅读,每一次翻阅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触发,将其写下来更是一种升华。 因而深深记着那句话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简单但更多的是经验的传授。 青年教师第一学期拜师总结: 去年九月,我踏入了这个校园,实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心愿。 面对 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讲台,我既欣喜而又担心,欣喜的是我已经是一名教师了,我能作为一名园丁来培养祖国的花朵了;担心的是我自己能否胜任这一职责,能不能把这些花朵培育长大。 学校为了加速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让我们与老教师结对,传授教学经验。 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特殊的精神劳动,融理论、经验和情感于一体,而后二者对结果的影响更明显。 我们青年教师所缺乏的是教育经验和情感体验,如果能把优秀中老年教师的成功经验技巧传授给我们,则无异于给我们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开学初我就进行了主要环节,听课学习。 师傅上课的方式与我完 全不一样。 给我的感觉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度等,很快进入了角色。 除了老师讲,学生也积极地思考着,互动、自主地观念都在课堂上有所体现。 而我觉得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在想:让学产生兴趣并提高,让他们积极、互动地和老师一起学习。 但往往越想让学跟着自己的脚步走,反而一节课下来之后,发现自己在后面使劲推着他们,用尽了心思和力气,跨出的距离却相当近。 我常在想,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同样的老师讲,学生听,但结果却完全不同呢。 看到他们的课堂才得到答案:除了老师讲,最重要的还是要给学生互动、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主 学习,将课堂变成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课堂,而并非灌输式的课堂。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要下工夫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精讲、引思,发散学生思维。 这样才会真正提高课堂的质量。 上课要多注意学生的状况,了解学生的消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 其次我还学习了批改作业的方法。 当翻开师傅的学生的作业本,整洁、美观是我的第一感觉。 师傅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和蔼可亲的,本来我以为他可能会“吃不住”学生,但他的学生对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那种感情。 配合起来相当和谐,一节 课下来,觉得轻松愉快。 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到,他们很喜欢这位老师。 私底下我就想多了解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经过交流我才知道,与学生谈心,多关心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沟通是学生喜欢他的重要原因。 总之,我想我们青年教师因为有了“师傅”的指教,业务能力素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种师徒结对子活动,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青蓝工程辅导记录 辅导教 师姓名 佟伟静 被指导教 师姓名 肖淑宁 指导时间 指导项目 与 内容 主题研讨:如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指导形式 探讨、交流 指 导 过 程 与 意 见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学会倾听 二、教给学生倾听的道理 三、用动态评价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 四、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五、及时恰当评价学生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细心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自 我 反 思 与 感 受 一种姿势是我们经常忽略的,那就是“听”。 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听是他们的必备课程,但他们不一定会做好这个课程,他们更倾向于自己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唯恐迟而赶不上别人。 在课堂上将会有乱糟糟的吵闹声便源于此出。 有些学生经常会在课后而一知半解,就是 没有形成倾听的习惯。 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知识的获得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教学,特别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我会加大力度培养血生的倾听习惯。 NO: 2 指导教师 姓名 江红 被指导教师 姓名 王婷 指导时间 指导项目与内容 上 示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指导形式 听课 指 导 过 程 与 意 见 研读课文 这是个什么样的小村庄。 理解 “早先 ”,品读词语体会小村庄的美丽。 A、 “郁郁葱葱 ”体会山的青翠。 B、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体会环境好。 C、 “清新甜润 ”。 D、你想生活在这样的小山村吗。 对比了解小村庄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研读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这样的小村庄,现在还在吗。 它遇到了什么。 引导看书上 26 页的插图。 C、朗读体会。 D、对照开头,激起学生对小村庄被毁的同情、深思、疑问。 研读探究:被毁灭的是什么样的小 村庄呢。 曾经那么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毁灭呢。 自 我 反 思 与 感 受 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解析、理解课文三个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而课文三个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含义都比较深刻,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读懂这些句子有一定的难度。 江 老师以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读懂了这些句子。 先是找出重点句,读,从杜仲去指导,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再顺水推舟的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词语去证明他们的正确理解。 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NO: 3 指导教师 姓名 江红 被指导教师 姓名 王婷 指导时间 指导项目与内容 荷叶圆圆 指导形式 听课、交流 指 导 过 程 与 意 见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荷叶是美的,更要通过反复读,感受课文是美的。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看图说话、想象等方法体会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快乐的心情,并能在读中体会出来,再演一演、读一读、赛一赛的形式中,带上不同的头饰,感受不同的心情。 让学生看图说话,并借图扩展思维,培养观察、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自 我 反 思 与 感 受 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直接通过欣赏图片,来激发学生对荷叶的美的 欣赏,在通过朗读以及各种扮演来感受文章的美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学生在扮演朗读中,亲身体会问小青蛙、小鱼儿们的心情,积极性非常高,大多数小朋友都想尝试。 例如 读词语做游戏,学生兴趣盎然,在放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青蓝工程辅导记录 辅导教 师姓名 张永生 被辅导教 师姓名 张利军 指导时间 指导项 目与内容 读书活动之 《教学勇气 —— 漫步教师心灵》 指导形式 共同学习 指 导 过 程 与 意 见 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共同体的涵义和 特点: 认知方面,放弃从权威专家那里“拿来”知识的做法,而是不断展开同认识客体之间的对话,让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充满神圣感和新奇感, 教学方面,提出教学是围绕教学主体展开的。 这个主体,既非老师也非学生,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感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