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qcnew7tools---质量改进新七工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如此将代用特性依生产流程或结构进行细分,则此类图可以明白要求品质是通过什么样的代用特性来实现的。 3) 特性要因系统图:要明确代用特性与品质因素之间的关系。 想要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产品的特性不良时,首先要想一想,调查调查,找出认为最有影响的要因,并且加以整理。 将特性当作最上位的结果,再将造成此一结果的要因当作下一层次的结果,层层进行因果关系的展开。 于是便可以明确特性与要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此图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对特性造成很大影响的要因,另外,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是什么原因会造成特性不良。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3 方法 (步骤 ): 决定主题 (设定目标 ) 将想要解决的问题以“为了 ……”的形式表示。 以此作为基本目的或是想要解决的问题。 手段和策略的提出 全员通过脑力激荡来讨论达成目标所需进行的手段,并记录在卡片上 (一般以“要如何做”,“对 …做 …” )。 一次手段是以方便往下思考为目的,其手段并不是可以直接实施的阶层。 想解决的问题 想达成的目的 怎么办呢。 方针 /政策 基本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4 排列卡片 摊开大白纸,将基本目的写在最左侧的中央,一次手段在其右侧,依上下配置后以虚线连接。 连接卡片 (画系统图 ) 将一次手段当作目的,找到达成其目的的方法,将其当作二次手段,以下再以二次手段当作目的,此手段继续往 3次、 4次连接过去。 直到达到可实施阶层的手段后才停止展开。 确认系统图 到达以上步骤,基本上完成了系统图的形式,在粘贴卡片以前,要确认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确认由基本目的开始到可实施阶层为止,是否有遗漏、疏忽和矛盾的地方。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5 粘贴卡片 将卡片粘贴在大白纸上,目换与手段用线连接,记入主题及成员、完成日期待必要的事项,此时系统图基本上完成了。 评价系统图中的各个最终手段与策略 最终可能实施的方案或手段,是不可能一一实施,或者说每一策略的实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来实施的。 手段评价一般使用的符号: A) O 表示能够实施的事项 B) Δ 表示经过一定的努力或调查才知道如何实施的事项 C) Χ 表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施的 或者用分数的高低来对手段进行评价。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6 手段评价的原则: A) 实施后会产生的效果 B) 实施该手段所需的费用 C) 其难易程度 最后对其所有的评价进行汇总,找出最终可以实施的方案及手段,并拟定优先改善顺序。 制订手段及策略的实施计划 根据以上评价打分的改善顺序,要制定策略及手段实施的计划。 案例见后: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7 如何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率 把它当作自己本身的活动 使其成为快乐的活动 要成为有计划的团体活动 选择优良的主题 提高问题意识 讲明团体的功效 尽量激励成员 使成员拥有参与意识 事件化、故事化 是持续进步的团体活动 清楚活动所处的状况 设定与全员相关的主题 主题不受成员变动的影响 考虑与其它部门相关的问题 进行形象化的 QC手法教育 亲身应用 QC手法及知识 参观成功的小组活动成果 介绍身边的成功事例给成员 推行礼貌运动提升信任关系 以全员为自发性执行来看待 将效果尽量表现出来并宣传给上司和其它同事 每个人都要主持会议和发言 每人轮流当值,做临时组长 分派全员参加的作业 定期开展娱乐活动 对产生成果的成员给予奖励 采取演出的方式提升活性 筹措小组活动经费 将小组的任务时间设定更长 领导者要有威信与号召力 要选择全员能出席的时间 设置小组的活动板及场所 全员均明确规定的活动日期 全员均明确计划和前次结果 64 4 4 4 40 2 5 4 50 5 5 2 32 4 2 4 100 4 5 5 80 4 4 5 30 2 3 5 80 2 4 5 60 3 5 4 30 3 5 2 75 3 5 5 36 3 3 4 24 2 4 3 10 2 1 5 40 4 5 2 45 3 5 3 60 3 5 4 40 2 5 4 60 4 5 3 60 3 5 4 45 3 5 3 15 1 3 5 40 2 5 4 综合 难度 费用 效果 评价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8 目的: 为了使现象、原因、对策相互间的关系更明确。 为了评价方案及订定对策,常常要进行多元性的思考,此时利用矩阵图法进行行与列的配置,以其交点表示各要素是否有关联,以及关联的程度。 作用: 查找某一项代用特性有多项对应的品质要求。 强化品质评价体制,使其效率化。 寻找到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原因。 明确品质的职任与权限划分。 用于讨论多个变量分析时应收集什么数据。 矩阵图( Matrix Diagram)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9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有关构想的资料。 能使各个因素与问题的关系更明确。 如下例: 个人 资料 职务 介绍 年龄 28 24 23 56 30 26 婚姻 已 未 未 已 已 已 性别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姓名 大伟 小青 小华 小梅 大兴 小莉 董事长 O 董事长女婿 总经理 O 经理 O 主任 O 工程师 O 董事长女儿 助理 O 姓 名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30 形式: 矩阵图由于其分析对象不同,因而在使用上需选用不同的矩阵图,常用的矩阵图依形状可区分为: L型矩阵图 T型矩阵图 Y型矩阵图 X型矩阵图 P型矩阵图 C型矩阵图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31 方法: 选择具有相互关系的不同事项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具有相互关系的不同事项 要求品质 代用特性 不良原因 对策 保证特性 工程管理项目 管理功能 业务功能 保证特性 试验测定项目 产品性能 工程机能 产品特性 品质因素 不合格事项 原因 硬件设施 软件机能 主管方针 实施效果 选择适当的矩阵图形式 根据项目组数和需要作比。质量管理-qcnew7tools---质量改进新七工具(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