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技术(花卉方向)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织到花卉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花博会认知实习。 第三、四学期是岗位技能训练,主要是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以及花卉园艺师、 CAD 制图员和插花员资格认证综合实训。 第三、五学期为职业能力训导,将期中的两周实习调整到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 , 安排学生到企业顶 岗实习,使实习时间与寒假连在一起,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 第六学期为实战演练期,学生以准员工、准技术员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3. 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年龄梯队合适、职称结构合理 、 专兼比例恰当 的“精专业,善教学,强实践”的高 素质师资队伍 ( 1) 根据学院总体部署实施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计划每年从专业教师中选拔 1 名进行重点培养,选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研修 ,参加学术会议。 ( 2) 计划每年从专业中青年教师中选拔 23 名进行重点培育,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 培训、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及产品开发利用、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及教学研究,把 中 青年教师培养成为教学骨干,在专业建设上发挥主要作用。 9 ( 3) 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挂职,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获取与专业相关的“技师”或“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使“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达到 100%。 ( 4) 聘请行业企业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形成比例相对稳定的专 兼职教师 队伍。 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1) 在原有校内实训基 地的基础上,计划完善现有 分析仪器实验室、园林植物实训室、植物保护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插花实训室、园林规划实训室、组织培养实训室 8 个实验实训室和 苗圃、种植大棚、品种园 3 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施, 新建园艺植物繁育生产中心和园林设计工作室。 满足我系园艺技术及相关专业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技能训练及在校期间获取花卉园艺师、高级插花员、花卉环境设计师、 CAD 制图员 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与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学生实训,又能创出效益。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系领导、专业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项目监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 制定《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办法》,配套相关制度,明确资源共享和运行机制,进行独立成本核算,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 2)依托多家省级龙头生产企业作为教学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训场所及青年教师锻炼机会,并选派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实训。 在原有 8 家的基础上新建 8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如出口花卉栽培基地、绿化苗木培育基地、盆景培育基地、设 施花卉栽培基地等)。 5.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改革 ( 1) 理论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往学习效果的评价仅限于卷面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前讨要复习提纲、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考后基本忘光的恶性循环,单纯的考试制度已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本专业的各门主要专业课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卷面笔试、口试、调查报告考查、论文考察、上机操作考核、 PPT 报告考查等。 这样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掌握学生专业学习的长 处所在,使教师能尽量做到针对性培养,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 10 ( 2) 实践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改革 ① 实验考核 实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仅靠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是不能反映学生实验的掌握程度,并且存在实验报告抄袭、弄虚作假的情况。 所以在补给课程的评价上采取实验报告与实验操作水平相结合、实验过程与实验仪器熟悉程度考查相结合、多种实验题目备选考核、实验数据结果与本人学号挂钩等考核方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必修实验项目的掌握。 ② 实习考核 除了传统的由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上交评定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在实习场所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等方面。 学习结束后,学生除了要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鉴定外,还要学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制作实习总结的多媒体幻灯片进行演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成绩评价,激发集体合作精神,善于收集、利用、学生资料的能力。 6.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面向基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与地方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高职院校智力支持作用的重要内容。 漳州及周边地区有着较强的园艺产 业发展优势,在我校建立园艺实训基地,积极开展高职教育、社会培训与社会服务,对于立足漳州、服务闽南,辐射全省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专业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并从技术与政策上支持教师从事科研工作。 鼓励教师发挥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生产需要,确立科研课题,承担科研任务,解决技术难题。 开展花卉栽培技术服务,对花卉生产产区的农民和花卉企业的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开展优新园艺植物 品种的示范、技术推广,将直接带动和加快当地产业化项目的升级换代。 尝试探索与实践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增强专业在福建及漳州周边地区的较高的行业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 面向社会行业进行花卉园艺师、高级插花员 、花卉环境设计师、 CAD 制图员 等技能培训与鉴定,充分发挥园艺技术(花卉方向)实训基地的社会化功能。 计划今后每年培训、鉴定 200~ 400 人。 组织学生与专业教师参与“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方案策划、生产、布展、造景及管理维护等工作。 ( 二 ) 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建立园 艺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 专业带头人 担任,成员由全体专业教师组成。 并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作具体分工与落实。 11 2. 机制保障 由院教学与科研处牵头,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专业建设活动,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同时,学院在专业教师引进与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 经费保障 经费采用专款专用制度,并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 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 仪器设 备按照漳州市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中央财政支持的经费用于采购设备的不超过 50%。 五、绩效考核指标 专业名称 园艺技术 建设负责人 林晓红 建设内容 2020 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20 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人 才 培养 模式 目标:完善“对接产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2020 级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标:继续完善“对接产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逐层 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2020 级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 体系 与 教学 内容 改革 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专业课程,以花卉生产、装饰应用及营销为重点,构建完成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主编 1 门高职高专教材和 5 本与核心课程相配套的、符合区域特色的项目课程教材 (校本教材 )。 争取 1 门课程列入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 3 门课程列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 课程体系构建及 教学内容改革 目标:形成“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制订项目导向课程开发标准的实施方案。 要点:①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团队;②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制定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标准。 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的实施办法 ; ③构建支撑园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包含 6门核心课程, 10 门专业主干课程)。 目标:完成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并汇编成册。 要点:①制订插花艺术、 园林花卉、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6 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实施方案;②汇编专业教学标准成册;③在专业内以及兄弟院校 1个以上专业采用或借鉴本专业的教学标准,并有使用情况反馈。 12 2.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6 门 目标:以精品课程的标准 开发 3 门 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制订相关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文件, 3 门专业核心课程 作为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其中 2 门建成 院 级精品课程。 要点:① 按照项目导向课程开发标准以及精品课程标准开发 插花艺术、园林花卉、园林植物栽培等 3 门核心课程,完善相关教学文件(包括教案、课 件、实训项目文件、试题库等);②《插花艺术》建成为 院级 精品课程;③编写《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组织培养》等 3 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