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洲古渡公园景观改造方案内容摘要:

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 改革开放初期,瓜洲闸管理处 曾积极响应水利部的号召,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挖掘历史沉淀,美化环境建设,在抓好水利工程节制闸、船闸、抽水站及排涝闸安全运行管 6 理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旅游项目。 闸区进行了园林化建设,先后兴建了银岭塔、锦春园、映影池、园中园、 “ 瓜洲古渡 ” 碑、牌楼、沉箱亭、观潮亭、游泳池等景点,并投资扩建了古渡宾馆、南苑餐厅等旅游服务设施,一度成为集历史遗迹凭吊与现代人文景观欣赏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娱乐场所。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渡风景区已不能满足人们旅游休闲的需要,年久失修的公园已跟不上现代园林的发展轨迹,急需对 原有环境及设施进行景观改造与更新。 区域现状分析 场地建筑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北部相对狭窄的区域分布有保存价值较低的硬山顶 砖瓦房,破损程度较高且没有历史文化价值,考虑到岛屿北部场地较窄,所以将拆除绝大部分的破旧砖瓦房,选择一些结构相对完好的建筑进行扩建改造;岛屿南部区域面积较大,其中建筑保存相对完好,而且大多数名胜古迹处于该区域。 场地道路分布较为凌乱,而且破损严重,需要在 改造方案 中进行 彻底的系统性 改造。 场地内绿化种植由于长年没有 养护管理,绿化造景的作用已不显著,场地内植物零星散落, 群落关系混杂。 存在的问题 硬质驳岸的 诸多 负面影响 基址内部分驳岸采用砖石砌成的立式驳岸,或用石块、混凝土块铺成的斜坡驳岸。 这样的驳岸在洪水期确实起到十分重要的防护作用,但 是与此同时也 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一是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 生物 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地植被丧失生 7 存空间,也使一些水生生物失去了生存、栖息场所,破坏沿河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造成驳岸区域生物资源的丧失和生态失衡。 二是拓宽河道,固化河岸,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导致下 游大量的泥沙沉积和淤塞,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 段华强 , 2020)。 水质 恶化, 急需改善 由于基址地区处于扬州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船只航运比较繁忙,船只 的运行使水域内河水终年受到搅拌而导致水质 浑浊;船只上的船员与沿岸居民的日常活动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其中相当大部分的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被人倾倒入基址范围内的水域,导致基址内水质问题相当严重。 历史记忆有待保留 城市滨水区的改造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老旧的历史建筑和传统空间,目前的大部分改造往往忽略了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 通过改造,焕然一新,但是城市历史的痕 迹、记忆也被匆匆抹去,不可能再恢复了。 古渡遗址区及改造区周边存在着大 量能够反映历史文脉的古建筑物,历史遗迹以及许多 能够反映过往瓜洲古渡繁华景象的印象空间。 水位变化 幅度 剧烈 景观水体往往与自然界中的大水体相连,水位受大水 体涨落的影响非常大,造成亲水平台的设计受到极大制约,建成后也往往 达不到 设计之初所设想 的效果,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 古渡遗址改造区内东侧 水域 与自然大水体相连,水位变化遵循当地自然水位的变化。 改造区西侧由于是船闸所在区域,水位变化受水工设施控制且变化 幅度较自然水体 更为剧烈,所以驳岸必须满足水 利要求。 在满足水利要求的基础上对驳岸进行生态化的改造,同时满足亲水平台等的建设,此类问题是该方案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交通流线组织混乱 由于城市交通横穿滨水区,城市规划中没有考虑滨水路的环境特点,而在滨水路上组织大规模的机动交通,使海滨、河岸成为人们难以靠近的区域,交通道路作为异质空间,往往破坏了城市与水域的关联性和整体感,使许多滨水地段缺乏适宜步行的设施条 8 件或打破了滨水地段步行空间的连续性。 古渡改造区内城市道路连接闸口横穿岛屿将岛屿一分为二,与此城市道路连接的原有基址 范围 内园路 系统 流线组织混乱且 破损严重,需要根据 方案 进行 重建。 土质问题影响植物栽植存活率 由于改造区域属于湖中岛,方案中南侧需要挖出水池,挖出的土壤 由于土方作业的缘故势必会成为岛上一部分的栽植土壤。 但是这些土壤 成分 大部分是湖底淤泥,其中含有一些可能使植物中毒 或者生长势减弱 的重金属元素 和 毒素,同时淤泥的密度较高,透气性十分差,会使栽植的植物根部 受到 损害而影响岛上植物栽植的成活率。 3.改造的策略 历史记忆的保留 遗迹的保留 古渡改造区内现存大量的 古迹 遗存 和能够反映当地历史上繁荣景象的印象空间,如废弃的码头,清晰 可见的水位线,斑驳的旧式驳岸,废弃的船只等等,其中很多一部分可以保 留并加以开发,形成 历史的 空间 印象, 同时通过原有古树名木的保护,植物种植群落的恢复等形式,再现古渡历史的记忆。 的改造 对于分布在场地北侧的硬山顶砖瓦结构 的建筑而言,选择一些位置恰当,结构相对完好的建筑进行扩建改造,改造完成后作为北部功能性建筑形成建筑序列,其中包括茶室,展览室,公共厕所等;岛屿南部区域作为遗址性建筑保护的主要区域,其中诸如银岭塔,观潮亭 , 古渡牌楼,沉箱亭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将重点进行保护与景观改造,通 过一些节点放大的手段处理古迹建筑及周围环境,结合古迹中蕴涵的历史故事形成 若干 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局部景观节点。 9 岛上植物虽 然长期缺乏专业的人工养护与管理,但是正是由于岛上缺乏人工管理而通过自然 选择 形成了 植物群落,所以 可以 根据 岛内现有植物的种类 作为参考选择基址区域 的基调树种与群落绿化单元的骨干树种,同时结合现有植被与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花灌木与地被植物。 通过选择原有树种的种植设计方式从种植造景的层面体现场地的历史记忆。 场所精神的提炼与升华 上文提到 基址内丰富的人文历史与名胜古迹是古 渡公园改造的主要有利因素之一,其中可开发挖掘出许多对于环境改造与景观更新有利的意向 景观 元素与 古迹遗存。 瓜洲古渡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船来船往的繁忙渡口,船 只 与这块土地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 瓜洲古渡 公园 改造方案中充分 提炼出古船为景观意向 ,特别是公园 主 广场的铺装样式采用的是仿照船的龙骨以及船在水中航行荡起的涟漪的 样式 ,虽然不是直接以船 只 的形状作为铺装样式,但是龙骨与波涛足以反映古渡那段繁华的历史,让游客在意识上就深切 地 被场地原有的历史沉淀和特质所感染,充分感受到作为渡口景观与其他普通滨水开放空间的区别。 瓜洲古渡公园改造方案中可以利用的现实景观元素指的是 古迹遗存当中有改造和利用 价值的那一部分。 在方案中有保护与利用价值的名胜古迹有沉箱亭,观潮亭,银岭塔 , 古渡 牌楼 等。 基址北部区域保留的硬山顶砖瓦房可以仿照扬州古典园林中建筑样式改建 成展览馆,茶室,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性仿古建筑。 此外,在公园南部保护区内保留原有驳岸的一部分通过复古造景的手法复原古渡码头繁荣的景象。 瓜洲节制闸与瓜洲船闸分布在基址的东西两侧,大体量的水工设施成为场地不 可忽视的景观要素。 充分利用闸口的景观特质,在满足水利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生态化的景观 10 改造成为体现瓜洲古渡公园的场地精神与景观特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脉的梳理与景观更新 生态交流 将堤岸与水体在生态上联系起来,实现物质、养分、能量的交流 ,恢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循环,不仅可以节省养护成本,更加有效的发挥驳岸的防护能力,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效果,弥补驳岸景观效果单一的不足。 协调共融 以自然 形式的驳岸 外貌出现, 最大限度地获取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共融 ,不仅从视觉得到同一,同时与古渡文化历史契合。 生态化的驳岸功能 采用生态驳岸的形式进行驳岸设计,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 “ 可渗性 ” 的界面。 丰水期,水体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 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水体,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另外,生态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 鲍世行 , 1994)。 以生物技术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首先,滨水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过程消减有机污染物,从而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改善水体的水质。 另外,生态河堤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造成的不同流速带,形成 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采用生态驳岸改善流域内生态系统。 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生态驳岸的坡脚护底具有高孔隙率、多鱼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