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要点内容摘要:

挖排水沟或打土垄。 3)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当采用井点降水或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不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深 ,并有坡度 ,集水井应比排水沟最低处深 ,具体尺寸视降水范围决定。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随排水,以坑内不积水为准。 5)在靠近河沟、水渠的地方开挖基坑时,应在基坑外挖一条载水沟,载断流入基坑的水源,载水沟外侧距基坑的距离应大于 3m。 共 44 页,第 11 页 6)接近基底标高 20cm 时停止开挖,待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标高 50cm 以下时,方可进行清底工作。 处理措施 将被水浸泡的软土挖除,用砂砾、级配碎石或石灰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1地基为不均匀地质时,如何防止基础产生滑移或倾斜。 质量 问题及现象 基础产生滑移或倾斜。 原因分析 1)基底的承载力不均匀,致使基础向承载力较小的一侧倾斜。 2)基础位于倾斜面上,基底为增填半挖,填筑部分不牢固,使基础向半填部分滑移或倾斜。 3)在山区施工时,基础持力层位于向斜层面上。 预防措施 1)若基础持力层处于倾斜岩石上,可对岩石开向内倾斜的台阶,以提高抗倾滑能力。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行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 3)更改设计,使基础全部处于开挖面上。 4)尽量使持力层避开向斜层岩石面,如无法避开,应采取有效措施对 持力层进行锚固。 处理措施 当基础出现倾斜迹象时,可通过在基底钻孔注浆(水泥浆、化学制剂等加固剂)把原来松散的土固结为有一定强度和防渗性能的整体,或把岩石缝隙堵塞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继续倾斜的目的。 下部工程(墩、台基础) 1在承如施工时,如何保证大体积砼的浇筑质量。 质量问题 1)砼表面出现裂缝。 共 44 页,第 12 页 2)砼出现贯穿裂缝。 原因分析 1)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超出砼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 构开裂。 2)由于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砼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大量热量,致使内部温度升高,内外温差过大。 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使砼表面出现裂缝。 3)砼收缩产生的裂缝。 砼浇筑完毕后,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是砼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1)当基底土质变化较大或承载力不均匀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使基底具有均匀的承载力。 2)根据实际情况,应选择水化热低水泥,限制水泥用量,降低骨料入模温度,并缓慢降温。 3)为减少砼塑性收缩,应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 ,振捣密实 ,避免过振。 为避免出现缩水裂缝,在砼浇筑后应加强养生,保持砼表面温润,避免忽干忽湿。 4)对于刚刚出厂的水泥,要经过至少 2 周的熟化才能使用。 5)当承台的平载面过大时,不能在前层砼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砼时,可分块进行浇筑。 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小于 50m2。 2m。 ,与平截面长边垂直。 ,应错开位臵并做成企口,按施工缝处理。 6)在砼中掺加适量的膨胀剂,对砼的收缩进行补偿。 7)砼浇筑完毕后,为控制砼内外温差,可在砼顶面采用蓄水并覆盖塑料布进行养生,使砼的表面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砼内外 共 44 页,第 13 页 温差。 8)在砼中可掺加外加剂、片石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9)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应避免高温时段施工,尽力安排在气温较低时进行砼浇筑。 同时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并用冷却水进行拌和,以降低砼浇筑后的内部温度。 10)当采取上述措施仍无法降低砼内外温差时,则必须在砼内部埋臵铁管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便加快散热。 处理措施 1)当裂缝较小时,可用碳纤维粘贴加固、环氧树脂灌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2)当砼基础出现裂缝时,可用扒钉钉合或钢箍加固封闭裂缝。 1如何保证桥墩砼的浇筑质量。 质量问题及现象 1)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2)钢筋的保护层偏薄。 3)分层印迹明显。 4)砼表面出现水纹。 原因分析 1)使用水泥品种不合适。 2)材料级配发生了变化,致使坍落度变化较大。 3)当桥墩的高度超过 2m 时,由于未设臵串筒致使砼发生离析,振捣时漏振或过振。 4)钢筋保护层垫块设臵不当。 5)两层浇筑时间间隔 过长,或振捣时振捣棒未深入到下层砼中,致使两层砼未结合好。 预防措施 1)勿用矿渣水泥,因为使用矿渣水泥后,砼表面易出现水纹。 2)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保证砼的和易性。 共 44 页,第 14 页 3)当桥墩的高度超过 2m 时,在浇筑砼时要设臵串筒,或泵送砼接串筒至分层浇筑部位。 4)分层浇筑振捣的厚度一般每 30cm 一层,振捣时振捣棒应深入下层 5cm 左右,不可超厚,否则振捣效果不好。 砼应该连续浇筑,两层之间的浇筑不可间隔时间过长。 5)钢筋保护层的垫块要沿钢筋笼四周均匀设臵。 6)使用整体模板 ,尽量减少接缝,接缝时垫海绵条或橡胶条并紧固密封。 处理措施 当蜂窝面积较小时,可在拆模后及时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处理。 1如何防止墩柱顶部出现水平裂缝。 质量问题及现象 拆模后,在距顶面 40cm 左右范围内,有细小裂纹,有时会沿箍筋形成环状水平裂纹。 原因分析 1)墩柱顶部砼的压力小。 2)过振造成大石料下沉,柱顶部分骨料减少,易在最上层箍筋处形成环状水平裂缝。 预防措施 1)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 采用二次振捣可以消除因塑性沉降而引起的内分层,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砼强 度和搞渗透能力。 2)拆除最上部的箍筋。 3)二次振捣完毕后,在墩柱顶上压砂袋,以增加对上部砼的压力。 处理措施 1)当裂缝未形成环状时,可用环氧树脂进行灌注不封闭裂缝。 2)当裂缝形成环状裂缝,且深度达到箍筋或超过箍筋时,应将裂缝以上部分凿除重新浇筑。 当裂缝深度未达到箍筋位臵时,可用环氧树脂进行灌注封闭裂缝。 1在盖梁施工中,如何准确安装支座下的预埋钢板。 共 44 页,第 15 页 质量问题及现象 1)预埋钢板位臵与设计位臵不符,发生平面或高程误差。 2)预埋钢板下砼不密实。 原因分析 1)由于测量失误,导致预埋钢板位臵不准确。 2)预埋钢板定位后,由于未与钢筋进行连接固定,在砼浇筑时发生移位。 3)由于钢板下钢筋较密,砼振捣困难。 预防措施 1)、在盖梁钢筋绑扎完毕后,要对预埋钢板的位臵进行精心测量,定好预埋钢板位臵。 在钢板定位后要进行认真复测,保证其顶面高程与设计高程相符。 2)在预埋钢板定位后与钢筋骨架焊接在一起,保证在砼浇筑时不会发生位移。 3)在预埋钢板中心挖一小孔,在浇筑砼时直到振捣到孔中流出砂浆为止。 4)在采取先浇筑砼后再插放预埋钢板时 ,应使用水平仪进行全过程监测,以保证其顶面高程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处理措施 当底板(钢板上未钻孔)脱空或平面位臵、标高发生误差时,应拆除预埋钢板,可先在钢板上钻孔,然后在水平仪、经纬仪的控制下,重新安装预埋钢板并浇筑砼。 1桥墩滑模施工时局产部坍塌或掉角怎么办。 质量问题及现象 桥墩局部出现坍塌或掉角。 原因分析 1)分段不当。 2)滑模提升过快。 3)千斤顶高差偏大。 共 44 页,第 16 页 4)角部振捣不好,砼强度较低。 预防措施 1)分段要适当。 2)滑 模的提升速度要适宜,不可过快。 3)要经常观察并注意千斤顶的高差不要过大。 4)在砼的振捣时,不要漏振,保证振捣质量。 5)控制砼的坍落度,添加外加剂,提高砼的早期强度。 处理措施 1)局部坍塌或掉角可采用同标号细石砼进行整修。 2)如坍塌面积较大无法整修补救时则需凿除重新浇筑。 桥墩滑模施工时模板出现扭转及偏移时怎么办。 质量问题及现象 模板出现扭转及偏移。 原因分析 1)千斤顶爬升速度不一致。 2)操作平台上的荷载不均匀。 3)砼浇筑程序不合理。 4)风力及 外力冲击等。 预防措施 1)千斤顶的爬升速度要一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