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内容摘要:

主要技术要求所需的精基准;接着考虑为了可靠地加工出上述主要精基准,是否需要选择一些表面作为中间精基准,然后再选择粗基准。 下面按零件具体情况进行粗基准和精基准的选择。 ① 精基准的选择 : 选零件的前端面和零件的下底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各个孔都能以它们作基准加工出来,即遵循了 ”基 准统一 ”原则。 该零件在轴向方向上的孔的定位都以垂直于其中心线的面作为基准,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保证了孔的垂直度要求,也遵循了 ”基准重合 ”的原则。 该零件 选用下底面作基准 , 使用定位心轴与支承钉 , 可以将零件可靠地定位及紧固 , 同时与前端面作为基准 , 加上另一端的快换垫圈 ,就可以牢固将工件紧固并保证垂直度要求 ,遵循了“便于装夹原则”。 ② 粗基准的选择 :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 , 应 尽可能 平整 和光洁 , 不能有飞边、浇口、冒口及其它缺陷,以便于定位准确、可靠。 本课程设计选择工件底座及后端面作为粗基准,可以为前端面及下底面的精 基准加工作好准备。 ( 3)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Ra/μ m 加工方案 备注 下底面 IT8 粗铣 — 精铣 — 刮研 . . ( 4) 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 工、 精加工和表面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 主要任务是高效切除各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并将工件的的精基准,即工件下表面和工件前端面加工好 , 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 在半精加工阶段,粗铣工件前后两个端面,使得这些主要表面消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达到一定得精度,为 后面的 精加工作好准备,同时要 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例如钻 φ 32 这个孔等。 在精加工阶段,完成前端面的精铣加工,以及工件下底面的精铣加工 ,保证各主要加工平面达到所规定的质量 要求。 最后在表面加工阶段,完成对工件下底面的刮研,使之保证精度要求。 ( 5)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安排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时,还要考虑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的问前端面 IT8 粗铣 — 精铣 — 磨削 后端面 IT11 粗铣 — 半精铣 φ 32 孔 IT8 钻 — 扩孔 — 粗铰 — 磨削 M 8 孔 IT11 钻 — 攻丝 4 φ 11 孔 IT11 钻 4 φ 16 孔 IT11 锪 . . 题。 我们把同一个零件工艺过程中工序多少的状况称为工序的集中和分散。 本课程设计 选用 工序集中原则安排工件的加工工序。 工序集中就是在每个工序中加工内容很多,尽可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许多表面,或尽量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完成较多的加工要求。 该工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 专用 机床配以专用工具和夹具 进行加工 ,以提高生产率。 运用工序集中原则, 可以减少 工件的 安装次数 , 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及孔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运用工序集中原则,可以减少工件的装夹、运输等 辅助时间, 通过利用高效机床和专用刀具缩短加工时间,从而缩短零件的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 6) 加工 顺序的安排 零件上的全部加工表面应安排在一个合理的加工顺序中加工,这对保证零件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加工成本都至关重要。 ① 机械加工工序 安排 一、 遵循“ 基准先行 ”原则,工件的下表面及前端面 作为其他表面加工的精基准,一般都安排在工艺过程一开始就进行加工。 二、遵循“先主后次”原则, 先加工 底座的下底面及工件前端面; 再 加工 工件的后端面。 三 、遵循“先粗后精”原则, 在零件的切削过程中, 先安排粗加工工序, 再 安排 半精加工工序,最后是精加工和表面加工。 四 、遵循“先面 后 孔” 原则, 平面作为定位基准面比较稳定可. . 靠。 所以要 先加工前后两个端面及下底面,再加工 φ 3 M8, 4 φ11 及 4 φ 16 孔。 五、 装配完之后配作 2 φ 8 孔。 ② 热处理工序 砂型 机器造型铸造后,进行回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