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攀枝花市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规划环评研究内容摘要:
划与四川 省及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攀枝花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工业 布局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性,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后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预防、舒缓和补救措施与建议。 (3)从环 境的角度为决策部门确定和指导西区的发展规划、发展规模和功 能区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为攀枝花市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新上和拟 引进项目的环境评价积累经验。 (4)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质量以及国家产业发展规 划和产业政策,分析区域功能定位和规划产业的合理性,将循环经济园区规 划和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环境容量等紧密结合起来。 (5)从 “ 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总量控制、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 功能区划分 ’’ 等方面,分析园区发展规模及产业定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6)规划涉及煤化工 项目,从原料、中间体到成品,大都是有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等危险性,环境风险始终存在。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风险 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危险环节,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将风险的危 害程度将到最低。 (7)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大,建设周期长,规划占地面积大(10.35km2)、 园区涉及人口较多,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有 针对性地提出减缓及补救措施。 (8)从区域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的角度,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的关系,实现 “ 增产减污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2页 第2章规划方案概述及环境协调性分析 2.1园区规划方案概述 2.1.1园区规划范围 攀枝花市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 地处金沙江北岸,地理坐标东经101029 ’’ 101032 ’ ,北纬26034 ’’ 27036 ’ , 规划区东西长约12km,南北宽约1.4~2.Okm,规划面积共计10.35km2,其 中建设用地7.39km2。 用地界限:东与格里坪镇区相邻,南至金沙江,西至龙洞矿区,北至省 道310线 为界。 2.1.2园区规划发展思路 攀枝花市西区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正面临矿产资源逐渐枯竭、 资源利用水平低,小企业数量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巨大压力,长此以往, 难以为继。 为此,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发展循环 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根据西区资源现状、特点和优势,园 区积极实施资源和产业整合,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关停、 搬迁、规范工艺落后、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 “ 小火电 ” 、 “ 小水泥 ” 、 “ 小焦化 ” 、 “ 小洗煤 ” ,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入园 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清洁生产。 园区按照总量控制、环保优先的原则,推 进清洁生产和发展生态工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园区的整体规划、产业 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大区域污染治理力度,走出一 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攀枝花市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集群、要素集聚、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页 资源集约方面的效应,重点发展煤焦化工、电力、建材、钢铁深加工及废渣 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以机械制造、物 流产业、洗煤等产业为辅助,逐步形 成煤焦化工区(含洗煤)、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区、建材工业区、电力 工业区、物流产业及制造加工区等5大产业集聚区。 把园区建设成西区经济 发展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市场开拓带动区。 2。 1.3园区规划规模 (1)产值规模 近期(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5亿。 远期(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10亿。 (2)人口规模 园区内规划人口规模为近期1.5万人,远期4.0万人。 (3)用地规模 园区规划范围10.35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用地7.39平方公里,不可建 设和其他用地2.96平方公里。 (4)规划主要产品及规模 煤焦化工: ① 焦炭160万t/a,净煤气2.5亿Nm3/a、焦油精制产品13万t/a、粗苯 精制产品6万t/a、甲醇lO万t/a、硫铵1.7万t/a、硫磺0.35万t/a。 ② 利用焦炉煤气生产氧化球团40万t/a; 电力: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900MW,年发电54亿kWh,其中新建2 300MW 煤矸石电厂; 建材:水泥210万t/a; 洗精煤:入洗原煤375万t/a; 废渣综合利用:高炉渣综合利用、钢渣综合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页 2.1.4园区用地规划 1.用地功能结构 根据园区区域位置、地形地貌、交通运输条件、工业现状及与格里坪镇 的位置关系,园区用地功能结构规划为 “ 一园多区 ” 格局,规划建设煤焦化 工区(含洗煤)、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区、建材工业区、电力工业区、 物流产业及制造加工区5大产业集聚区。 2.用地布局 园区内不设居住用地,园区公共设施主要依托格里坪镇布局,本园区内 分别规划了二、三类工业用地。 其中,三类工业用地主要布置在电力工业区、 煤焦化工区、建材工业区、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区,二类工业用地主 要布置在物流产业及制造加工区。 本园区内货物运输采用铁路和公路运输, 仓库用地主要布置在物流产业及制造加工业内。 绿化用地结合地形,充分利 用冲沟和不可修建用地建设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化带沿工业用地四周设 置。 在煤焦化工区和建材工业区之间利用冲沟地形建设工业渣场一处。 2.1.5产业布局规划 园区实施 “ 一园多区"发展战略,共规划物流产业及制造加工区、电力 工业区、煤焦化工区、建材工业区、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区等5大产 业聚集区,形成以煤焦 化工、电力、水泥建材、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 为主导产业,机械制造、洗煤、物流等为辅助产业的产业集群。 2.1.6园区基础设施规划 1.交通规划 园区对外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工业区通过省道310线和城市主干 道进入园区,并通过区内支路分流至各厂。 同时,工业区内新设的两条货运 专用道路(园区货运通道和沿江货运专线)至格里坪火车站,满足园区对外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5页 交通运输的需要,同时减少对格里坪镇区居民的影响。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格 里坪火车站附 近将设有一处物流中心,以满足工业区的物流进出。 园区内部因钢铁深)jn-v及废渣综合利用区和建材工业)JH-T-区受地形条件 限制,道路走向单一,只能形成小型环状,而不能形成较大范围的环状交通; 在物流产业及制造)j口-r区、电力工业区、煤焦化工区布置成环状道路,有利 车流分散。 考虑到园区发展煤化工等行业涉及化学危险品,在运送和贮存过程中, 为防止泄漏和发生安全事故,避免对格里坪镇区居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运输线路从城区和园区边缘的沿江专门货运道路通过,避开穿越人口和城市 设施密集地区,以确保运输安全。 2.给水规划 (1)工业用水 ① 用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有关分类用水指标进行估计,园区用 水总量为15.1万m3/d。 ② 园区工业水厂规划 拟在电力工业区西端(规划的华电煤矸石电厂以西)新建园区工业水厂 一座,规模为7.0万m3/d,水厂占地5.85公顷。 自金沙江左岸取水,取水口 经纬度坐标为:101。 29756 ” 、26035739 Ⅳ ,场地标高1076m一1105m。 ③ 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采用 “ 水厂一高位水池 ” 联合供水方式,用三级加压泵站向高 位水池输水,再分区供水。 ④ 管网设置 供水干 管沿园区主干道(24米)采用环网布置,受地形影响,局部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6页 区采用枝状布置。 ⑤ 消防供水 园区消防用水与生产用水共管,在主干道和支路上布置室外消火栓,其 间距按不大于120米设置,园区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两处考虑,用 水量按60L/s,延续时间按2小时设计。 (2)生活用水 园区规划人口远期达到4.O万人,按用水量2501/d ・ 人计,园区生活用 水量约1.0万t/d。 园区规划企业项目的职工生活用水采取分区、分片供水 原则, 西北中低山台地的建材工业区、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区、煤焦 化工区的攀煤组团生活用水由龙洞煤矿自来水厂供应,取自煤矿地下水,设 计供水规模0.3万t/d;东南沿江台地的电力工业区、煤焦化工区、物流及 加工制造区生活用水由格里坪镇城市管网供应,格里坪水厂自金沙江取水, 现状供水能力1.O万t/d,远期规划供水规模2.O万t/d。 3.排水规划 园区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① 雨水排水 充分利用地形,以最短的线路就近排入自然冲沟,在园区主干道和支路 设置市政雨水管网,汇集雨水就近排入排洪沟渠或自然冲沟。 ② 污水排水 园区规划的煤焦化工、水泥、火电及洗煤等项目,生产废水经企业白行 经处理后全部回用,园区生产废水主要来自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区、 物流产业及制造加工区。 入区企业生产废水经厂内自行处理三级或相应的行 业排放标准后排入园区的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到规划的同区污水处理厂进行 处理。 生活污水经收集后送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页 规划拟在园区东端新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2.5万吨/日,规划污 水厂选址位于格里坪镇水厂取水口 上游3.8km、陶家渡水厂取水口上游 10.4km。 4.电力工程规划 园区设置llOkv变电站3座,其中保留龙洞35kv变电站,并升压至1lOkv。 在煤焦化工区的德胜组团内增设1lOkv变电站一座,以满足该区的用电需求, 在建材工业区南端增1lOkv变电站一座以满足建材工业区和钢铁深加工及废 渣综合利用区的用电需求。 1lOkv电源由市电网输入。 变电站容量视入驻项 目电量要求确定。 lOkv电力线沿道路一侧布置,架空敷设。 2.1.7园区安置规划 园区规划搬迁人口共计0.69万人,其中集中安置0.35万人, 其余0.34 万人采用插花、投亲靠友等安置方式。 移民集中安置区依托格里坪镇建设, 地点位于格里坪镇西部,临近园区管委会,距离园区东边界最近0.8km。 2.2规划与环境协调性分析 攀枝花市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地处格里坪镇以西,龙洞一带,属攀 枝花市域工业布局的优化开发区。 园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自 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煤焦化工、电力、建材、钢铁深加工及 废渣综合利用、洗煤等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 在园区内和企业间的集约配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园区通过关闭西区现 有 小焦化、小洗煤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延伸煤焦化工产业链,提高企业清洁 生产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强度;园区利用西区丰富的 二次资源(高炉渣、钢渣、煤矸石等),实施固废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 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是攀枝花西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西区老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页 工业企业整合治理、搬迁技改和新上工业项目的集中发展区。 园区通过整合 西区现有的众多小焦化厂、小水泥厂、小火电厂,建设大型焦化厂、水泥厂、 电厂,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煤焦化工项目。 通过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机械 加工制造、钢铁深加工和废渣综合利用等产业,加强固废(煤矸石、高炉渣、 钢渣等)的综合利用。 园区内的 “ 攀煤焦化 ” 和 “ 大地环业水泥"正积极争 取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努力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园区。 因此,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规划符合攀枝花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 发展总体规划。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9页 第3章规划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3.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结果 3.1.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园区所涉及的地表水为金沙江,水环境功能为II类水域,其下游分布有 攀枝花市的10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格里坪水厂、精煤公司水厂、 河门口徐家渡水厂、荷花池水厂、小宝鼎水厂、大渡口水厂、炳草岗水厂、 密地水厂、金江水厂、陶家渡水厂,其中,格里坪水厂、陶家渡水厂位于园 区排污口3.8km和10.4km,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情况见下表及附图12。 表3 — 1金沙江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布 一级保二级保 水厂性质水厂名称经纬度护护准保护 区范同区范同 区范围 东101。 32 ’ 25 ” ;格里坪水厂 北2 6035 ’ 35 ” 东101036 ’ 50 ” ;河门口水厂 北26043 ’ 19 ” 取水口 大渡U水厂东101041 ’ 57 ” ;上游一级保 城市公共供水 北26。 33 ’ 56 ” 1000m、 护区上二级保护东101042 ’ 17 ” :下游 炳草岗水厂界起上区上界起北26034 ’ 36 ” lOOm。 以 东101034 ’ 35 ” ;河道中溯上溯陶家渡水厂2500m5000m的 北26。 35 ’ 45 ” 泓线为 东101051 ’ 24 ” ;界靠取 的水域水域及其 金江水厂及其河河岸两侧北26032 ’ 00 ”。硕士论文-攀枝花市西区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规划环评研究
相关推荐
有 近 50 种规格。 在 电动机的断相、过载、欠载、三相不平衡、 逆相、堵转、漏电、接地和短路 等故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6]。 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电子式过载保护继电器相比于传统的热继电器 动作速度快,精度和灵敏度高;可靠性好,不会出现拒动或误动。 80 年代末,随着微处理 器 技术的发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制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动机过载保护继电器。 德国西门子公司
1994年 IBM 推出了 OS/2 Warp, 1995 年 8 月微软推出了 Windows 95,1998 年又升级为功能更加强大的 Windows 98 以及后来的 Windows 2020。 在这些争奇斗艳的操作平台上, Lotus 公司首先推出了著名的表格处理软件 Lotus 1- 2- 3; Lotus 合并到 IBM 后,先后开发了 Lotus1- 2- 3 Office、
.................... 58 硕士论文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电力变压器过热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V 现场安装运行 ................................................................................................ 59 本章小结 .........................
准确性和诊疗效率。 由于设备老化,利用率降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护,进而加剧了设备的老化程度,严重制约着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卫生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业务素质整体不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民能否得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但是,目前农村地区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员比较匮乏,老医生甚至一些赤脚医生仍是农村医务主体。 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