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国的层面分析了大学毕业 生 的就业需求和就业 质量, 根据麦可思公司《 202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有关数据显示 ,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无论从就业需求还是从就业质量上都处于所有专业排名的前列。 首先从就业需求上看, 金融保险专业就业率在 2020 年开始明显提升 ,金融 6 行业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增长最快的行业 之一 : 2020 年大学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排名中金融 类 职业(包括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排名第三位,就业比例为 %;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类排名中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业、 保险业、证券业)排名第六,就业比例为 %。 以上数据说明,随着 金融、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人才需求数量持续走高 ,特别是 需要 有一大批职业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技能高的从业人员充实到行业领域中。 根据人才需求发展趋势,金融保险 行业一线操作、客服及营销类岗位缺口较大, 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十分突出。 其次 从就业质量上看,金融专业在 2020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前 100 位主要专业中排名第四位, 毕业 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 2661 元;金融类职业 (包括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 的薪酬水平在所有职业类别中排名第八位,平均为 2332 元 ;从事金融 行业 (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 的薪酬在所有行业 中排名第三位 ,平均为 2372 元。 金融 类职业 (包括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 在 2020 届 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从事的主要职业类的月收入及涨幅排名 第二位,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4342 元,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2195 元,月收入涨幅 2147 元; 金融行业 从业的 2020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在各主要行业类的月收入及涨幅 中 排名第一,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 4215元,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2202 元,月收入涨幅 2020 元。 以上数据表明 ,金融保险专业就业质量高,学生及家长满意度高,生源稳定,发展 空间大,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综上所述,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 江苏省内承担培养财经类 高端 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 本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宗旨, 为淮安市以及江苏省培养金融保险行业发展急需 人才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助推 淮安市和 江苏省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表 1 麦可思公司金融保险专业就业调研数据 就业 需求 毕业生从事职业类别 排名第三位,就业比例为 % 毕业生从事行业 排名第六,就业比例为 % 就业 质量 2020 届金融专业 薪酬 排名第四位,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 2661 元 职业类别薪酬 排名第八位,平均为 2332 元 行业 类别 薪酬 排名第三位,平均为 2372 元 2020 届毕业生 月收入及涨幅 职业 排名第二位,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4342 元,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2195 元,月收入涨幅 2147 元 行业 排名第一,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 4215 元,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2202 元,月收入涨幅 2020 元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7 (二) 建设 基础 1. 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质量高 金融保险专业 从 1977 年开始招生, 当时由原江苏省银行学校和淮 阴财经学校在淮安合署办公,是江苏省 首家设置金融专业的 中等专业 学校。 多年来,金融保险专业一直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为社会 培养了大批金融 人才,他们主要工作在淮安市 和江苏省内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领域,很多毕业生 已成为金融企业中坚力量。 培养了以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李郡、中国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石琪贤、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周家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家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梅国洪、南京审计学院科研处处长金融学教授蔡则祥、“全国金融卫士”沈燕君 为代表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随着高职办学的不断深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评价高,表示他们工作上手快,专业知识丰富,能吃苦,工作热情高,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2. 建设 培训基地, 产业 服务广 近年来,金融保险专业十分重视服务产业发展, 与淮安市 金融 业协会 合作,建设 了 淮安市金融从业人员考试培训基地,年服务规模达到 3000 人次;与淮安市和宿迁市的中国银行、江苏银行、邮储银行合作,开展在职员工培训项目,年培训规模 500 人次;与淮安市和宿迁市的紫金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员工岗位资格考试培训,年培训规模 400 人 次。 通过这些形式众多的培训考试项目,提高了淮安市、宿迁市金融保险行业在职员工的综合能力、工作水平,为两市金融保险行业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表 2 金融保险专业服务 产业 情况 服务项目 服务人(次)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淮安市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1100 1200 1200 宿迁市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700 800 800 淮安市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培训 600 600 700 宿迁市银行业从业人员资 格考试培训 400 400 400 人保财险 、紫金保险 、太平洋保险 淮安分公司岗位资格考试 培训 150 200 250 人保财险 、紫金保险 、太平洋保险宿迁 分公司岗位资格 考试 培训 150 200 250 江苏银行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 淮安分行在职员工培训 300 300 300 江苏银行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宿迁 分行在职员工培训 200 200 200 8 3.校企合作紧密,实训 条件好 目前专业拥有 模拟银行 、模拟证券大厅和保险实训室等 6 个实训场所。 迄今为止,已经与江苏银行 、 紫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银行、 太平洋 财 产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公司、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海通证券等 7 家 金融企业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校企紧密合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校内专业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的需要,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对学生共育共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充分满足学生从开学初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工学交替到顶岗实习和毕业 生就业等全方位多角度的个性化 需求,从而真正达到 学校、企业、行业共育金融保险职业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4. 深化 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多 几年来 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 更新教学组织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众多教学改革成果。 表 3 金融保险专业 教学科研成果一览表 项目 内容 出版专著 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主编教材 经济学基础 (主编张作民) 机械工业出版社 经济学基础 (主编张晓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身保险 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信贷与保险 机械工业出版社 财政与金融 南京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基础辅导教程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与建设学习手册 南京大学出版社 公司理财 校本教材 保险基础 校本教材 保险代理人从业考试辅导教程 校本教材 主持教学 科研课题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校级课题 淮安市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 高校哲学社会研究 课题 股权分置改革及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问题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 高校哲学社会研究 课题 社会表彰与兼职 辽 宁省教育厅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江苏省财政厅 示范教学奖 江苏省财政厅 先进工作者 江苏省农史学会会员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9 江苏省经济学会会员 淮安市人口学会常务理事 教学科研 成果 奖 江苏省社科联 2020 年度“ 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0 年淮安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淮安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材课程 建设成果 省级精品课程《汽车信贷与保险》 省级精品教材立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实训》 院级精品课程《 金融基础 》 发表论文 核心期刊 10 篇 省级以上期刊 70 余篇 5.重视团队建 设,师资队伍优 目前,金融保险专业 现有专职 教师 11 人, 其中 教授 2 人 ,副教授 3 人 ,省级 优秀 青年骨干教师 1 人, 在读博士 1 人,硕士研究生 6 人; “双师” 素质 比例为 85%, 专职教师承担 专业课学时比例为 65%; 兼职教师 8 人,承担 专业课学时比例为 35%。 专职教师德能兼备, 多人获省级、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参与教学竞赛,屡获殊荣。 初步形成了 数量充足、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三)问题与差距 1.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 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 3.课程改革的深度和 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 4. 社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淮安,面向江苏, 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地方金融服务重点产业,以“ 诚信、爱心、责任、能财会理 ”为专业人才特质, 以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金融产品营销员、保险公司客服、证券公司客服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为地方金融保险机构 培养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 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 重组校企合作理事会、 订单培养、校企共建“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 “中天嘉华现代金融理财学院” ,创新 “课证融通、 工学交替 、个性 发展 ”人才培养模 式 ,推进校企紧密对接 ; 变革招生考试制度, 重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建成“全真、集成、开放”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广泛开展技能大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任务驱 10 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优化理实一体、学做结合课程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完善“双师”结构为抓手,打造优秀“双师”教学团队; 通过 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和有关研究机构四方联动,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 四 元制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以技能鉴定、员工培训、专业咨询 和个人家庭理财服务 为主要项目,拓宽社会服务辐射范围。 把金融保险专业建成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引领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示范基地、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基地。 1. 建立 “校企共建、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 重组在 系校企合作理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专家、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参加,与江苏银行、紫金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共建“紫金保险学院” “中天嘉华 现代金融理财学院” 等形式,校企深度合作, 创新“课证融通、工学交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 研究 制定 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进行 教 学管理 、组织学生实习与就业,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 实现 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 形成 “系统培养、终身学习 ”的人才培养通道 改变全部为高中生源招生制度,通过“知识 +技能 +素质” 的考核方法,接收优秀中职毕业学生进入本专业继续学习深造,特别制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 人才培养方案 , 实施系统完备的实践训练,达成中职毕业生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实现系统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设置全日制以及非全日制教育模式,吸纳 在实践岗位上 工作 的技能型人才 入校,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3. 建成“ 仿 真、集成、开放” 的实践教学基地 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职业认识实习、校内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四大领域相结合的实训体系。 依托学院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吸引合作银行、保险公司到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