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小论文内容摘要:

自然科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 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 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 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人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大致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这样几个步骤。 选择题目的时候,首先要重视科学性的原则,不能选择违背自然规律的课题。 同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感兴趣的题目。 研究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新意,尽可能从别人尚未发现、尚未研究、尚未重视的方面去考虑选题,尤其要结合自己在观察、实验、调查、考察、制作和学习、钻研中所得到的新发现、新成果、新认识、新体会去选择题目。 题目还应当确定得小一些,这样研究范围和研究角度就会有所限制,题目一大,写的时候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很难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例如,对中学生来说,选择“论数学解题思路” “试论物理竞赛试题的命题原则” “氧气制作法新探” “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综合考察”这样的题目,就不如选择“从一道数学试题谈解题思路” “关于一道物理竞赛题命题条件的商讨” “一种简易的氧气制作方法” “利用苔藓监测大气污染”。 后面这些选题,缩小了问题的范围,专门研究某一个“点” ,容易把握,写深写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搜集材料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必须核实观察、实验、调查、考察所得到的事实、数据,核实查阅报刊书籍、科技文献所得到的资料、例证,以免材料出现差错而影响论文的科学性。 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鲜性,尽力搜集自己所能发现的同研究题目有关的新的第一手材料。 此外,掌握材料应力求全面,要根据题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 材料太少,没有选择的余地,写出来的论文就缺乏说服力。 提炼观点,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以是对观察、实验中新发现、新创造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对调查、考察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论述,还可以是在某门学科学习、钻研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见解。 当搜集材料的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对已经积累的材料加以分类比较,仔细筛选,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具有规律性的共同点,形成正确的合乎科学性的观点。 有时还需要继续搜集新的材料,以更好地提炼观点。 观点的表述,要精确、清晰、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安排结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科学小论文灵活掌握。 常见的小论文,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或称“引言 ”),提出问题,或紧扣题目对全文内容作一概括介绍。 主体部分,分析问题,说明有关的观察、实验、调查、考察、制作、设想等情况,为归纳科学的结论作准备;结尾部分(或称“结论”) ,解决问题,作出结论。 小论文的结构当然不必都是“总分总”的格式。 先分层论述、说明有关情况,后总结观点的“先分后总”结构,以及先总说观点,后分层论述、说明的“先总后分”结构,也是比较常见的。 结构是为恰当地组织材料、鲜明地提出观点服务的,无论怎样安排,都应当注意条理清楚,观点与材料一致,反映出科学论证的过程,使论文具有说服力,为了使结构合理,拟个详细提纲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搜集的材料相当丰富,不妨多花一点时间写一篇比较完备的科学小论文。 这样的论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标题;摘要(或“内容提要”) ;绪论(引言);工作方法( 观察、实验、调查、考察等的安排、步骤);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 有的论文篇末还需要附上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和附录(或“附件”)。 起草修改,按照提纲写出初稿并修改,不仅是细致的语言表达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维周密化的过程,要力求准确和严密。 跟写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写作中的表述和修改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科学研究活动是十分复杂精细的,反映科研的过程和成果不能粗心大意。 要认真起草,认真琢磨,反复修改,一丝不苟。 对观点是否正确、可靠,材料是否恰当、翔实,结构是否合理、周密,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数据和引文是否准确,语言是否准确、简明、连贯、规范,图、表是否清晰、适用,都应花力气仔细检查,仔细推敲。 从选择题目到论文定稿的全过程中,要多征求教师、同学和有关的科技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提高科学小论文的质量。 写作练习一 片段练习1比较下列各组题目,看看每组中 B 题的题目,是怎样定得比 A 题“小”些的。 A用哲学观点探讨数学问题B用哲学观点探讨二次曲线于化学实验的改进B关于甲烷实验的改进波处理植物促进生长B同颜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水的处理途径B废水的生物处理质中的细菌调查B饮用水中的细菌调查雨的成因及其危害B××地区酸雨的初步调查牙膏的杀菌力B几种牙膏杀菌力的比较阅读下面一篇科学小论文习作,再细读专家的“评讲” ,了解在题目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数据的引用等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 稀土对花卉植物开花期的影响上海宝山区海滨二中 张蕾菁 吴军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也增加了。 鲜花色彩艳丽,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长久的缺陷。 人们为延长鲜花的保鲜期,曾使用过不少试剂,如阿斯匹林等。 我们则尝试用稀土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 稀土是一类稀有元素。 农用稀土主要是镧和铈元素的化合物。 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为了解它对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一、实验材料农乐粉状物(一种稀土肥料) ,金盏菊,烧杯。 二、实验过程和记录将农乐配制成 5 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将金盏菊朵插入,另外设一对照组。 列表如下:花直径为 34 情况记录 对照 5000盛开,1 周后凋谢 花 6 天后谢 10000刚开,2 周后谢,花盛开时比对照组略大 花 6 天后谢 15000盛开,1 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 6 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20000盛开,1 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 6 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300mg盛开,1 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 6 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三、分析和讨论从上述实验记录可以认为:稀土对鲜花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 从 500000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长开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径也略有扩大。 金盏菊施加稀土后一般能延长开花 2。 我们认为,这与稀土能促进植物生命活动,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有机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叶色较深) 有关。 稀土也许有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机养料的作用。 我们还发现,稀土浓度越高(在 300mg延长花朵开放的时间也越长。 至于浓度到达多高才会有负作用,我们还得在以后作进一步研究。 稀土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吴二位同学用农用稀土农乐做延长花卉植物花期的试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从文章来看,这两位同学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 当然,和大多数初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同学一样,他们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报告的表述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 不过这没关系,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们已经领先一步了。 首先,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只进行了一种花卉金盏菊的花期实验,所以,报告的题目似改为“稀土对金盏菊花期的影响”更贴切一些。 要知道,植物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报告中是不能随意乱用的。 把稀土对某一种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对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 这叫以偏概全,往往会酿成大错。 第二,极稀溶液的浓度应用 万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表示为 500三,在报告中应该明确记录用金盏菊做试验的数量和次数(至少 10 株金盏菊,反复多次)。 第四,花的开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它们的具体日期要记录明确、完整。 注意,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必须是明确的,如“6 天” “23 小时”等,不能出现“1 周多” “10多天”之类比较含糊的数据,要不然“稀土越浓,花期越长”有何根据?(选自中学科技1994 年第 4 期)二 整篇作文自选题目,利用最近一段课余时间(半个月或个月),尝试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 题目的选择很重要,可结合自己特别有兴趣的某门学科的学习、钻研,或者结合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活动,或者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 然后参照课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去认真搜集并分析材料,提炼出有一定价值的观点,安排好合适的结构,快速起草并细心修改,最后认真誊清。 课文后所附例文可供参考;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参读一些报刊上新近发表的科学小论文。 下列题目供参考:1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2××江的污染小议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4也谈敬畏生命5析生物链借鉴实例一道数学竞赛题的推广北京市良乡中学 张志欣1984 年初三数学竞赛有这样一道题:“对任给 97 个互异的正整数,试证其中必有四个正整数,仅用减号、乘号和括号,将它们适当组合成为一个算式,其结果是 1984 的倍数。 ”解这道题要用到抽屉原理:把三个苹果放到两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两个苹果,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类似地,任意取三个互异整数,至少有两个是奇偶性相同的数。 于是,下面的命题自然是正确的:“任取三个整数,则这其中必有两个数的差能被 2 整除。 ”我们可以把奇数和偶数看成两个抽屉,三个数放在里面,其中一个抽屉中至少有两个数。 只要是同一抽屉争的两个整数的差就能被 2 整除。 同样,任取四个互异整数,其中必有两整数差能被 3 整除,更一般的结论是 n+1 个互异整数中,必有两整数的差能被 n 整除。 上题的解法是:证明:由 1984=64×31 将 97 个互异正整数分成两组:一组 32 个,一组 65 个,则 32个数中必有两数的差是 31 的倍数,设此两数为 A 和 B,别有 1n,另一组 65 个数中必有两个数的差是 64 的倍数,设它们为 M,N,则 4m,(31n×64m=1984为 1984 的倍数,此题证毕。 细思索一下,其实这个题的条件是过剩的,这大概是为了让初三的同学们更容易解出,题目中的条件“97 个互异整数”可以减少到“65 个互异正整数” ,其他条件不变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方法是,先从 65 个整数中挑出两个正整数 A、B,使它们的差能被 64 整除,在剩下的 63 个数中当然能挑出两数 M,N,使其差为 31 的倍数,(是 1984 的倍数,此题证毕。 如果注意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