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4-内容摘要:
系统实时显示功能 5 计费功能 Ⅲ 接入网设备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DSL)安装工程 序号 检测 内容 1 安装环境检查 1) 机房环境 2) 电源供给 3) 接地电阻值 2 设备安装验收检查 1) 管线敷设 2) 设备机柜及模块安装检查 3 系统检测 1) 收发器线路接口测试 (功率谱密度,纵向平衡损耗,过压保护 ) 2) 用户网络接口 (UNI)测试 / s 电接口 接口 (USB)接口 总线接口 3) 业务节点接口 (SNI)测试 (155Mbit/ s)光接口 (34Mbit/ s、 155Mbit/ s) 续表 Ⅲ 接入网设备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DSL)安装工程 序号 检测内容 4) 分离器测试 (包括局端和远端 ) 转换损耗 /频率失真 5) 传输性能测试 6) 功能验证测试 (具备同时传送 IP、 POTS 或 ISDN 业务能力 ) (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 ) 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的系统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的安装质量检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 在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阶段,应检查卫星天线的安装质量、高频头至室内单元的线距、功放器及接收站位置、缆线连接的可靠性。 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 3 卫星数字电视的输出电平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 采用主观评测检查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有线电视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测试频道 主观评测标准 1 系统输出电平 (dBμ V) 系统内的所有频遭 60~ 80 2 系统载噪比 系统总频道的 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 个全检,且分布于整个工作频段的高、中、低段 无噪波,即无“雪花干扰” 3 载波互调比 系统总频道的 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 个全检,且分布于整个工作频段的高、中、低段 图像中无垂直、倾斜或水平条纹 4 交扰调制比 系统总频道的 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 个全检,且分布于整个工作频段的高、中、低段 图像中无移动、垂直或斜图案,即无“窜台” 5 回波值 系统总频道的 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 个全检,且分布于整个工作频段的高、中、低段 图像中无沿水平方向分布在右边一条或多条轮廓线,即无“重影” 6 色/亮度时延差 系统总频道的 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 个全检,且分布于整个工作频段的高、中、低段 图像中色、亮信息对齐,即无“彩色鬼 影” 7 载波交流声 系统总频道的 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 个全检,且分布于整个工作频段的高、中、低段 图像中无上下移动的水平条纹,即无“滚道”现象 8 伴音和调频广播的声音 系统总频道的 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 个全检,且分布于整个工作频段的高、中、低段 无背景噪声,如丝丝声、哼声、蜂鸣声和串音等 5 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应不低于 4 分。 具体标准见表。 表 图像的主观评价标准 等级 图像质量损伤程度 5分 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 4分 图像上有稍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不令人讨厌 3分 图像上有明显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令人讨厌 2分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 1分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 6 HFC 网络和双向数字电视系统正向测试的调制误差率 和相位抖动,反向测试的侵入噪声、脉冲噪声和反向隔离度的参数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测其数据通信、 VOD、图文播放等功能; HFC 用户分配网应采用中心分配结构,具有可寻址路权控制及上行信号汇集均衡等功能;应检测系统的频率配置、抗干扰性能,其用户输出电平应取 6268dBμ V。 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系统的输入输出不平衡度、音频线的敷设、接地形式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之间阻抗匹配合理; 2 放声系统应分布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3 最高 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宽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4 通过对响度、音色和音质的主观评价,评定系统的音响效果; 5 功能检测应包括: 1)业务宣传、背景音乐和公共寻呼插播; 2)紧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共用设备时,其紧急广播由消防分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应能强制切换为紧急广播并以最大音量播出;紧急广播功能检测按本规范第 7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3)功率放大器应冗余配置,并在主机故障时,按设计要求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 4)公共广播系 统应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不得与消防分区的划分产生矛盾。 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文件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过程质量记录; 2 设备检测记录及系统测试记录; 3 竣工图纸及文件; 4 安装设备明细表。 5 信息网络系统 一般规定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信息网络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信息网络系统应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及网络安全等。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 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实施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毕,已通过系统检测并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 2 设备机房施工完毕,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安装已完成,具备安装条件。 信息网络系统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除遵照本规范第 和 条的规定执行外,还应进行: 1 有序列号的设备必须登记设备的序列号; 2 网络设备开箱后通电自检,查看设备状态指示灯的显示是否正常,检查设备启动是否正常; 3 计算机系统、网管工作站、 UPS 电源、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产品按本规范第 节的规定执行。 网络设备应安装整齐、固定牢靠,便于维护和管理;高端设备的信息模块和相关部件应正确安装,空余槽位应安装空板;设备上的标签应标明设备的名称和网络地址;跳线连接应稳固,走向清楚明确,线缆上应正确标签。 信息网络系统的随工检查内容应包括: 1 安装质量检查:机房环境是否满足要求;设备器材清点检查;设备机柜加固检查;设备模块配置检查;设备间及机架内缆线布放;电源检查;设备至各类配线设备间缆线布 放;缆线导通检查;各种标签检查;接地电阻值检查;接地引入线及接地装置检查;机房内防火措施;机房内安全措施等。 2 通电测试前设备检查: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检查设备安装情况;设备接地应良好;供电电源电压及极性符合要求。 3 设备通电测试:设备供电正常;报警指示工作正常;设备通电后工作正常及故障检查。 信息网络系统在安装、调试完成后,应进行不少于 1 个月的试运行,有关系统自检和试运行应符合本规范第 和 条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功能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连通性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Ⅰ 主控项目 连通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根据网络设备的连通图,网管工作站应能够和任何一台网络设备通信; 2 各子网 (虚拟专网 )内用户之间的通信功能检测:根据网络配置方案要求,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无法通信;并保证网络节点符合设计规定 的通讯协议和适用标准; 3 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检测局域网内的用户与公用网之间的通信能力。 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路由检测,路由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路由设置的正确性。 Ⅱ 一般项目 容错功能的检测方法应采用人为设置网络故障,检测系统正确判断故障及故障排除后系统自动恢复的功能;切换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内容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对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系统,应具有错误恢复和故障隔离功能,主要部件应冗余设置,并 在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 2 对有链路冗余配置的网络系统,当其中的某条链路断开或有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仍应保持正常工作,并在故障恢复后应能自动切换回主系统运行。 网络管理功能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网管系统应能够搜索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图和网络设备连接图; 2 网络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当某台网络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后,网管系统应能够及时报警和定位故障点; 3 应能够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和网络性能检测,提供网络节点的流量、广播率和错误率等参数。 应用软件检测 智能建筑的应用软件应包括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软件、物业管理软件和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应用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的检测应从其涵盖的基本功能、界面操作的标准性、系统可扩展性和管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并根据设计要求检测其行业应用功能。 满足设计要求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不合格的应用软件修改后必须通过回归测试。 应先对软硬件配置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系统检测。 Ⅰ 主控项目 软件产品质量检查应按照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执行。 应采用系统的实际数 据和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测试。 应用软件检测时,被测软件的功能、性能确认宜采用黑盒法进行,主要测试内容应包括: 1 功能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行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以验证系统是否符合功能需求; 2 性能测试:检查软件是否满足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性能,应对软件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辅助存储区、处理精度进行检测; 3 文档测试:检测用户文档的清晰性和准确性,用户文档中所列应用案例必须全部测试; 4 可靠性测试:对比软件测试报告中可靠性的评价与实际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可靠性验证; 5 互连测试:应验证两个或多个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连性; 6 回归测试:软件修改后,应经回归测试验证是否因修改引出新的错误,即验证修改后的软件是否仍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Ⅱ 一般项目 应用软件的操作命令界面应为标准图形交互界面,要求风格统一、层次简洁,操作命令的命名不得具有二义性。 应用软件应具有可扩展性,系统应预留可升级空间以供纳入新功能,宜采用能适应最新版本的信息平台,并能适应信息系统管理功能的变动。 网络安全系统检测 网络安全系统宜从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伞、应用层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测,以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控性和可用性等信息安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Ⅰ 主控项目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必须具有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部门审批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特殊行业有其他规定时,还应遵守行业的相关规定。 如果与因特网连接 .智能建筑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 网络层安全的安全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防攻击:信息网络应能抵御来自防火墙以外的网络攻击,使用流行的攻击手段进行模拟攻击,不能攻破判为合格; 2 因特网访问控制:信息网络应根据需求控制内部终端机的因特网连接请求和内容,使用终端机用不同身份访问因特网的不同资源,符合设计要求判为合格; 3 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的安全隔离:测试方法应按本规范第 条的要求,保证做到未经授权,从信息网络不能进入控制网络;符合此要求者判为合格; 4 防病毒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4-
相关推荐
定要求 校核洪水位 下 坝体应力分析(手算) 对坝基截面,上、下游边缘应力及内部应力用材料力学法计算。 重力坝坝基面坝踵、坝趾的垂直应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用期: 1) 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地震荷载除外),坝踵垂直应力不应出现拉应力, 坝趾垂直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2)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坝踵、坝趾的垂直应力应符合《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203)的要求; 施工期
5~ 20μ m。 面漆涂层:此层是关键层,其作用在于提供所需的装饰颜色,使外观达到设计要求,并保护金属表面不受环境大气、酸雨、污染的侵蚀,防止紫外线穿透,增强抗老化能力,涂层厚度一般为 25~ 30μ m。 清漆涂层:其作用在于更有效地增强涂层抗外界侵蚀的能力,保护面漆涂层,增强面漆色彩的金属光泽,涂层厚度一般为 10~ 15μ m。 烘干固 化:将经喷涂的幕墙铝板送到恒温 230 的烘干房
的 概念 、动画原理,掌握 flash 基本操作 难点: 理解帧的 概念 、动画原理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习 flash 前,学生已学过 windows、 office 等,对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感性 认识,对进一步学习 flash 动画制作有一定 的操作 基础。 由于动画直观生动 , 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动画的热情,为教师提供良的教学环境,所以,本节课学生应该有兴趣学,也能学好。 三、
术经济合理的的条件下,综合计算开采 , 各生产环节 , 所能保证的能力,并根据矿井储量,验算矿井和水平服务年限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 5 第 三 章 井 田 开 拓 第一节 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生产的 立式 煤矿外,区内无小窑开采。 影响采区布置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是褶曲。 除边界断层外,区内主要断层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
业时间:根据吊装时间安排,编制工程进度表,特别是天气问题,尽量协商晴朗稳定天气作业。 ③施工日期确定后,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操作内容做好交底,明确各自工作内容。 ④组织和技术准备: 1)安排专人负责现场道路指挥;落实技术、安全、物资等方面措施; 2)熟悉设备规格,明确设备运输要求; 3)拟订具体方案及车辆配置计划; 4)行驶路线的选择,确保路线可行。 ⑫下井吊装准备工作 图 准备工作流程图 臂长(
5. 熟悉工件材料的加工性、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6. 掌握砂轮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磨削运动、磨削力的特点及其磨削过程。 达到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点 1. 切削用量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 加工质量的关系。 2. 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 三、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