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的加工工艺过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5 选择加工设备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6 选择工艺装备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6 确定工步的类容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6 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 切削用量的选择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 35 号工序设计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 附录 设计心得 参考文献 前言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同学们深知学与思结合 的重要性,于是根据陈教授的要求,开始了本书的编排。 本书的主旨思想是,依据老师的培养目的及自身的实际需求,设置本书体系,看重培养编写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 本书由一组组长周紫文主编,其余组员积极配合,各抒己见,协调有致,分工明确。 真正做到了力求最好,尽心尽力。 注重应用技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并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工序方法的对比分析,加深理解掌握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得每位组员知识水平大大提高。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陈教授多多指教。 第二章 零件图样分析 CAD 图样 图 2— 1 芯轴 零件工艺分析 从上图结构上看,该芯轴类零件由外圆柱面,平面等表面所组成,先进行加工过程选 择。 该芯轴零件由外圆柱面,内孔等所组成,适合 CA6140 车削加工, 铣床。 另外,该零件的尺寸标注完整,轮廓描述清楚,零件为 45 号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且尺寸标注都有利于定位基准和编程原点的统一,符合数控加工尺寸标注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采用以下几点工艺措施。 1)对图中给定的几个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因其公差数值较小,故加工 和编程时只有外圆柱面的 表面粗糙度 , .其余的基本公差全部取。 2)为了 方便加工 , 确保工件在加工时的稳定,所以右端也应该粗车并钻好中心孔。 确定生产类型 零件数量为 5000 件,属于大批量生产。 可以选精度和生产率都比较高的毛坯制造方法。 用于毛坯制造的费用可由材料消耗和机械加工成本的降低来进行补偿,如:尺寸精度,从尺寸上看,芯轴零件 40mm,35mm,77mm 三处加工精度较高,芯轴零件内 孔 53mm,8mm 两处 加工精度较高,其芯轴的加工工艺精度要求较高,都需要仔细对刀和认真调整机 床。 三、毛坯的设计 毛坯 类型 的确定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 锻造方式 有自由和模锻两种,中小批量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根据图纸要求,毛坯为锻造。 芯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等)以获得一定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45 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多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其表面硬度可达到 4552HRC 由于该零件精度较高,各个台阶相差不大,故该零件 材料为 45 钢,毛坯结构简单,材料的加工性能较好。 锻造毛坯,锻造其芯轴毛坯外形尺寸为 85mmX135mm、由于切削加工性较好,该配合零件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零件材料为 45 钢。 零件年产量是中批量 ,而且零件加工的轮廓尺寸不大 ,在考虑提高 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后可采用铸造成型的金 型铸造。 零件形状并不复杂,因此毛坯形状可 以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内孔不铸出。 毛坯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再决定。 毛坯 CAD 图样如下: 图 31 毛胚 第四章 工艺路线 拟定 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提高生产效率。 否则,就会使得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得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由零件图分析,该零件的设计基准为 零件 的 中心 轴线和左端面。 定位基准 工件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与工艺过程的制定有关系。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要多考虑几种方案加以比较,使之符合工艺要求,提高加工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 ( 1)在选择粗基 准时,以保证其他各加工表面又足够的加工余量为重点,保证不加工面的尺寸、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 2)对于精基准的考虑重点是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和安装方便,最限度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一般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一、基准重合原则,应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特别是在一个零件的最后加工阶段,为保证精度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定位误差。 二、基准统一原则,各工序间应尽可能采用同一基准来加工零件各表面,提高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三、互为基准原则,适用于一个零件中两个表面相互位置较高, 四、有些精加工工序加工余量小 而且均匀时,常以加工面本身作为精基面。 综上所述:精基准的选择 加工后的 φ 35 的外圆 和左端面为精基准,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 但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加工方法的确定 表 4— 1 序号 要加工的表面 尺寸精度 表面粗糙度 加工方法及阶段 1 φ 77 的外圆表面 自由公差 粗车 2 两端的中心孔 自由公差 钻 3 φ 35( + 0 )和φ 40 的外圆 自由公差 粗车 — 精车 4 φ 33 的凹槽 IT8 粗车 — 精车 5 φ 53( + 0 )的槽 自由公差 粗车 — 精车 6 铣 90 度的槽 IT8 粗铣 — 精铣 7 M8 螺纹 IT8 钻 — 攻丝 8 φ 35( + 0 )的外圆表面 IT10 磨 工序的安排 加工阶段的划分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 ,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 ,而要用几道工序逐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 ,人力 ,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 ,可以分为粗加工 ,半精加工 ,精加工三个阶段。 a、 粗加工阶段: 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因此,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如 φ 35 轴 等。 b、 半精加工阶段: 介于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切削加工过程,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 c、 精加工阶段: 其任务是保证各只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使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如 右 端面精加工部分。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需将右 端面 和 φ 35的外圆 先加工,再以它们为基准来加工, 能使定位基准更准确,从 而保证各位置精度的要求,然后再把其余部分加工出来。 先粗后精 即要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粗车将在较短时间内将工件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切掉,一方面提高金属切削效率,另一方面满足精车的余量均匀性要求,若粗车后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的要求时,则要安排半精车,以此为精车做准备。 先主后次 该零件上加工表面可分为主要加工表面和次要加工表面,主要加工表面如左端面 φ 35 的外圆表面、φ 40 的右台阶面 等 , 次要加工表面如 M8螺纹 孔、 φ 53 内孔 对整个工艺过程影响较小的表面,先要加工主要表面,再以主要表面 定位加工次要表面,因此一般主要表面最终精加工安排在工艺过程最后。 先面后孔 对该零件应该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这样安排加工顺序,一方面是利用加工过的平面定位,稳定可靠,另一方面是在加工过的平面上加工孔,比较容易,并能提高孔的加工精度,所以对于此零件来讲先加工 φ 53 台阶面 ,做为定位基准再来加工 M8的螺纹 孔。 工序划分的确定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工序集中是指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使总工序数减少,这样就减少了安装次数,减少了机床数量,可以使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