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探索形成 5 个重点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三年的示范性建设,显著提 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一高地、两中心、三基地? — 成 为东北地区农业类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成为辽宁省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辽宁省农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为辽宁省农业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辽宁省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全国农业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验基地。 把学院建设成北方区域农业特色鲜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创建全国高职百强名校,培育农业教育百年老校。 1.以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形成优势突出、服务有力的五大专业群 紧扣辽宁农业农村经济建设需求,紧紧依托我省?优质粮、设施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 点建设园艺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 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物流管理专业。 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带动 12 个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专业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5 大专业群,促进学院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对应服务于设施蔬菜、水果、花卉;养殖业、饲料业、动物保健;食用菌业、生物农药、生物肥;食品加工业、农产品质量检测;种业、农资营销、粮食生产等 15 个以上产业群。 2.依托行业、融入企业,形成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凝炼前期改革经验:在初期的?划线、切块、融合?模式 和后期的?双线?、?三式一线?、? 321?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 经验凝炼。 吸收先进职教理念: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的具体教学模式。 组织实施教改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扩大生产性实训基地,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10 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培训?双师?结构队伍,并形成完备的管理评价体系。 校企互动不断完善:建立校企互动机制,并建立实施双学籍管理制度,在? 411?模式总体框架下, 系统探索和构建各专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种植类的 园艺技术专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以? 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融合、校内实践(小循环)和企业顶岗(大循环)双线并行 ?的建设思路 , 形成?双线双循环? 教学模式。 畜牧兽医专业 :以?工作导向、双班轮流、内外交替、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 ,形成 ?双班双基地? 教学 模式。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以?产品(仪器 )导向、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模块设计、工作学习结合?的建设思路,形成 食品加工类专业?产品导向式? 教学 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 以? 工学紧密结合 、 校企联动 培养 ?的建设思路 ,形成 ? 双轨双循环 ? 教学 模式。 3.团队合力,开发具有农业高职特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岗位调查、毕业生 信息反馈、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组织研发团队等途径,以农业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为基础开展专业类课程开发,即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区域性明显的特征;以基本技能、关键技能、生产性技能的校内实训体系的形成和企业体验实训、企业顶岗实训、企业就业实习校外实训体系的形成为建设重点。 在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完 成 32 门核心课程及 39 种特色 教材建设,引领全院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 4.校企联动,建设?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的专兼职结合教学团队 通过企业引进、培养、聘任和继续教育、在岗提高等途径,重点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培养职教名师,优化?双师?结构,推行职业导师制度 ,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教师管理体系,形成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11 制度与办法,建立校企人才共享机制;加大师资引进、培养、聘用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 及专业群 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 23 人,骨干教师 57 人,聘用兼职教师 184 人, 专业课教师? 双师?素质达 95%以 上,带动全院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的全面提高。 5.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管理 按照高起点、可持续、生产性、共享性、一体化建设 原则,按产业链、生物能源链、循环经济链思路设计、建设系列化多功能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通过 与企业合作方式,建立以企业管理为主的企业性实训基地;引项目进基地,建立以?企业 +专业管理?为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推广与研究,建立以?项目教师+学生管理?为主的研究性实训基地;支持大学生创业,建立以?创业学生管理?为主的创业性实训基地;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建立以?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为主的教学培训性基地。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 新建 18 个产学研一体化、技能训练系列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全院形成以 56 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 55 个实 验实训室为依托的优良实训条件,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 80%以上。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参与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合作研发,校企人员身份互兼等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 新建校企密切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 62 个,使全院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 143 个,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比例达 100%。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以学校管理为主,企业绩效考核为主要依据的学生实习评价管理机制;探索 形成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运作机制。 6.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与教学管理体系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12 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合作,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共管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运行机制,强化内涵建设,逐步形成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及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系统建设、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设、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建设及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 通过高水平的管理体系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制度文化 —— 以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基础,以灵活的管理机制为 保证,以教职工高度自觉的制度意识为核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院在管理上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7.整合资源,拓展领域,增强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以省级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学院作物育种研究室、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室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三室一中心?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定单式培养工程?、?农业职教师资培训工程?、?进村入户培训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为载体,通过建设农业专家资源库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科技下乡、园区示范、产业带动、科技入户等形式,提高学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农村能源示范基地建设:以辽宁省农村能源 培训 基地为基础,通过整合实训基地现有太阳能房、风力发电、沼气等农村能源项目, 增上生物质能气化项目,为实训基地提供洁净可再生能源,实现基 地 设施农业区,生态养殖区的能源自给。 进而达到实训基地整体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提供示范模式的效果。 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三年建设期内为社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累计不少于 14000 人次,培训职教师资不少于 300人次。 技术 服务:争取省级课题 2 项,完成新型内保温组装式节能日光温室的建设和测试,每年拿出 2个玉米杂交新品种进行省级区域试验;发挥?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职能,与企业联合横向开发南果北移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13 推广项目 3 个;成立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室, 为 地方政府、 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提供 咨询服务 ;定点支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送技术下乡 150 次以上。 对口支援: 对口支援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 、 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 5 个地区 8 所高职 院校。 三年内接收对口支援院校的 180 名学生到校交流学习,培训培养教师 80 名以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服务区域内职业院校的示范窗口。 8.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加快校园信息化和实训中心基本建设 按照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建设思路,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培养农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环境。 建设?主干万兆、百兆接入?的校园信息化运行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功能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设备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为学校的整体建设和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撑;开发校内各专业虚拟教学资源库, 建成集教师教学、学生在线学习、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于一体的专业教学服务平台;加大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 为全院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全面提升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充分扩大学院的社会服务职能。 完成 10000平方米实训中心楼建设工程,满足一体化实验实训室建设需要。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14 第三部分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Ⅰ 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邹良栋 项目组成员:齐玉英 海城市农业推广中心 总农艺师 伊 凯 辽宁果树研究所 资 深专家 陈杏禹 卜庆雁 张文新 王润珍 张力飞 迟淑娟 于红茹 王丽君 张荣风 王振龙 王国东 乔 军 付政文 赵铁良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定位 ( 一 ) 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艺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自给型向外向型方向发展。 作为园艺大国,我国的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总产值已达到 6000 亿元。 辽宁省地处东北南部的温带地区,气候、土壤、水资源及光照等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果树、蔬菜等园艺 产品的主产区之一,尤其适合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已发展形成了大连金州(西洋樱桃、设施蔬菜)、瓦房店(苹果、设施黄瓜)、丹东(板栗、草莓)、鞍山海城(南果梨、设施蔬菜)、铁岭开原(设施蔬菜)、锦州北镇(设施蔬菜)、朝阳凌源(设施花卉)等特色产区,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截止到 2020 年, 辽宁省果树栽培面积 已 达 1000 多万亩,产量 345 万吨,其中设施 果树 栽培面积40 多万亩,产量 60 万吨;蔬菜播种面积 636 万亩,总产量 2035 万吨 ,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 300 多 万 亩,产量达 1546 万吨。 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的总 产值占全省种植类产品总产 值 70%以上。 由此可见, 园艺产 业 已经成为 新时期 辽宁 新农村建设的主导 产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 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的重大决策 ,并制定了 20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20 年翻一番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15 的远大目标。 辽宁省也提出 到 2020 年全省将蔬菜播种面积扩大到 80万公顷,总产量提高到 4000 万吨。 总产值达到 360 亿元,全省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 30 万公顷,重点建设省级蔬菜龙头企业 50 家,蔬菜出口 100 万吨以上 的发展目标。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商届精英纷纷转行投资农业,发展园艺产业。 社会 急需一大批 高素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有很强岗位能力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根据我院近 5 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每年来我院招聘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各类企业有 5080 家,岗位需求数在 1000 人左右,主要涉及园艺生产技术指导、应用性技术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岗位。 近几年 我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的就业形势 充分表明,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年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专业定位 辽宁省是我国园艺产业发达省份,农业种植业产业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