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工艺实操内容摘要:

上控制温度。 6. 加镁球。 开吹 13 分钟内,炉口火焰有变明亮的迹象时,即可加入镁球。 对于双渣法、双渣留渣法,则要在倒渣后再加镁球。 7. 镁球加入量的原则 初期渣中 MgO 含量不宜大于 15%,终渣 MgO 含量 8~ 12%即可。 同时要考虑石灰、白云石等带入的 MgO。 渣中 MgO 含量过高,炉口火焰白、浓厚,与返干时火焰的颜色极其相象,即使火焰偏软也如此。 8. 第二批料的加入 第二、三批料的加入时间与加入量与前期吹炼钢过程中的熔池温度有关。 9. 前期熔池温度 1330 度左右(记不太清了),是致密硅酸二钙形成的最佳温度,一旦致密硅酸二钙形成,后续炉渣很难化透, 故入炉冷却料、第一批造渣料的加入量不能太多,第二批渣料不能加入过早,保证前期熔池迅速升温,越过致密硅酸二钙的最佳形成温度范围。 10. 前期末深池的温度,一般不要低于 1300 度,不要高于 1400 度,太低太高都会造成严重喷溅,故第二、三批料每批的加入量,要考虑对熔池降温的影响。 11. 从炉口火焰观察前期熔池温度在 1370 度左右时,可加入第二批料。 第二批料对熔池的降温量,以降温 30~ 40 度即可,即石灰降温后熔池不低于 1330 度为原则。 看火熟练的人,可在前期倒炉测温,测几个炉次,基本上可看准前期的温度。 12. 加完第二批料之后 20~ 30 秒,估计熔池温度恢复到 1370 度左右时,可加入第三批料(计划中未加完的剩余的石灰)。 13. 高位料仓中,炉子左右两侧都有散料仓,采用左右两个料仓轮流加石灰料,尽量使石灰分布均匀。 14. 第二、三批石灰加完后 20 秒左右,视炉渣的粘稠情况,氧枪提高 200mm 左右再落下,以消除炉渣中的死角。 有些操作者对提枪搅拌,消除死角有看法,便控制好,可加快成渣 15. 在冶炼过程中,根据熔池温度的变化、炉渣的粘稠程度和发生的喷溅、返干的可能性,可适量加入矿石、烧结返矿等。 16. 吹炼终了前三分钟,一般不允许加入造渣料。 终点倒炉,取样测温,如果 S、 P 未进入规定范围,可继续 吹氧,补加石灰或白云石 ,个人认为,补加白云石效果会更好,主要是化渣速度比石灰快。 造渣就讲到这里。 北京 +炼钢连铸 : 听完吴工对转炉操作过程的大概讲解,我想群组的朋友对转炉操作起码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当然,转炉操作复杂,经验要求高,不是几句话能讲完的。 抛砖引玉吧。 下面讲一下氧枪操作中的问题 , 这部分稍微快一点稍微。 还有一大部分内容。 主讲 吴传红: 顶吹转炉操作中,枪位控制是最为灵活的,也最不易掌握的,通常行业内把氧枪操作者,叫作副炉长,也见氧枪操作在冶炼中的重要性。 枪位是否适合,涉及到一 炉钢的终点温度、成份是否合格,也涉及到过程温度是否平稳、是否发生喷溅、返干等。 也是最难描述的。 通常所指的枪位,指氧枪喷头端部到静止的熔池表面的距离 枪位控制的基本的原则有几点 1. 小转炉熔池穿透比为 的枪位比较合适。 穿透比为 时,炉底下沉。 终点倒炉时,炉底会出现明显的亮斑。 2. 大中型转炉熔池穿透比 左右的枪位比较合适。 3. 枪位过高时,喷溅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般穿透比 左右的枪位,仅用于开新炉。 4. 参观过几个炼钢厂的冶炼,感觉普遍存在枪位过高的现象。 一方面是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方面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枪位最合适。 为避免烧枪、逃避考核,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用高枪位吹炼。 5. 有必要找到一个比较准备地计算氧枪冲击坑的计算公式。 这里就涉及到氧枪冲击坑究竟如何计算的问题。 6.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