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时钟内容摘要:
实现时钟计时的基本方法 利用 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可编程定时 /计数器、中断系统来实现时钟计数。 (1) 计数初值计算 : 把定时器设为工作方式 1,定时时间为 50ms,则计数溢出 20 次即得时钟计时最小单位秒,而 100 次计数可用软件方法实现。 假设使用 T/C0,方式 1, 50ms 定时, fosc=12MHz。 则初值 X 满足( 216X) 1/12MHz 12μ s =50000μ s X=15536→ 0011110010110000→ 3CB0H (2) 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累计 ,计满 20 次为秒计时( 1 秒); (3) 从秒到分和从分到时的计时是通过累加和数值比较实现。 电子钟的时间显示 电子钟的时钟时间在六位数码管上进行显示,因此,在内部 RAM 中设置显示缓冲区共 8 个单元。 LED8 LED7 LED6 LED5 LED4 LED3 LED2 LED1 37H 36H 35H 34H 33H 32H 31H 30H 时十位 时个位 分隔 分十位 分个位 分隔 秒十位 秒个位 电子钟的时间调整 电子钟设置 3 个按键通过程序控制来完成电子钟的时间调整。 A 键调整时; B键调整分; C 键复位 3 总体方案介绍 计时方案 利用 AT89S51 单片机内部的定时 /计数器进行中断时,配合软件延时实现时、分、秒的计时。 该方案节省硬件成本,且能使读者在定时 /计数器的使用、中断及程序设计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对单片机的指令系统能 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学好单片机技术这门课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控制方案 AT89S51 的 P0 口和 P2 口外接由八个 LED 数码管 (LED8~ LED1)构成的显示器,用 P0 口作 LED 的段码输出口, P2 口作八个 LED 数码管的位控输出线,P1 口外接四个按键 A、 B、 C 构成键盘电路。 AT89S51 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 CMOS 8 位微型计算机。 它带有 8K Flash 可编程和擦除的只读存储器( EPROM),该器件采用 ATMEL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上标准的 80C51 和 80C52 的指令系统及 引脚兼容,片内 Flash 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用与解决复杂的问题,且成本较低。 简易电子钟的功能不复杂,采用其现有的 I/O 便可完成,所以本设计中采用此的设计方案。 第三章 系统 硬件 电路 分析与 设计 根据以上的电子时钟的设计要求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硬件电路模块:单片机模块、数码显示模块与按键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图如下面得方框电路图 1 所示。 图 1 硬件电路方框图 4 单片机模块设计 芯片分析 AT89C51 单片机引脚图如下: 图 2 AT89C51 引脚图 MCS51 单片机是标准的 40 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其各引脚功能如下: VCC: +5V 电源。 VSS:接地。 RST:复位信号。 当输入的复位信号延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即为有效,用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 XTAL1 和 XTAL2:外接晶体引线端。 当使用芯片内部时钟时,此二引线端用于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当使用外部时钟时,用于接外部时钟脉冲信号。 P0 口: P0 口为一个 8 位漏极开路双向 I/O 口,当作输出口使用时,必须接上拉电阻才能有高电平输出;当作输入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电路中的锁存器写入“ 1” ,使 FET截止,以避免锁存器为 “ 0” 状态时对引脚读入的干扰。 5 P1 口: P1 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它不再需要多路转接电路 MUX;因此它作为输出口使用时,无需再外接上拉电阻,当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同样也需先向其锁存器写 “ 1” ,使输出驱动电路的 FET截止。 P2 口: P2 口电路比 P1 口电路多了一个多路转接电路 MUX,这又正好与 P0口一样。 P2 口可以作为通用的 I/O 口使用,这时多路转接电路开关倒向锁丰存器 Q 端。 P3 口: P3 口特点在于,为适应引脚信号第二功能的需要,增加了第二功能控制逻辑。 当作为 I/O 口使用时,第二功能信号引线 应保持高电平,与非门开通,以维持从锁存器到输出端数据输出通路的畅通。 当输出第二功能信号时,该位应应置 “ 1” ,使与非门对第二功能信号的输出是畅通的,从而实现第二功能信号的输出,具体第二功能如表 1 所示。 晶振电路 右图所示为时钟电路原理图,在 AT89S51 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芯片引脚 XTAL1,输出端为引脚 XTAL2。 而在芯片内部, XTAL1和 XTAL2 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 时钟电路产生的振荡脉冲经过触发器进行二分频之后,才成为单片机的时 钟脉冲信号。 图 3 晶振电路 6 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必须使 RST/VPD 或 RST引( 9)加上持续两个机器周期(即 24 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 例如,若时钟频率为 12 MHz,每机器周期为 1μ s,则只需 2μ s 以上时间的高电平,在 RST引脚出现高电平后的第二个机器周期执行复位。 单片机常见的复位如图所示。 电路为上电复位电路,它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 在接电瞬间, RESET端的电位与 VCC 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 RESET的电位逐渐下降。 只要保证 RESET为高电平的时间大于两个机器周期,便能正 常复位。 该电路除具有上电复位功能外,若要复位,只需按图中的 RESET键,此时电源 VCC 经电阻 R R2 分压,在 RESET端产生一个复位高电平。 图 4 单片机复位电路 数码显示模块设计 系统采用动态显示方式,用 P0 口来控制 LED 数码管的段控线,而用 P2 口来控制其位控线。 动态显示通常都是采用动态扫描的方法进行显示,即循环点亮每一个数码管,这样虽然在任何时刻都只有一位数码管被点亮,但由于人眼存在视觉残留效应,只要每位数码管间隔时间足够短,就可以给人以同时显示的感觉。 7 图 5 数码显示电路 按键模块 下图为按键模块电路原理图, A 为复位键, B为时钟调控键, C 为分钟调控键。 图 6 按键模块电路原理图 8 第四章 系统软件 电路分析与 设计 软件设计分析 在编程上。课程设计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时钟
相关推荐
电压。 唐山学院课程设计 5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逐次逼近式 A/D 转换模块设计 逐次逼近型 A/D 转换器属于直接型 A/D 转换器,它能把输入的模拟电压直接转换为输出的数字代码,而不需要经过中间变量。 主要由比较器、环形分配器、控制门、寄存器与 D/A 转换器组成。 引脚功能 图 14 ADC0808 引脚图
组成。 MCS— 51 中的寄存器较多,大体可分为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两类。 图 微处理器存储器结构 MCS— 51 存储器配置:微型计算机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存储器,但不同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的配置不同。 一种是程序与数据共用一个存储器,如图 3(a)所示。 一般的通用计算机都采用此种形式。 另一种是将程序与数据分别放在两个存储器内,一个称程序存储器,另一个称数据存储器,如图 3(b)所示。
00 编译器 Protues 仿真平台 简介 Protues 软件是英国 Labcenter electronics 公司出版的 EDA 工具软件。 它不仅具有其它 EDA 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 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 虽然目前国内推广 刚起步,但已受到单片机爱好者、从事单片机教学的教师、致力于单片机开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的青睐 , Protues
A 车道绿灯亮,南北方向 B 车道红灯亮。 表示南北方向 B 车道上的车辆禁止通行,东西方向 A 车道允许通行。 绿灯亮足规 定的时间隔时,控制器发出状态信号,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 2)东西方向 A 车道黄灯亮,南北方向 B 车道红灯亮。 表示东西方向 A 车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南北方向 B 车道禁止通行。 黄灯亮足规定时间间隔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的制作 本次设计的数字钟系统中由于频率不是特别高,所以在设计 PCB 板时不存在考虑走线之间频率干扰问题, 但由于设计规定了 PCB 板的大小为 7*9cM,并且是单面板,所以对我们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设计中不得不通过走飞线的方式完成 PCB 板的制作。 5. 1 PCB 板的制作规则 我在数字钟设计中采用 Orcad 软件平台, 完成了 PCB 的制作, 在 PCB
LCALL DL1MS LCALL DL1MS JNB , SSWAIT SSST: MOV TIME, TIMED0。 120S LCALL TUNBCD MOV SN, 99H MOV EW, 0AAH SETB EA。 总中断开放 SETB PX1 SETB EX1 SETB ET0。 允许 T0 中断 SETB TR0。 开启 T0 定时器 MOV R4, 14H。 1S 定时用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