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学习题集有答案内容摘要:
用于 A 的场合。 A、单件小批量生产 B、中小批量生产 C、成批生产 D、大量大批生产 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凸模应为 A 型。 A、直通 B、阶梯 C、指数 D、圆锥 2为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 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位置称为 C。 A、工步 B、工序 C、工位 D、装夹 2导套材料为 40 钢,要求硬度 HRC58~ 62,内圆精度为 IT7 级, Ra 为 m,则内孔加工方案可选 A。 A、钻孔 — 镗孔 — 粗磨 — 精磨 — 研磨; B、钻孔 — 扩孔 — 精铰; C、钻孔 — 拉孔; D、钻孔 — 扩孔 — 镗孔。 判断题: 工件的安装包括定位、 夹紧和拆卸三个过程。 ( ) 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一次。 ( √ ) 坐标镗加工孔系是将孔间尺寸转化为直角坐标尺寸后再进行的。 ( √ ) 导柱和导套之间的配合一般采用 H7/r6 比较合适。 ( ) 为了加工出型腔的全部形状,铣刀端部的圆弧 半径必须小于被加工表面凹入部分的最小圆弧半径。 ( ) 工序是组成工艺规程的基本单元,工序可分为若干个工步来组成。 ( √ ) 在成形磨削加工中,正弦分中夹具主要用于具有一个回转中心的工件,而万能夹具可以加工具有多个回转中心的工件。 ( √ ) 模具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 所以,模具的装配工艺通常采用修配法 和调整法。 ( √ ) 所谓基准重合原则就是定位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 ( ) 10 冲裁间隙较大的模具装配 , 上下模间隙控制和调整的工艺方法最常用的是透光法 ( )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就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 条 件 能 用 较 经 济 的 方 法 加 工 出 来。 ( √ ) 1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 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 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 ( ) 1电火花加工时,脉冲宽度和脉冲能力愈大,则放电间隙愈小。 ( √ ) 1导柱和导套之间的配合一般采用 H7/n6 比较合适。 ( ) 1为了加工出型腔的全部形状,铣刀端部的圆弧半径必须大于被加工表面 凹入部分的最小圆弧半径。 ( ) 1一个工人在同一台车床上连续完成某一零件某一表面粗车、精车加工, 应算为两道工序。 ( ) 1 采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或正弦磁力台夹具只能磨削平面或斜面。 ( √ ) 1模具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 所以,模具的装配工艺通常采用修配法和调 整法。 ( √ ) 1光整加工是最后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工艺方法。 ( ) 在模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那些使原材料成为成品的直接有关的过程,如毛坏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称为工艺过程。 (。模具制造工艺学习题集有答案
相关推荐
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20 第五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 障 安全保证体系 21 二、技术措施 准备工作 (1) 模板拼装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 (2) 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 1) 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措施,补救措施是否落实。 b 计划的调整是否在可控制范围内,确保工件不影响后续作业 c 制作人员对图纸的疑问是否等到及时的答复 d 制作人员对不合理设计,提出工艺上的改进,是否及时落实到设计师,有时甚至要通知客户。 e 通过到制作巡查和品质部门的反馈,了解加工品质信息,站在工程的立场,严格要求加工质量(包括工艺合理性及加工精度),对不合理的工艺和加工中出现 的差错及时纠正,必要时反馈给制作经理。
导轨 bead punch 顶镦冲头 headless punch 直柄冲头 heavily tapered solid 整体模蕊盒 hose nipper 管接头 impact damper 缓冲器 injection ran 压射柱塞 inlay bushed 嵌入衬套 inner plunger 内柱塞 inner punch 内冲头 insert 嵌件 insert pin 嵌件梢
为 和。 ( 7)杆件搭接 a、钢管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在杆最后一步接高时,视情况考虑采用搭接。 大横杆采用对接和搭接,剪刀撑和其他杆件采用搭接,搭接处不少于三只扣件坚固。 b、相邻杆件搭接,对接错开,同一平面上的接头不超过 50%。 ( 8)架体内封闭 a、脚手架的架体里立杆距墙体净距为 20cm,如实际情况须大于 20cm的,设置站人片,站人片设 置平整牢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