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监控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 这种凭瞭望员监测经验监控的方式,不仅准确率低、误差大,更增加了瞭望员受雷电、野生动物威胁的可能性。 在我国,基于北方是火灾频发区,内蒙古、陕西、山东、山西、黑龙江、云南等地在相继出台各种法令防治林场火灾之余,更先后引进网络技术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实现对林场防火的有效监控、但是出现很多令人不能满意的结果。 现阶段我国林场防火监控系 统存在着以下需改进的情况: ( 1) 林场防火监控点需要选择山的最高点做瞭望塔,一般山顶是没有市电供应的,需要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缺乏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只按照技术理论设计,设备安装以后,设备经常出现早晨晚间时段无电现象。 然而由于在监控中心看不到前端电量情况,不能及时送电,得不到正常供电的前端仪器自然不能正常运作。 ( 2) 图像传输不清晰、不稳定;不能透雾,在烟、雾、霾、水汽、雨、雪、灰尘、黑暗等情况下不能实现监控。 ( 3)系统火灾误报高, 不能自动计算出林场火灾发生地的经纬度,对于大面积的林区,单靠人工辨识不能准 确分析出位置,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11 / 169 ( 4) GIS 平台建设不健全,没有气象信息。 火灾发生以后不能及时了解现场环境的风向、风速,无法计算出火灾蔓延的方向和速度,导致林场大火经常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 ( 5)无线传输设备使用的是 模拟微波 或者普通 54M 网桥,存在在 30 公里以上的传输时带宽小,信号弱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图像有雪花、马赛克,不能和中心实时对讲、电话会议、现场沟通等缺陷。 ( 6)在设备安装以后,由于现场缺乏人员看管,没有防盗设施,经常发生电池、太阳能、风力发电风机等设备被盗情况。 ( 7)防雷系统不合格,安 装在雷电地区的设备时有被雷击情况,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新安装设配等一系列的麻烦。 为弥补以上手段不足, 深圳市荣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国内外森林林场防火经验,结合我们国家林场防火实际情况,设计了“ 林场防火无线智能分析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 ”,该 系统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实时的监控林区林火情况,配合 GIS 数字管理平台,结合林政管理、生态建设管理及林业活动,实现各种智能化管理系统。 12 / 169 020406080100第一季度 第三季度东部西部北部 13 / 169 第二部分 需求分析 1. 问题和形势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以气温持续偏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异常状况以及降水量的减少,我区森林火险的高危期和火灾损失的严重期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近几年劳山林业局林业工作开展顺利,林区面积大量增加并且几无大的森林火灾的发生,现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越来越多,林下可燃 物载量逐渐加大,发生森林火灾 的机会在不断增加; 二是目前劳山林业局林区森林主要以桉林、松林为主,且多为幼中龄林,森林结构还丰富多样,火灾自 控能力低,易燃性较强; 三是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事林业经营活动显著增多,林区内人员流动频繁,游玩用火、上坟祭祖 等带来了大量的火灾隐患,使火源的管理难度 加大; 四是在市场大环境下,动员群众扑火困难不断增加; 五是相对于其他省市和其他行业陕西省目前的森林火灾预警扑救综合机制尚未 健全,指挥决策信息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平衡等。 2. 项目建设现状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森林防火基础建设,我区的森 林防火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森林防火的具体工作,面临着如何提高火险等级预测、火灾损失评估、火灾日常管理、火灾遥感监测等方面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决策分析水平;在加强防火期间林区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的同时 ,如何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 , 建立高效、可靠、实用的林火监控监测预警系统;火灾一旦发生,如何能够迅速查明火情,分析火势,科学的制定灭火方案和 调度现场灭火力等。 14 / 169 以上问题的解决都将融合在林火监控监测预警指挥通信系统建设之中,该系统集网络信息、卫星遥感与通信、多媒体指挥中 心、微波通信、视频传输、信息安全、软件开 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以更好地为建设绿色 XX 省这个总体目标服务。 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建设目标 森林防火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是劳山林业局林业局森林防火工作革命升级的重要工作,工 程建设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投资省 :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设备选型的性价比,同时不能牺 牲设备和系统的先进性,保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落伍。 建设快 :一旦合同签订,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都能按期完成。 功能全 :系统建设能满足甲方的功能需求。 安全性 :系统的设计建设能充分考虑复杂多变的地理和气候因素,防雷技术可靠,防盗方法可行。 稳定性 :系统能满足 7179。 24 无间断工作,无论 是前端设备,还是整个系统,都能稳定运行。 扩展性 :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系统具有升级功能,适合森林防 火防护监控系统的发展要求。 易用性 : 要求系统的操作简单,界面清晰,流程合乎行 业习惯,易学易用,并能提供在线帮助和技术支 持。 最好具备一键开机功能。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分析 36176。 0939。 ,地处劳山林业局,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 ,具有物种丰富 ,结构复杂 ,森林景观多样等典型特征 . 森林防火智能监测覆盖六个林场一个公园共计 28 个监测点位。 详细情况如下: 15 / 169 府村林场(共 4个点) ⑴上吊咀点 序号 名 称 情况说明 备 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36 度 17 分 24秒, E: 109 度 1 分 44 秒 海拔: 1570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车行 21 公里至山底,小道上山 公里 陡坡,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⑵康庄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黑龙沟黄窑点 海拔: 1288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车行 30 公里至山底,小道上山 2 公里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⑶袁庄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36 度 14 分 30秒, E: 109 度 3 分 50 秒 海拔: 1432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 路 况环境说明:车行 10 公里至山底, 不能通车,杂草为 16 / 169 明 小道 公里上山 主 ⑷东沟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 度 11 分 02 秒 E:109 度 13 分 18 秒 海拔: 1288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 20 公里至山底,小道 公里上山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高哨林场(共 6个点) ⑴黑龙沟黄窑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36 度 19 分 42 秒, E: 109 度 07 分21 秒 海拔: 1388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 17 公里至山底,小道 3 公里上山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⑵雄黄塌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 度 24 分 17 秒 E: 109 度 11 分15 秒 海拔: 1284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17 / 169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 25 公里至山底,小道 公里上山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⑶石桥裕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 度 25 分 08 秒 E: 109 度 16 分 26 秒 海拔: 1245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 公里至山底,步行 300 米小道上山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⑷ 林场对面山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塔高20 米。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度 19 分 48 秒 E: 109 度 15 分53 秒 海拔: 1211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 :车行公路 +车行泥路,三轮 +步行小路 200 米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⑸三狼店山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8 / 169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 度 28 分 41 秒 E: 109 度 08 分09 秒 海拔: 1446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采用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 13 公里至山底,步行 公里小道上山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⑹杨家河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 度 28 分 53 秒 E: 109 度 12 分16 秒 海拔: 1381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至山底,步行小道上山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劳山林场(共 3个点) ⑴马家河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 塔 2 经纬度 N: 36 度 24 分 29 秒 E: 109 度 24 分44 秒 海拔: 1380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拟用风光互补 19 / 169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 16公里至山底 能通车,有 4 公里泥路 ⑵卢庄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度 22 分 44 秒 E: 109 度 27 分 26 秒 海拔: 1390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风光 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路况环境说明:车行 10 公里至山底,步行 3 公里小道上山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⑶柳树沟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建四角塔 四角塔 2 经纬度 N: 36 度 19 分 32 秒 E: 109 度 23 分40 秒 海拔: 1374 米 3 监控范围 360 度 4 供电方式 风光互补 5 传输方式 拟建微波传输 6 路况环 境说明 车行公路 4 公里 +车行泥路三轮 公里 +步行小路 400 米 不能通车,杂草为主 桥镇林场(共 4个点) ⑴寨子沟点 序号 名称 情况说明 备注 20 / 169 1 塔高 没有现成可用铁塔,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