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安装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内容摘要:

求 3号机QY25H 25 2 台 QY50C与 1 台 QY25H三机抬吊起重量计算表(中板) 吊车型号 选取工作幅度(米 ) 双机抬吊利用系数K 主机 起重量 (Q 主 ) 副机 起重量 (Q副 ) 构 件 重量(Q1) 索具重量(Q2) 结论 1号机QY50C 7 42 1 K(Q 主 +Q 副 )= ( ++25) =≥Q1+Q2=43T,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 起重量满足要求 2号机QY50C 11 3号机QY25H 25 1号机QY50C 11 42 1 K(Q 主 +Q 副 )= ( ++25) =≥Q1+Q2=43T,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 起重量满足要求 2号机QY50C 7 3号机QY25H 25 10 2 台 QY50C双机抬吊起重量计 算表(边板) 吊车型号 选取工作幅度(米 ) 双机抬吊利用系数 K 主机 起重量 (Q主 ) 副机 起重量 (Q副 ) 构建 重量(Q1) 索具重量(Q2) 结论 1 号机QY50C 6 28 48 1 K(Q 主 +Q 副 )= ( 28+28)=≥ Q1+Q2=49T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 起重量满足要求 2 号机QY50C 6 28 2)、 起重高度的计算 根据当地吊装机械 情况、 现场施工条件、结合工期要求, 吊装作业起重 高度 计算如下: 1 号、 3 号机位双机抬吊起重高度计算表 机位 起重高度(停机面至吊钩的距离) 安装高度 (停机面至胸墙顶面高度 ) 安装间隙 (停机面至钓钩的距离 ) 绑扎点至空心板起吊后底面的距离 ,即板厚 索具高度(绑扎点至吊钩的距离 ,即板宽 /2) 结论 H(米 ) H1(米 ) H2(米 ) H3(米 ) H4(米 ) 1号机位(工作幅度 ,主臂 ) H=≥H1+H2+H3+H4=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3号机位(工作幅度 ,主臂 ) H=≥H1+H2+H3+H4=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1 号、 2 号、 3 号机位三机抬吊起重高度计算表 机位 起重高度(停机面至吊钩的距离 ) 安装高度 (停机面至胸墙顶面高度 ) 安装间隙 (停机面至钓钩的距离 ) 绑扎点至空心板起吊后底面的距离 ,即板厚 索具高度 (绑扎点至吊钩的距离 ,即板宽/2) 结论 11 H(米 ) H1(米 ) H2(米 ) H3(米 ) H4(米 ) 1号机位(工作幅度 ,主臂 ) H=≥H1+H2+H3+H4=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2号机位(工作幅度 11,主臂 ) 11 H=11m≥H1+H2+H3+H4=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3号机位(工作幅度 ,主臂 ) H=≥H1+H2+H3+H4=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1号机位(工作幅度 11,主臂 ) 11 H=11m≥H1+H2+H3+H4=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2号机位(工作幅度 7,主臂 ) H=≥H1+H2+H3+H4=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3号机位(工作幅度 ,主臂 ) H=≥H1+H2+H3+H4=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1 号、 2 号机位双机抬吊起重高度计算表 机位 起重高度(停机面至吊钩的距离) 安装高度 (停机面至胸墙顶面 高度 ) 安装间隙 (停机面至钓钩的距离 ) 绑扎点至空心板起吊后底面的距离 ,即板厚 索具高度 (绑扎点至吊钩的距离 ,即板宽/2) 结论 H(米 ) H1(米 ) H2(米 ) H3(米 ) H4(米 ) 1号机位(工作幅度 ,主臂 ) H=≥H1+H2+H3+H4=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2号机位(工作幅度 ,主臂 ) H=≥H1+H2+H3+H4= 按选取工作幅度作业,起重高度满足要求 起 梁 、运梁 12 1) 起梁: 预制梁达到安装要求时,架设龙门架配合千斤顶起梁,用滚钢小车支垫等待运输。 2)运梁: 铺设枕木运输通道, 用卷扬机牵引 梁 (梁支撑 端放在滚钢小车上) 至指定位置。 吊装梁 1) 吊机位确定 1 号机位: 因台后储梁,场地有限,不便使用大型吊车, 经调查 , 当地可以找到的最大吊车 为 50吨 , 选用 50吨吊车 吊梁过跨,需缩短梁片过跨距离,因此, 在 0 号 台 至 1 号 墩 间 (沪昆铁路左侧水沟外)砌筑浆砌片石挡墙 ( 见附图 、照片) ,中间夯填碎石土,设置吊车 操作 平台及 吊车进出 通道。 机位中心线 距 0 号台支座中心线 ,经计算可以满足梁过跨要求。 2 号机位: 第二跨梁架设后,及时浇注绞缝 砼, 第一跨梁架设时, 2号机位 置 于 1号 墩第二跨梁上梁端支撑线后 米线上适当位置 ,梁顶面垫砂和钢板 ( *) 保护梁和分散应力 ,每个支腿支垫位置 至少要 跨两片梁。 3 号机位: 置 于 0 号 台后配合 1 号机的适当位置。 吊具吊点:距梁端 1 米处兜吊 ,钢丝绳与梁接触处垫胶皮。 2) 吊装次数: 因 铁路封锁时间有限, 0 号、 2 号台台后位置有限,吊装作业 需要操作空间,因此, 前 6 片梁 每次吊 装 2 片 ,分 3 次 封锁线路 吊装。 后 24片 梁 先 从前 6片梁上 用卷扬机 牵引 到位 , 然后 利用行车间隔 牵引过跨,封锁时 吊车横移就位, 根据情况 每 次 牵引 3 片 , 每牵引 2 次吊装一次, 分 4 次吊装完毕。 每半幅 梁吊装就位后, 桥下接触网 停电浇注铰缝砼。 3) 吊装顺序: 封锁施工时, 为安全起见,先吊 中梁,再吊边梁。 利用列车间隔 施工 时, 按 安装 顺序 牵引 中梁、边梁。 4) 吊梁 步骤 : 前 6 片梁吊装分三个步骤 (见附图 一、二、三 、四 所示) : 第一步:台后送梁 : 由 一台 50吨吊车( 1号机)吊前端 , 一 台 25T 吊车 ( 3号 机 )吊后端, 根据 25T 吊车的 工作幅度,每次吊运 3* 米,直至梁前端移至 0 号台胸腔 位置。 第二步:过跨: A、 1 号机吊前端 , 3 号机 吊后端, 根据 3 号机的工作幅度, 13 每次吊运 3* 米,继续往前移动,直至梁前端移至 1 号机 米工作幅度时 支撑后端 , 1 号机锁定, 2 号机挂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