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安装工程节能工程监理细则内容摘要:

7 2 保温层厚度 松散材料 +10δ /100 5δ /100 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 整 体 板状材料 177。 5δ /100 且不大于 4 3 隔热板相邻高低差 3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注:δ指保温层厚度。 成品保护 隔气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砂、土、硬块杂物等清扫干净,防止降低隔气效果。 在已铺好的松散、板状或整体保温层上不得施 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保温层不受损坏。 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以保证保温效果。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4 保温层功能不良: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粒径级配、含水量、铺实密度等原因;施工选用的材料应达到技术标准,控制密度、保证保温的功能效果。 铺设厚度不均匀:铺设时不认真操作。 应拉线找坡,铺顺平整,操作中应避免材料在屋面上堆积二次倒运。 保证均质铺设。 保温层边角处质量问题:边线不直,边槎不齐整,影响找坡、找平和排水。 板 块保温材料铺贴不实:影响保温、防水效果,造成找平层裂缝。 应严格达到规范和验评标准的质量标准,严格验收管理。 8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材料应试验密度、导热系数。 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 质量验评资料。 (五)地面节能工程 (本工程没有地面节能) 一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建筑地面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 包括底面接触室外空气、土壤或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节能工程。 地面节能工程的施工,应在主体或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施工过程中应 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面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地面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1 基层; 2 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3 保温材料粘结; 4 隔断热桥部位。 地面节能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验批可按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 2 当面积超过 200m2 时,每 200m2 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200m2 也为一个 15 检验批; 3 不同构造做法的地面节能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 主控项目 用于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材料,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或称重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 3 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地面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 取样送见。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 3 组。 地面节能工程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地面保温层、隔离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施工方案施工。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尺量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地面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板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 之间的粘接应牢固,缝隙应严密; 2 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 3 穿越地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的保温措施。 16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 2 处,每处 10m2;穿越地面的金属管道处全数检查。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其节能保温作法不得影响地面排水坡度,保温层面层不得渗漏。 检验方法:用长度 500mm 水平尺检查;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 采暖空间的地面以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保温措施。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保温层的表面防潮层、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一般项目 采用地面辐射采暖的工程,其地面节能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142 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六) 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 (本工程无此 项 节能设计) 主控项目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 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对下列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进行核查。 验收与核查的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并形成相应的验收、核查记录。 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有关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 1 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回收装置等设备的冷量、热量、风量、风压、功率及额定热回收效率; 2 风机的风量、风压、功率及其单位风量耗功率; 17 3 成品风管的技术性能参数; 4 自控阀门 与仪表的技术性能参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资料和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与实物核对。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风机盘管机组和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阳送检。 1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 2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按数量复验 2%,但不得少于 2 台;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 2 次。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 排风系统及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3 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温控装置与仪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 空调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功能。 对设计要求分栋、分区或分户(室)冷、热计量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功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的材质、断面尺寸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3 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 的有关规定; 4 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和内部支撑加固等处,应有防热桥的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风管及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 18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10%,且不得少于 1 个系统。 组合式空 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种空调机组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且与风管、送风静压箱、回风箱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3 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应严密,并应作漏风量的检测,其漏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 GB/T14294 的规定; 4 机组内的空气热交换器翅片和空气过滤器应清洁、完好,且安装位置和方向必须正确,并便于维护和清理。 当设计未注明过滤器的阻力时,应满足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 50Pa(粒径≥ m,效率: 80%> E≥ 20%);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 80Pa(粒径≥ m,效率: 70%> E≥ 20%)的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漏风量测试记录。 检查数量:按同类产品的数量抽查 20%,且不得少于 1 台。 风机盘管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位置、高度、方向应正确,并便于维护、保养; 3 机组与风管、回风箱及风口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4 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便于拆卸和清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 10%,且不得少于 5 台。 通风与空调系统中风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安装位置及进、出口方向应正确,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格、数量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进、排风管的连接应正确、严密、可靠; 19 3 室外进、排风口的安装位置、高度及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