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实用技术要求大全内容摘要:
滑块与扁头之间所测得的总间隙s值,应符合产品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当联轴器可逆转时,间隙应取小值。 第5.3.12条联轴器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和两轴线倾斜的测量方法宜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五的规定。 第5.3.13条当测量联轴器端面间隙时,应使两轴窜动到端面间隙为最小尺寸的位置。 第四节离合器、制动器装配 第5.4.1条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装配后,摩擦片应能灵活地沿花键轴移动;在接合位置超过规定扭力时,应有打滑现象;在脱开位置时,不应有阻滞现象。 第5.4.2条干式单片摩擦离合器装配时,各弹簧弹力应均匀一致;各连接销轴部分应灵活,无卡住现象。 摩擦片的连接铆钉头应低于表面0.5mm以上。 第5.4.3条圆锥离合器的内外锥面应接触均匀,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85%。 第5.4.4条牙嵌式离合器回程弹簧的活动应灵活;其弹力应能使离合器脱开;嵌齿部分应无毛刺。 第5.4.5条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内外环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其各调 整弹簧弹力应均匀一致;弹簧滑销应能在孔内自由滑动,不得有卡住现象。 第5.4.6条盘式制动器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制动盘的端面跳动不应大于0.5mm。 二、同一副制动器两闸瓦工作面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5mm。 三、同一副制动器的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线平面间距离h(图5.4.6/1)的允许偏差为177。 0.5mm;制动器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平面的平行度不得大于0.2mm。 四、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应均匀,其值宜为1mm。 五、各制动器制动缸的对称中心与主轴轴心在铅垂面内的重合度△值不应大于3mm(图5.4.6/2 )。 第5.4.7条瓦块式制动器(图5.4.7)装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制动器各销轴应在装配前清洗洁净,油孔应畅通;装配后应转动灵活,无阻滞现象。 二、同一制动轮的两闸瓦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mm。 三、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的铅垂面M/M间的水平距离b的允许偏差为177。 1mm。 四、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水平面N/N的垂直距离h的允许偏差为177。 1mm。 五、闸瓦铆钉应低于闸皮表面2mm;制动梁与挡绳板不应相碰,其间隙c值应小于5mm。 六、松开闸瓦时,制动器的闸瓦间隙s应均匀,且不应 大于2mm。 七、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接触应良好、平稳;各闸瓦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与制动轮接触不得小于80%。 八、油压或气压制动时,达到额定压力后,在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196MPa。 第5.4.8条带式制动器(图5.4.8)各连接销轴应灵活,无卡住现象;摩擦内衬与钢带铆接应牢固,不得松动。 铆钉头应埋于内衬内,其铆钉头与内衬表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mm;制动带退距ε值应按表5.4.8选取。 第5.5.1条装配前应测量孔和轴的配合部位尺寸及进入端倒角角度与尺寸。 根据实测的平均值,应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附录十 六选择装配方法。 第5.5.2条在常温下装配时应将配合面清洗洁净,并涂一薄层不含二硫化钼添加剂的润滑油;装入时用力应均匀,不得直接打击装配件。 第5.5.3条纵向过盈连结的装配宜采用压装法。 压装设备的压力,宜为压入力的3.25~3.75倍;压入或压出速度不宜大于5mm /s。 压入后24h内,不得承受负载。 压入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5.5.4条用液压充油法装卸配合件时,应先按技术要求检查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 当无规定时,其粗糙度应在Ra1.6~0.8μm之间。 对油沟、棱边应刮修倒圆。 第5.5.5条横向过盈连结 的装配宜采用温差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加热包容件时,加热应均匀,不得产生局部过热。 未经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400℃;经过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回火温度。 热装的最小间隙,可按表5.5.5选取。 加热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二、冷却被包容件时,冷装的最小间隙可按表5.5.5选取,冷却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冷装所需的常用冷却剂可按本规范附录十七选取。 第5.5.6条温差法装配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检查装配件的相互位置及相对尺寸。 加热或冷却均不得使其温度变化过快;并应采取防止发生火灾及人员被灼伤或 冻伤的措施。 第六节滑动轴承装配第5.6.1条轴瓦的合金层与瓦壳的结合应牢固紧密,不得有分层、脱壳现象。 合金层表面和两半轴瓦的中分面应光滑、平整及无裂纹、气孔、重皮、夹渣和碰伤等缺陷。 第5.6.2条厚壁轴瓦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上、下轴瓦瓦背与相关轴承孔应接触良好,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检验接触要求;当无规定时,其接触要求应符合表5.6.2-1的规定。 二、上、下轴瓦的接合面应接触良好。 未拧紧螺钉时,应采用0.05mm塞尺从外侧检查接合面,其塞入深度不得大于接合面宽度的1 /3。 三、动压轴承的顶间隙可按与 滑动速度关系曲线(图5.6.2)进行调整或按表5.6.2-2、表5.6.2-3的规定进行调整。 四、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1 /2~2 /3。 五、上、下轴瓦内孔与相关轴颈的接触应符合表5.6.2-4的要求。 六、配制的瓦口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瓦口面1~2mm;其长度应小于瓦口面1mm;垫片应平整无棱刺。 瓦口两侧垫片的厚度应一致;垫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与轴颈相接触。 第5.6.3条薄壁轴瓦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及接触状况应由机械加工精度保证,其接触面一般不允许刮研。 检查薄 壁轴瓦顶间隙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无规定时宜符合表5.6.3的规定。 二、瓦背与轴承座应紧密地均匀贴合,用着色法检查。 轴瓦内径小于180mm的,其接触面积不应少于85%;内径大于或等于180mm的,其接触面积不应少于70%。 三、装配后,在中分面处采用0.02mm的塞尺检查,不得塞入。 第5.6.4条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可用塞尺检查;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检查(图5.6.4)。 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顶间隙的3倍。 项间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5.6.5条静压轴承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液体静压轴承的 装配,油孔、油腔应完好,油路应畅通。 节油器、轴承间隙不应堵塞。 轴承两端的油封槽不应与其他部位相通,并应保持与主轴的配合间隙。 二、空气静压轴承装配前应检查,轴承内、外套的配合尺寸及精度应符合要求,两者应有35mm。 第5.6.6条含油轴套装入轴承座时,洗油宜与轴套所含的润滑油相同。 轴套端部应均匀受力,并不得直接敲击轴套。 轴套与轴颈的间隙宜为轴颈直径的1 /1000~2 /1000。 第5.6.7条尼龙、酚醛塑料、聚四氟乙烯、加强聚四 氟乙烯、聚碳酸脂、醛缩醇、碳 —— 石墨、橡胶、木材等非金属轴瓦的装配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七节滚动轴承装配 第5.7.1条装配滚动轴承前,应测量轴承的配合尺寸,按轴承的防锈方式选择适当的方法清洗洁净;轴承应无损伤,无锈蚀、转动应灵活及无异常声响。 第5.7.2条采用温差法装配滚动轴承时,轴承被加热温度不得高于100℃;被冷却温度不得低于/80℃。 第5.7.3条轴承外圈与轴承座或箱体孔的配合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对于剖分式轴承座或开式箱体,剖分接合面应无间隙;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在对称中心线的120176。 范围内与轴承盖在对称中心线90176。 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应采用0.03mm塞尺检查,塞入长度应小于外圈长度的1燉3。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或开式箱体的各半圆孔间不得有夹帮现象。 各半圆孔的修帮尺寸应符合表5.7.3的规定。 第5.7.4条轴承与轴肩或轴承座档肩应靠紧;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的间隙不得大于0.05mm,与其他轴承的间隙不得大于0.1mm。 轴承盖和垫圈必须平整,并应均匀地紧贴在轴承端面上。 当设备技术文件有规定时,可按规定留出间隙。 第5.7.5条装配轴两端用径向间隙不可调的、且轴的轴向位移是以两 端盖限定的向心轴承时,应留出间隙c(图5.7.5)。 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留出间隙可取0.2~0.4mm。 当温差变化较大或两轴承中心距L大于500mm时,其留出间隙可按下式计 算: 第5.7.7条向心轴承、滚针轴承、螺旋滚子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 当采用润滑脂的轴承时,装配后在轴承空腔内应加注65%~80%空腔容积的清洁润滑脂,但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得加注润滑脂。 第5.7.8条单列向心球轴承、向心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向心推力球轴承装在轴颈上和轴承座内的轴向预紧程度(轴向预过盈量),应按轴承标准或设备技术文件的 规定执行。 第八节传动皮带、链条和齿轮装配 第5.8.1条皮革带和橡胶布带的接头采用螺栓或胶合方法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皮革带的两端应削成斜面(图5.8.1-1(a));橡胶布带的两端应按相应的帘子布层剖割成阶梯形状(图5.8.1-1(b)),接头长度L宜为带宽度B的1~2倍。 二、胶合剂的材质与皮带的材质应具有相同的弹性。 三、接头应牢固;接头处增加的厚度不应超过皮带厚度的5%。 四、橡胶布带胶合剂的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及常温胶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及胶合剂的要求。 五、采用胶带螺栓或胶合接头时,应 顺着皮带运转方向搭接(图5.8.1-2)。 第5.8.2条传动皮带需要预拉时,预拉力宜为工作拉力的1.5~2倍;预拉持续时间宜为24h。 第5.8.3条每对皮带轮或链轮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两轮的轮宽中央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 其偏移a(图5.8.3),三角皮带轮或链轮不应超过1mm,平皮带轮不应超过1.5mm。 二、两轴的平行度tgθ(图5.8.3),不应超过0.5 /1000。 三、偏移和平行度的检查,宜以轮的边缘为基准。 第5.8.4条链轮与链条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装配前应清洗洁净。 二、主动 链轮与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2 /1000。 三、链条工作边拉紧时,非工作边的弛垂度f(图5.8.4)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规定且链条与水平线夹角α小于60176。 时,可按两链轮中心距L的1%~4.5%调整。 第5.8.5条装配轴心线平行且位置为可调结构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副,其中心距极限偏差177。 fa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检查调整;当无规定时,应符合表5.8.5-1规定。 装配中心距可调整的蜗轮副,中心距的极限偏差177。 fa应符合表5.8.5-2的规定。 传 动副的啮合侧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 定;当无规定时,可按表5.8.5-3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调整。 圆柱、圆锥齿轮啮合侧间隙应由设计根据工作条件、最大极限侧隙与最小极限侧隙规定。 第5.8.6条用压铅法检查啮合间隙时,铅条直径不宜超过间隙的3倍,铅条的长度不应小于5个齿距;对于齿宽较大的齿轮,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条。 第5.8.7条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图5.8.7),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将颜色涂在小齿轮(或蜗杆)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 二、圆柱齿轮和蜗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 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 三、接触斑点的百分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四、可逆转的齿轮,齿的两面均应检查。 五、接触斑点的百分率,应符合表5.8.7的规定,必要时可用透明胶带取样,贴在坐标纸上保存,备查。 第5.8.8条齿轮与齿轮,蜗杆与蜗轮装配后应盘动检查,转动应平稳、灵活、无异常声响。 第九节密封件装配 第5.9.1条使用密封胶时,应将结合面上的油污、水分、铁锈及其他污物清除干净。 第5.9.2条压装填料密封件时,应将填料圈的接口切成45176。 的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并大于9 0176。 填料圈不宜压得过紧,压盖的压力,应沿圆周均匀分布。 第5.9.3条油封装配时,油封唇部应无损伤,应在油封唇部和轴表面涂以润滑剂;油封装配方向,应使介质工作压力把密封唇部紧压在主轴上(图5.9.3),不得装反。 油封在壳体内应可靠地固定,不得有轴向移动或转动现象。 第5.9.4条装配“O”形密封圈时,密封圈不得有扭曲和损伤,并正确选择预压量。 当橡胶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和法兰密封时,其预压量宜为橡胶圈条直径的20%~25%;当用于动密封时,其预压量宜为橡胶圈条直径的10%~15%。 第5.9.5条装配V、U、 Y形密封圈时,支承环、密封环和压环应组装正确,且不宜压得过紧;凹槽应对着压力高的一侧,唇边不得损伤。 第5.9.6条机械密封(图5.9.6)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机械密封零件不应有损坏、变形;密封面不得有裂纹、擦痕等缺陷。 二、装配过程中应保持零件的清洁,不得有锈蚀;主轴密封装置动、静环端面及密封圈表面等,应无异物、灰尘。 三、机械密封的压缩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装配后用手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 五、动、静环与相配合的元件间,不得发生连续的相对转动,不得有泄漏。 六、机械密封的冲洗及密封系统 ,应保持清洁无异物。 第5.9.7条防尘节流环密封、防尘迷宫密封(图5.9.7)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防尘节流环间隙、防尘迷宫缝隙内应填满润滑脂(气封除外)。 二、密封缝隙应均匀。 第六章液压、气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装 本章适用于各类机械设备附属的或配套的液压、气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装。 第一节管子的准备 第6.1.1条液压、气动和润滑系统的管子及管路附件均应进行检查,其材质、规格及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第6.1.2条液压、气动和润滑系统的管子,宜用机械方法切割,切割的表面质量,管子焊接的坡口型式、加。机械设备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实用技术要求大全
相关推荐
组桥时的输出电压为 39。 39。 1 1 1 139。 39。 39。 39。 1 1 1 1 2 2 2()22 2 1 1 0 . 0 3 ( )4 2 2oii i iR R R R RuuRRR R R R R R R RR R Ru u u VRR 五、综 合设计题(共 10分)
流动检测和维修作业的专用车辆,它一般由二类汽车底盘和专用上装工作装置组成。 检测桥梁是一项要求极其严格的工作,需要安全、精确、高效的专用检测设备。 以往高架桥及大中型桥梁下部的检查一般采取空中吊篮或搭建临时支架方式进行,危险性极大,检查范围也极其有限,检查效率自然就非常低下。 现代化的桥梁检测车可将检查人员安全地送至梁板以下的任何部位,对支座位置、梁板混凝 土强度、裂缝情况及外观尺寸进行检查
下的障碍物。 3 熟悉桩基设计图纸、说明、施工要求以及地 质勘察报告书,熟悉现场情况、理解设计意图后,编制桩基施工方案。 4 按施工方案要求备齐施工机具,在场地 7 施工前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养 ,确保机械设备能正常工作,还要做好各种注 浆材料的备料工作,进行各种安全检查,配备健全各种工作人员,明确岗位及责任。 8 根据施工需要埋设给水管道,现场修建 50M蓄水池一座,以防停水时应急使用。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 1. 解:设 x1(t)=sin2π f0t 则 X1(f)= j f f f f120 0 ( ) ( ) 令 x(t)=f(t)x1(t) 则 X(f)=F(f)*X1(f) 即 X(f)=F(f)* j
低 ,塑性提高 ; b. 强度提高 ,塑性降低 ; c. 强度降低 ,塑性得分 评阅人 得分 评阅人 第 3 页 共 7 页 降低 11. 20 钢的室温组织是 :。 ; b. 珠光体; c. 铁素 体+珠光体 12.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 350℃ ~ 230℃ 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 a.索氏体 b.下贝氏体; c.上贝氏体 13. 钢的回火处理是在。 a.退火后进行;
.实验设备和工具 开放式传感器电路实验主板 TSINQ8U 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 , CS3020 霍尔磁性开关的应用 电机转速测量 M 7 模块及元件包 跳线若干 CS3020 霍尔磁性开关的应用 电机转速测量 .vi 程序 三 .实验原理与方法 TSOSC7A 实验模块介绍 TSOSC7A 传感器开放电路实验主块介绍见实验六。 霍尔效应基本原理 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