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软件工程考试答案精品小抄完整版内容摘要:

化。 模块设计的准则。 模块化是按规定的原则将一个大型软件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模块。 模块设计的准则: 1) 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在对初步模块进行合并、分解和移动的分析、精化过程中力求提高模块的内聚,降低藕合。 2) 模块大小要适中:大约 50行语句的代码,过大的模块应分解以提高理解性和可维护性;过小的模块合并到上级模块中。 3) 软件结构图的深度、宽度、扇入 和扇出要适当。 一般模块的调用个数不要超过 5个。 4) 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5) 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6) 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之内。 7. 变换分析设计的步骤。 1) 区分传入、传出和变换中心三部分,划分 DFD图的分界线; 2) 完成第一级分解:建立初始 SC图的框架; 3) 完成第二级分解:分解 SC图的各个分支; 4) 对初始结构图按照设计准则进行精化与改进。 8. 事务型数据流由哪几部分组成。 事务型数据流图由接受事务、事务中心和若干处理单元输出结果部分组成。 9. 事务分析设计的步骤。 1) 在 DFD图中确定事务中心、接收部分和发送部分; 2) 画出 SC图框架,把 DFD图的三部分分别映射为事务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和动作发送模块。 一般得到 SC图的顶层和第一层; 3) 分解和细化接收分支和动作分支,完成初始的 SC图; 4) 对初始结构图按照设计准则进行精化与改进。 10. 比较层次图和结构图的异同。 层次方框图描绘数据的层次结构,结构图描绘的是软件结构。 二者都采用多层次矩形框树形结构。 层次方框图的顶层矩形框代表完整的数据结构,下面各层矩形框依次代表上个框数据的子集;结构图是在层次图 的每一个方框内注明模块的名字或主要功能,方框之间的直线表示模块的调用关系,用带注解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 1. 选择编码语言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 系统的应用领域 2) 系统用户的要求 3) 软件的执行环境 4) 目标系统的性能要求 5) 程序员的知识水平 6) 软件的可移植性要求 7) 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复杂性 2. 编码风格的指导原则。 源程序文档化:适当的标识符、适当的注解、程序清单的合理布局与清晰。 数据说明:数据结构或数据类型的说明次序标准化;变量名 称尽量有意义。 对复杂的 数据结构在注解中要说明在程序设计中实现这个数据结构的方法。 语句结果:语句的构造简单明了:不要为节省空间将多个语句写在同一行;尽量避免复杂的条件及 “非 ”条件的测试;避免大量使用循环嵌套和条件嵌套;括号的使用是为了使逻辑表达式和算术表达式的运算顺序清晰直观。 效率:考虑程序运行的时间存储器效率、输入 /输出的效率;在处理程序正确性、清晰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先求程序正确后求快;先求清楚后求快;保持程序简单以求快;书写清楚 ,不为 “效率 ”牺牲清晰。 3. 什么是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或者说 ,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4. 软件测试与软件调试的主要区别。 1) 测试从一个侧面证明程序员的失败;调试证明程序员的正确; 2) 测试从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从不可知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 测试有计划并且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不受时间约束; 4) 测试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的 过程; 5) 测试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执行要求程序员进行必要的推理; 6) 测试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件下完成;调试由了解详细设计的程序员完成; 7) 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由工具支持;调试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5. 软件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按照测试过程是否执行程序来分,有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 1) 静态分析不执行被测软件,通常对需求分析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与源程序作结构检查、流程图分析、编码分析等来发现软件错误,这是十分有效的软件质量控制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