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综合布线基础知识手册内容摘要:

研发 个语音,二个办公 房间类型 设置原则 标准工位 一个语音,一个办公,两个研发 办公室 一个语音,一个办公,两个研发 小型会议室 一个语音,四个办公,两个研发 ; 其中桌面上设置一个办公,一个 大型会议室 二个语音,六个办公,两个研发 , 1个光纤点;其中桌面上设置一 多功能厅 二个语音, 10个办公,两个研发 储藏 /打印 室 一个语音,两个办公 网吧 五个办公 确定模块的参数 根据使用功能需求确定模块的需求: (依据整体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CAT5E,CAT6,CAT7…… UTP,FTP…… 管理的设计: 依据不同的应用,选择不同颜色的模块来对 应。 如: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白底黑字标签标识数据,蓝底黑字标 签标识语音,面板标签编号与配线架端编号一一对应; 如:用不同的模块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应用 布点原则 2--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确定 的需求 量 注:大客户区域也可以为公共实施的场地,如商场、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等。 建筑物的功能(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当房间的使用功 能明确时, 通常用户会提供各房间信息点的配置。 ) 建筑物功能区 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点数量 备注 电话 数据 光纤(双工端口) 办公区(一般) 1个 1个 - - 办公区(重要) 1个 2个 1个 对数据信息有较大 办公区(政务工程) 2~ 5个 2~ 5个 1个或 1个以上 涉及内、外网络时 出租或大客户区域 2个或 2个以 上 2个或 2个以 上 1个或 1个以上 指整个区域的配置 布点统计情况实例 以配线间和楼层为单位整体统计 以配线间,楼层,房间 /区域为单位统计 2 面板的设计 安装环境确定: 墙面 (明装或预埋,防尘要求,最常规的方式, H30cm) 地插(弹起或翻盖,大开间安装方式 ) 家具及隔断的情况及安装 会议桌,多媒体信息插座 桌面盒(固定方式,端口) 电气考虑(与强电的距离) 模块,面板进一步确定 安装的空间确定模块端接的进线方式 模块的不用功能需求确定面板的端口情况(同时进 行 管理 的设计) 不同应用与面板的配置关系 •单口、双口、四口 • 桌面型表面安装信息盒 •信息模块 • 地插型信息安装盒 面板模块的统计 信息插座统计表如表所示,便于系统布线方案的确定和设备材料表编制。 案例一: 案例二: 施工 端接方式 568A 568B T568A T568B 安装工艺 • • 模块的端接 面板的安装 • 面板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 采 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固 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 • •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 多 用户信息插座盒及集合点配线箱 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 300mm。 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 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 1个 220V交流电源插座。 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 的 单 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 严格分开。 − • • 线缆长度 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 长 90m水平缆线、最 长 10m的跳线和设备缆 线及最 多 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 由 90m水平缆线 及 3个连接器件组 成。 布线系统信道、永久链路, CP链路构成 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 线 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 10m, • 当大于 10m时,水平缆线长度 (90m)应适当减少。 • 楼层配线设备 (FD)跳 线 、设备缆线 及 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 5m。 配线子系统-线缆的类型 同 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级与阻抗的一 致性。 • 根据终端模块确定了线缆的介质类型 CAT5E,CAT6,CAT7…… UTP,FTP…… 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 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 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 ( GB50311建议) • 根据建筑的防火等级和系统需求确定线缆的 防火等级 各种安装方式 走 廊 先走桥架再走支管布线方式 金 线 或 架 属 槽 桥 金 属 分线 走 廊 线槽 盒 地 面 插 座 先走桥架再经转接点走地面金属线槽的布线方式支管布线方式 转接 点 桥 架 通信线缆防火等级及测试标准 • 通信缆线国际测试标准(参考现行 IEC标准) • 通信电缆欧洲测试标准及分级表(欧盟 EU CPD草案) 欧盟标准 (草案 )(自高向低排列 ) 测试标准 缆线分级 prEN 5和 EN 5 B1 prEN 5和 EN 50265 21 B2 C D EN 5 E IEC标准 (自高向低排列 ) 测试标准 缆线分级 IEC 60332 IEC 60332— 1 LSZH 通信线缆防火等级及测试标准 • 通信缆线北美测试标准及分级表 参考现行 NEC 2020版 国内: LSZH CM 根据安装方式和建筑物防火等级,来确定线缆的外皮结构 测试标准 NEC标准 (自高向低排列 ) 电缆分级 光缆分级 UL910(NFPA262) CMP(阻 燃 级 ) OFNP或 OFCP ULl666 CMR(主 干 级 ) OFNR或 0FCR ULl581 CM、 CMG(通用级 ) OFN(G)或 0FC(G) VW1 CMX(住 宅 级 ) 设计中的应用 • LSZH:欧洲标准。 多数欧洲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 利考虑到环保要求将使用低烟、无卤素线缆作为电力与通信线 缆的标准。 • 国内防火等级的主要应用: 低烟无卤 配线子系统-线缆的选型 Cat 3, 4 pr Cat 5, 4 pr Cat 5e, 4 pr Cat 6, 4 pr (Round filler) 电缆外皮的防火级别: CM – Communication Multi Purpose CMR – Communication Riser Rated CMP – Communication Plenum LSZH – Low Smoke Zero Halogen A A A A Cat 6, 4 pr (Cross filler) 下一步的设计工 作。 安装 配线 子系统-线缆的敷设及安装设计 I. 线缆转弯半径的设计 安装设计-线缆转弯半径 I 当缆线采用电缆桥架布放时,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 于 300mm 缆线类 型 弯曲半径 (mm)/倍 2芯或 4芯水平光缆 25mm 其他芯数和主干光缆 不小于光缆外径的 10倍 4对非屏蔽电缆 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4倍 4对屏蔽电缆 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8倍 大对数主干电缆 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0倍 室外光缆、电缆 不小于缆线外径 的 10倍 II 安装设计-电气防护 • 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 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①当 380V电力电缆 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 10m时,最小间距可为 10mm。 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 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类别 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 最小间 距 (mm) 380V电力电 缆 2kVA 与缆线平行敷设 130 有 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7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① 10① 380V电力电 缆 2~ 5kVA 与缆线平行敷设 300 有 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15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 80 380V电力电 缆 5kVA 与缆线平行敷设 600 有 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30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 150 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其他管线 平行净距 (mm) 垂直交叉净距 (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给水管 15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热力管 (不包封 ) 500 500 热力管 (包封 ) 300 300 煤气管 300 20 电磁干扰 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 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 3V/ 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 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 • 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 3V/ m时, 或用户对电磁兼 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 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 系统。 • 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 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 •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 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 屏蔽布线系统 ① 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 3V/ m时, 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 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 (电磁干扰和防信息 泄漏 )时,或网络安全保密 的需要,宜采用屏蔽布线 系统。 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 的间距要求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 屏蔽布线系统采用的电缆、连接器件、跳线、设备 电缆都应是屏蔽的,并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 ② ③ ④ 屏蔽产品分类 ISO/ IEC 11801中推荐的方法统一命名 可分为 F/ UTP(电缆金属箔屏 蔽 )、 U/ FTP(线对金属箔屏 蔽 )、 SF/ UTP(电缆金属编织丝网加金属箔屏 蔽 )、 S/ FTP(电缆金属箔编织网屏蔽加上线对金 属箔屏 蔽 ) 金属箔对高频、金属编织丝网对低频的电磁屏蔽效果为佳。 如果采用双重 绝 缘 (SF/ UTP和 s/ FTP)则屏蔽效果更为理想 光纤到桌面系统设计 多模或单模光缆 配置: 光纤芯数至少应 有 2芯备 份,按 4芯水平光缆配置。 跳线连接到网络交换设备端口 MTRJ/LC 光纤跳线 连接到计算机网卡端口 III 安装设计-缆线,管径与截面利用率 ① 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或 4芯以上光缆时,直 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50%~ 60%, 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40%~ 50%。 管内穿放 4对对绞电缆或 4芯光缆时,截面利 用率应为 25%~ 30%。 布放缆线在线槽内的截面利用率应为 30%~ 50%。 ② ③ ④ 线管线槽截面积应用计算 非屏蔽双绞线缆线径(外径) 线缆根数 1 2 3 4 10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