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成孔桩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规定: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 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根。 2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经验参数确定。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 执行; 2 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第 13 页 共 52 页 时,可通过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确定桩端极限端阻力。 有条件时,也可 通过预埋荷载箱来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旋挖成孔灌注桩钢筋 笼 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笼应沿桩身通长配置,并 应 计算确定,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 %(小直径桩取高值) ; 2 桩身配筋可根据计算结果及施工工艺要求,可沿桩身纵向不均匀配筋。 腐蚀环境中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 16mm,非腐蚀环境中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 12mm; 3 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 6mm,间距宜为 200~ 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 5d 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 100mm;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 4m时,应每隔 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 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25; 2 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5mm, 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50mm。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 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 50㎜; 2 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 100㎜; 3 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 200㎜。 第 14 页 共 52 页 6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开工前应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资料。 掌握旋挖钻机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应编制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按 有关 规定 要求 审查批准。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各种预防措施,保障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妥善的处理方案。 施工前必须对 作业人员做好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护壁方式。 设备准备 应根据桩基设计图中的桩径、桩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情况 选用 合适型号的旋挖钻机及配套设备。 旋挖钻具和钻进参数可按表 选用。 表 旋挖钻机 常用钻具和钻进参数的选用 地质 条件 钻头选用 钻杆选用 加压 方式 转速( r/min) 回次 进尺 ( m) 提钻 速度( m/s) 一般粘性土 单层底旋挖钻斗、短螺 旋钻头、分体式钻 斗 摩擦钻杆机锁钻杆 油缸 +自重加压 20~ 50 ≤ ≤ 杂填土、软土、粉土、砂土、松散卵砾石层 双层底旋挖钻斗 20~ 30 ≤ ≤ 硬粘土 单层底旋挖钻斗或斗齿 螺旋钻头 20~ 30 ≤ ≤ 冻土层 斗齿螺旋钻头、旋挖钻 斗、锥形螺旋钻头 机锁钻杆 油缸 +机锁钻杆加压 9~ 25 ≤ ≤ 胶结的卵砾石和强风化岩 锥形螺旋钻头或双层底斗齿旋挖钻斗 9~ 20 ≤ ≤ 中风化岩 截齿或牙轮筒式钻头、锥形斗齿螺旋钻头、双层底斗齿旋挖钻斗 9~ 15 ≤ ≤ 应按照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进行运输、安装、启动、工作、拆卸和存放,并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旋挖钻机的钻头具有现场改进和多样性的特点,应根据实际地层情况,对钻头调整和改 第 15 页 共 52 页 进。 根据工程采用的护壁方式配备相应的设备。 应根据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检查工具。 应根据现场条件配备通信设备。 采用的设备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材料准备 钢材及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分批检验,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混凝土的粗骨料宜选用 5~25mm 的碎石,可选用级配良好的坚硬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 1/3; 2)混凝土外加剂应有产品质量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外加剂的质量和性能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燃油、液压油等 应 符合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要求。 应根据桩基工程量的大小,准备充足的钻齿、泥浆制备原材料等耗材。 人员准备 应根据施工作业计划的要求,合理配备人员,建立健全的 旋挖成孔灌注桩 工程主要管理人员质量责任制。 施工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资格证书,技术人员、旋挖钻机操作手、技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岗位证书。 场地准备 场地平整度、承载力应满足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对场地的要求。 使用说明书未作具体要求 时,应满足桅杆倾斜小于 2 度, 场地地面(地基) 承载力大于 150kPa 要求或采取其它有效保证措施。 施工现场临空障碍物应有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距离。 施工现场临近边坡的桩基施工应在完成边坡支护后进行。 应充分了解进场线路及施工现场周边建筑(构筑物)状况,施工过程中避免影响临近建筑(构筑物)安全。 第 16 页 共 52 页 应掌握水、电、天然气、消防等设施的资料,特别是地下埋设设施的详细资料,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旋挖成孔灌注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应对泥浆池位置和出土出渣路线进行测定。 规划场内行车路线,应使行进道路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孔壁稳定。 施工场地或作业平台的高度,应高于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高水位或高潮位 1m以上。 第 17 页 共 52 页 7 旋挖 成孔 一般规定 施工前,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试成孔。 钻机就位时 ,钻杆应保持垂直稳固 、 位置准确,施工中应随时检查调校。 钻进 过程中应随时检查 钻头保径装置 、 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 不能保证成 孔质量时应 及时更换。 应按试 成孔 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项参数,记录 应 及时、准确、 完整、真实。 钻 进 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 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 头倒 出的渣土距桩孔口最小距离应大于 6m,并应及时清除外运。 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遇地下水、塌孔、缩孔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终孔前应根据地勘报告核对桩基持力层位置 , 达到设计深度时,应及时清孔。 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口应予保护,并 应做好记录; 旋挖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的相关规定。 泥浆 稳定液 泥浆稳定液一般采用粘土或膨润土加水调制而成,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加入工业用碱、重晶石、 纤维素 等材料。 泥浆稳定液 性能 指标 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常用稳定液性能表 地层 稳定液性能指标 泥浆比重 ( g/cm3) 漏斗粘度 ( s) 失水量 ( ml/30min) 含砂 率 ( %) 粉质粘土、粘土 ~ 18~ 25 < 25 < 6 杂填土、淤泥质土、砂层 ~ 25~ 35 < 25 < 6 卵砾石层 ~ 25~ 30 < 25 < 6 漏失地层 ~ > 35 < 25 < 6 现场应配备稳定液搅拌设备和稳定液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应包括粘度计、比重计、含砂量杯、量筒等。 第 18 页 共 52 页 现场应设稳定液池,稳定液池的容积不宜小于成孔体积的 倍。 稳定液制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稳定液制备宜采用膨润土,当用粘土代替膨润土时,含砂率不应大于 4%; 造浆率不应小于 5m3/t, 塑性指数不应小于 25; 2 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可有选择的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增粘剂、加重剂和堵漏剂等处理剂 ; 3 稳定液用水的 PH 值宜为中性,钙离子浓度应小于 100PPm。 常用处理剂类型,可按表 选择。 表 常用处理剂类型 处理剂类型 处理剂名称 主要作用 分散剂 碳酸钠( Na2CO3)、氢氧化钠( NaOH)等 分散、调节 PH 值 增粘剂 羧甲基纤维素( LVCMC、 MV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HVCMC)、复合离子型聚丙烯酸盐( PAC141)等 降滤失、增粘 堵漏剂 棉花籽壳粉、蛭石粉、核桃皮粉、珍珠岩粉、锯末、稻壳碎末、水泥等 用于地层堵漏 增重剂 重晶石粉( BaSO4)、石灰石粉 (CaCO3)、氧化铁粉等 增加稳定液密度 施工时 稳定液液面应按以下条件控制: 1 孔口采用护筒时,液面不宜低于孔口 ,并且高于 地下水位 ; 2 液面应保持 稳定。 在漏失地层施工时,应采取堵漏技术措施,并按本规 程 的 控制稳定液液面高度,维持孔壁稳定。 护筒 旋挖成孔灌注桩护筒 可分为钢制护筒和混凝土护筒。 钢制 宜选用厚度不小于 10mm 的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 200mm~300mm,钢护筒的直径误差应小于 10mm。 混凝土护筒厚度不宜小于 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小于,间距不大于 200mm,螺旋箍筋间距不大于 200mm。 混凝土护筒宜在顶端设置锁口。 锁口宽度不宜小于 300mm,厚度不宜小于 200mm。 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 ;钻孔内有承压水时,护筒顶端应高出稳定后的承压水位。 护筒的埋置深度 应根据地质和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一般宜为 2~ 4m。 护筒埋设时,应确定 钢护筒的中心位置。 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 50mm,护筒倾斜度不得大于 1%。 护筒就位后,应在四周对称、均匀地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夯 第 19 页 共 52 页 填时应防止护筒偏斜移位。 旋挖钻机埋设钢护筒时,应先采用稍大口径的钻头钻至预定位置,提出钻头后,再用钻斗将钢护筒压入到预定深度。 采用机械加压或震动下沉埋设护筒时,应先对护筒进行定位和导正,然后加压或振动施压至预定深度。 在水面上的作业平台上沉放护筒时,护筒顶端高出水面应不小于 ;护筒的埋设深度应考虑水流的冲刷影响,就位后的护筒应采用吊挂或焊接与作业平台连接牢固。 干作业旋挖成孔 干作业旋挖成孔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素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等无需护壁措施的相对较好地质条件的场地。 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图 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易塌孔口 宜设置护筒或护壁 , 埋设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一般为 24m, 宜高出地面。 桩 位 放线 钻机就位 埋设护筒 钻进 成孔 提钻、卸土 渣土外运 清孔、 检查孔深 安装 钢筋笼 灌注混凝土 成桩、 提 出 护筒 第 20 页 共 52 页 钻进过程应控制下钻及提钻的升降速度。 成孔至设计标高后,应清除孔底残渣。 湿作业旋挖成孔 湿 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湿 作业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 图 湿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旋挖作业 前应制备足够的稳定液,施工人员应注意观察孔内稳定液液面情况,并随时向孔内补充稳定液,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孔内液面过低的情况。 旋挖钻机在地下水位以下中细砂层作业时,应降低钻进和升降速度,并及时注入稳定钻机就位 提钻、卸土 钻孔至设计标高 清孔、检查孔深 安装钢筋笼 安放导管 二次清孔 灌注混凝土 钻进成孔、注入稳定液 稳定液净化 稳定液回收 成桩、拔出护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