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各项制度、职责内容摘要:

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 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2次。 地面每日湿拖 2 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 75%酒精或 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min。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和光疗箱一般情况下不必每天消毒,但应每天用清水彻底擦拭箱体内外表面,保温箱水槽内水必须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 (无条件医院可使用冷却后煮沸水 ),每周将新生儿移出箱体,然后对暖箱和光疗箱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被 患儿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污染面小、污染处表面光滑的,及时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湿的布擦拭污染处,再用清洁的湿布擦拭,然后擦干;如果污染 面 大 , 应 将 新 生 儿 移 出 箱 体 , 然 后 对 箱 体 进 行 清 洁 消 毒。 1 患儿出院后 、 使用后的暖箱和光疗箱应 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应卸下可拆卸部分,尽可能在流动水下用清洁剂清洗,不能清洗的,用浸有含有效氯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湿的布擦拭表面,然后用清洁的湿布擦干。 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 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 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 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病人管理 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对特殊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 [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等 )的患儿,应严密隔离。 四 、医院感染监测 发现医院 感染散发病例应 24h 内上报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立即报告,并做好科室登记。 每月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五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入室管理 严格控制进出人员,进出人员更换衣、鞋、帽,进行手卫生,外出鞋规范放置。 进入新生儿病室的物品、设备必须进行相应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环境卫生 病房环境卫生清洁彻底,每日湿式拖地 2 次;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 2 次,每次不 少于 15— 30 分钟。 三区用物分开使用,抹布、拖布分区洗涤、悬挂晾干存放、每天消毒,固定放置,标记清楚。 病人排泄物、呕吐物、血、脓液及时有效消毒处理。 洗浆房与科室交换布类时,在规定的地点交接,清污分开,不得逆行。 三、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着装要求穿戴整洁,定期更换,不穿工作服入厕、就餐、开会。 掌握卫生洗手步骤,保持工作人员手的清洁。 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进行卫生洗手或手的消毒。 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及传染病病人用物时应当戴好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四、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物品规范放置在存放柜内。 科室不得有过期无菌物品。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定期更换消毒。 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 1)每天用无菌注射用水更换使用中暖箱、蓝光箱湿化水。 ( 2)每天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暖箱、蓝光箱注水口及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外壁,用清水擦拭内壁。 ( 3) 每周一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所有暖箱、蓝光箱。 ( 4) 每天对停 用的和每周更换下的暖箱、蓝光箱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进行终末消毒。 ( 5) 每周一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清洗暖箱密封袖口和血压计袖带。 使用后奶瓶、奶嘴统一回收,用清水清洗干净,高压或高温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消毒。 被服、衣服等应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出院后床单元进行彻底清洁并终末处理。 洗浆房与科室交换布类时,在规定的地点交接,清污分开,不得逆行。 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传染病患儿、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对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采取隔离措施,并做好标识。 所用物品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器械用特殊标记交洗浆房、供应室单独消毒处理,房间严格终末消毒,并有登记。 五、感染控制监测 病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认真执行环境卫生学监测,记录完整,并保留有原始记录。 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整改。 发生医院感染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六、院感病例 医生掌握抗 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感染性疾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认真填写《医院感染个案登记》、《传染病报卡登记》,院感病例诊断后 24 小时上报院感科。 首诊医生按规定执行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得有迟报、瞒报、漏报。 七、医疗废物 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损伤性废物用锐器盒收集,封闭运送。 标志清楚,交接登记完善。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用后放置在固定区域,禁止任何个人买卖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回收必须由污物通道经过,不得逆行。 监督保洁工人收集、转运医疗废物时做好 个人防护及收集、转运箱进行消毒。 特殊婴儿监护室十防措施 防抱错小陔:床号、姓名、性别要写清。 防电触伤:各种暖箱、光疗箱及医疗仪器操作前应检查电源插头、地线是否接好,夜班交接班时应认真检查有无漏电、有无尖物品掉入暖箱。 防烫伤:使用热水袋应测温度加用套袋包裹,为病人洗澡时,应测水温,适宜方可进行。 防坠床:为病人做完护理应将床栏拉好,为病人洗澡时应抱好病人以防坠落。 防火灾:使用天然气、酒精炉应注意火源,防止发生火灾,及时切断火源。 防丢失孩子:对来探视病孩的陪伴应加强管理,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入室探视,并时关好病室的门窗。 防差错事故:严守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及查房制度。 防物品丢失:认真交接抢救器材及物品,做到心中有数、每班交接及签名。 防盗窃:贵重物品专人管理、上锁入库,如有遗失照价赔偿。 防交叉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制,各种操作应带好帽子、口罩、洗手后方可进行。 医务人员 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 细则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 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进入或离开病房前;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 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 等。 2.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 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如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盛装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洁。 3.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 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手消毒(手消毒指征)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 点部门前后;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注意事项】 1.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 毒双手。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 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Ⅰ 类和 Ⅱ 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5cfu/cm178。 Ⅰ 类和 Ⅱ 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Ⅲ 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10cfu/cm178。 Ⅲ 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