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则 CODcr/BOD5 越低。 BOD5/CODcr 最大理论值为 ,可完全降解,此时 CODcr/BOD5 接近于 0。 根据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基本处理方法如下: 污水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以上是污水处理一般方法,其中物理法处理效果较差;学法所需投加药剂量大,但投资占地省;生物法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处理方法,投资虽大,运行费用却很低,不同企业根据水质水量及生产变化自身特点,采用不用段增加或减少组合工艺,以下着重分段介绍其处理特点。 工艺确定:(工艺流程) 充氧 加药 污水 调节池 泵提升 水解厌氧反应池 初沉池 DHMSBR改良 污泥回流 生化池 二沉池 达标排放 污泥回流 多余泥进污泥池 工艺说明: ( 1) 污水进入调节池入口处,设立格栅捞渣设备将水体中的塑料纸、袋、盖、布条、纤维、绳头等等捞出,确保调节池运行正常,水泵不受阻塞等问题,调节池 16M*20M*,容积停留时间是去除有害物质的关键问题。 调节池 中生化混流爆气器共 8 套,(配套电机一台 15kw),进行充氧,其优点是: 1) 调节池经充氧搅拌后,水体中能充分达到 调质的作用使充氧中将水体中可氧化还原的物质进行部分氧化还原。 2) 由于调节池的不断充氧曝气,使调节池的水温确保后道处理工艺要求,因印染污泥排入调节池的温度较高,有些地区单位在污水处理中还要采用降温设置如冷水塔等将污水降温后进行处理。 3) 调节池经过不断充氧使调节池水中 SS 不能沉淀池底,确保调节池的功能运行正常,还可减少每年利用劳力挖运清理的费用,节约了开支。 ( 2) 水解厌氧池的进水是将调节池的水体用泵提升(泵前加少量混凝剂至水解厌氧池),15M*15M*8M,水解厌氧池采用上流式手段,在池中设 DHHSQ 厌氧搅拌器 8 套,形成盖池底厌氧区提升到缺氧区再经填料层的水解少氧区,达到污水的水体酸化处理,此强化预处理也可以代替物化法中的混凝沉淀法。 它对色度, COD,SS, BOD 都能有效去除,使污泥产生量减少,缺氧水解池土建费用高,一次性投资较大,在但日常运行中费用节省,管理方便。 一般厌氧(缺氧)水解过程: CODcrCH4+ CO2(传统厌氧工艺 ) NO3N2(反硝化或缺 氧工艺 ) SO42H2S(厌氧反应 ) RCCICH4+ CO2+CI(厌氧反应 ) 我们采用的上流式厌氧水解池的特点: 1) 部分有机物不仅在结构上由大变小,而且在理化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即部分有机物被水解、酸化(开环、断缝、裂介、还原、基团取代),变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明显改善污水的生化物处理和脱色效果,更易于后续的生物降解。 2) 不需要密封的反应池,不需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有利维护管理,可以按需设置大、中、小各种形式的缺氧水解池。 3) 对于以细小固体形式存在着有机物的降解可以减少污泥量,使系统 污泥产生量少。 4) 废水经缺氧水解工艺溶解有机物比例显著增加, BOD5/CODcr 值提高, BOD5 降解速率加快,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