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干局锅炉烟囱拆除工程超高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不得大于 1kN/m178。 ,确保较大安全储备。 此脚手架仅作为操作架,不允许在脚手架上堆载。 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柱杆件。 工人在架上作业中,必须系安全带,并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 严禁在架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 入通道,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 每天班前工人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 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发现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撤离。 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定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 底后才准工作。 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外脚手架、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连墙杆及被拆架体各吊点、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掉。 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除后方可离开。 每天拆架下班时,不 应留下隐患部位。 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所有杆件和扣件应在拆除时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所有的脚手板,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以防脚手板和垃圾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文明施工要求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现场严禁吸烟。 严禁酗酒人员上架作业,施工操作时要求精力集中、禁止开玩笑和打闹。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 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发上岗证,凡患有高血压、贫血病、心脏病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一律不得上脚手架操作。 在架子上的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拆动脚手架的所有拉结点和脚手板,以及扣件绑扎扣等所有架子部件。 脚手架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查,发现下沉、杆件变形严重、防护不全、拉结松动等问题要及时解决。 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伤人;登高要穿防滑鞋,袖口及裤口要扎紧。 脚手架堆放场地做到整洁、摆放合理、专人保管 ,并建立严格领、退料手续。 施工人员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确保脚手架施工材料不浪费。 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应随时整理、检查,按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妥善保管。 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雨、雪、风季、特殊气温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作业层严禁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输送管固定在脚手架上。 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作业。 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应符 合 TGJ4688 规定, 外脚手的防雷采用在建筑物的角部单独埋设接地电,其接地电阻小于 4,并需进行检测,留有检测记录。 脚手架立杆顶端做避雷针,用 直径 12㎜的镀锌钢筋制作,与脚手架立杆顶端焊接,高度不小于 1米;将脚手架所有最 上层的大横杆全部接通,形成避雷网络。 接地板用不小于 Φ 20 的圆钢,水平接地板用厚度不小于 4㎜ ,宽 25~ 40 ㎜的角钢制作。 接地板埋入地下的最高点应深入地下不小于 500mm。 接地线采用直径不小于 8㎜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 4㎜的扁钢, 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可靠,在脚手架的下部连接时,应用两道螺栓卡箍,并加设弹簧垫圈,以防松动。 保证接触面不小于 10 ㎝ 178。 ,连接时将接触面的油漆及氧化层清除,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士林,接地线与接地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缝长度应大于接地线直径的 6 倍或扁钢宽度的 2 倍。 接地装置完成后, 要用电阻表测定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接地板的位置,应选择工人不易走到的地方, 以避免和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和防止接地线遭机械损伤,同时应注意与其它金属物或电缆之间保持不小于 3 米距离,以免发生击穿危害,在施工期间遇有雷雨时,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方 防止架子基础由于积水过多而影响 整体脚手的稳定, 及时排除架子基底积水,大风暴雨后认真检查,发现立杆下沉、悬空、接头松动等问题应及时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的坡道要加防滑条,防滑条间距不大于 30cm,不得随意增大间距,安装挡脚板和防护网。 大雨期间不得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雨前、雨中、雨后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五级以上大风、大雨天气停止脚手架作业。 在雨季要经常检查脚手板、斜道板、跳板上有无积雪、积水等物。 若有则应随时清扫,并要采取防滑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监 控措施 建立检查、 监测 制度,严格执行 监测监控管理规定。 脚手架的检查阶段: 脚手架搭设前; 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达到设计高度; 遇有 6级大风和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 停用超过一个月。 脚手架使用中的检查: 杆件的位置和连接连墙杆、支撑,门洞桁架等构造要求; 地基是否有积水,垫木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扣件是否松动; 高度在 24m 以上的垂直偏差(177。 100mm) ;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超载 扣件的拧紧力矩是否符合要求( 65N/m)。 脚手架安全管理人员应注意关注常见脚手架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如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整架失稳、垂直坍塌、人员高空坠落等。 脚手架使用期间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应重点监测,发现一例及时整改一例;对造成安全隐患的直接责任人及违章操作人员将进行严厉的教育及处罚。 对脚手架所使用的构配件应进行日常的监控及维护管理。 安全注意事项: 分段进行搭设,必须保证 各段间外架连接牢固,建筑物周边外架接口必须牢固,不得断开。 脚手架搭设操作工人严禁酒后作业; 作业施工段,满铺跳板,双侧设置护身栏杆,指定地点设施通道,其它端口进行封闭,严禁施工人员翻越。 外架搭设完必须经过项目部安全员验收完毕方可使用。 外架使用必须明确标识通道位置。 通道出口搭设护头棚,棚长为距架子外侧 6m,棚宽 3m,顶铺双层 5cm 厚木板,两侧用密目网封闭。 并设置醒目的标志牌。 脚手架立杆底部与顶部设监测点,每周和雨后监测立杆底部与结构距离及立 杆顶部与底部距结构偏差并做好相关记录;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1 地基基础 表面 坚实平整 观察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晃动 底座 不滑动 降沉 10 2 立柱垂直度 最后验垂直度偏差 HMAX H/600 177。 100 经纬仪 搭设中检查垂直偏差的高度( m) 不同设计高度 H允许偏差( mm)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40m H= 2H= 10H= 30H= 40 177。 7 177。 17 3 间距 步距偏差 177。 20 钢卷尺 柱距偏差 177。 50 排距偏差 177。 20 4 纵向水平杆高差 一根杆的两端 177。 20 水平仪或水平尺 同跨内外纵向水平杆高差 177。 10 5 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 偏差 外伸 ≮ 500 钢卷尺 6 扣件安装 主节点处各件距主节点的距离 a150mm 钢卷尺 同步主柱上两个相邻对接加件的距离 500mm 立柱上的对接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 H/3 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 L/3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40~ 扭力扳手 7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40~ 60 度 角尺 8 脚手板外伸长度( mm) 对接 100a150 2a300 卷尺 搭接 a100 卷尺 扣件拧 紧质量、抽样数目及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个) 抽检数量 (个)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1 连接上与纵(横)向水平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柱,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0~ 90 5 0 1 91~ 150 8 1 2 151~ 280 13 1 2 281~ 500 20 2 3 501~ 1200 21 3 4 1201~ 3200 50 5 6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 水平杆的扣件 50~ 90 5 1 2 91~ 150 8 2 3 151~ 280 13 3 4 281~ 500 20 5 6 501~ 1200 21 7 8 1201~ 3200 50 10 11 作业层每 1m架面上施工荷载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值, 178。 施工设备单重不得大于 1KN,使用人力在架上搬运和安装的构件自重不得大于。 在架面上设置的材料应码放整齐稳固,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人员通行。 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用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续紧固件和连墙体。 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工人在架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或落物。 严禁在架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入通道,严禁攀脚手架上下。 在作业中,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 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 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