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特征 观察河岸山体褶皱特征,永定河河谷长在 110 米到 150 之间,河谷阶地发育良好,形成了明显的二级河流阶地。 其中一级与二级之间高差大约 2 至 3 米,一级阶地与河床之间的高差有 2 多。 延河流流向,右岸的山体大约有 100 米。 该地区河谷阶地为侵蚀阶地,且为单侧蚀阶地。 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侧侵蚀,导致环流再加之地壳运动而形成。 河床多河卵石,磨圆度好。 阶地部位主要是粘性土,沙与卵石。 4 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在永定河两边形成不同的河岸特征,有凹岸和凸岸相间而成,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 ,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大形成的是凸岸,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大形成的是凹岸,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永定河的河谷特征也完全暴露出来,在位于妙峰山山地有丁坝形成,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一级阶地适合种植和房屋建筑,二级阶地比较适合种植对于建筑不太合适。 在河岸北侧,是妙峰山的山体,在河对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妙峰山的褶皱构造。 自西向东,褶皱的形态越来越大,表现出的形态也逐渐模糊。 在山体最西侧,是一个倾斜的向斜构造, 紧接着的是一个背斜、直立褶皱,下一个又 是向斜、倾斜褶皱(三个向斜,两个 背斜), 这样一直延续到山体东侧。 在地壳运动的作 用下,妙峰山上有一条大的断层,越靠近断 层,褶皱越紧密。 在最北西侧山体的一部分 由于受到分化作用而缺失。 第二观测点:顺河流流向,观察其右岸的箱形褶皱特征 河流右岸就是妙峰山,该山由三个向斜两个背斜组成。 其中,靠近西南方向的向斜中的岩层特别陡。 说明地质构造过程中,在西南方向上有一个大的断层,所以此褶皱在形成过程中被 挤压,故其岩层明显比其它的要陡。 向上看,中间的背斜的顶部岩层已被风化剥蚀掉。 在其右岸可以明显地看到箱形褶皱的构造和箱形核部的一侧。 第三观测点:向斜两翼部右大台线隧道穿过,隧道洞口形状为马蹄形 隧道口就是处于一个向斜的核部,从隧道口的外围及形状也可以看出, 隧道 5 口成马蹄形,并且无衬砌。 此路段山体较陡,开挖隧道却无衬砌,而且很稳定,边坡岩体也没有任何支护措施运营基本正常。 可见,该段山体非常稳定,主要原因是隧道围岩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厚层灰岩,稳晶结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 30MP,分化不严重,岩石工程性质良好,岩体结构特征介于整体结构和层状结构之间。 隧道围岩的岩层完整而坚硬,岩层倾向又与坡向相反,所以工程性质良好。 第四观测点:观察隧道两个出口设计的差异 顺下游方向的隧道出口,完全没有衬砌,另一出口则有衬砌维护,这与两侧出口的围岩性质有关。 由于一侧出口岩体较完整,抗风化能力较另一侧强,没有任何工程支护,而另一侧出口岩体风化严重,植被覆盖较高,能够截流较多的地表径流,进而促进水对可溶岩的溶蚀能力,可观察到小型的岩溶洞穴,并填充了水 流冲刷物质。 这些特征使得该出口围岩相对破碎,完整性较差,岩体强度减弱,所以进行了支护。 大台铁路 3 号隧道北面洞口处有断裂构造(断层),但此处洞门仍没有添加支护,此观测点岩体节理面多且有方向性,在节理组(即节理多)的方向上应力集中。 南面洞口没有断层,但受构造影响此处节理很多,并倾向山体内侧。 第五观测点:观察断层构造 逆河而上,沿途观察岩体,厚层岩体中有一条薄层灰岩,并有错动现象,判断该段有断层构造。 顺着河流逆向行驶,沿途观察山体,可以明显地看到厚层岩体中出露一条薄层灰岩,并且灰岩两侧有所错动,可以判断有断 层形成。 6 沿铁路线逆河而上,约 300 米沟壑处可观察到一处宽缓的 向斜核部,核部近于水平,核 部岩层层理明显,在完整岩层 的底部有干溶洞出露。 从断层 形态看,受水平压力沿剪切破 裂面形成逆断层,上盘相对上 移,下盘相对下移,在一个翼 上平行于褶皱轴发育。 观测断层,一般都会选择一个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岩层作为标志层,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岩体中的一条白色薄层(经测量大约为 20cm),两者的相对位移大约为 2m,从断层面的平整程度上 看,属于剪性断层,在断层间有很多断层泥。 第六观测点:观察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沿途地段有宽约 50cm 的岩墙出露,可以明显地看出沉积岩沉积到了岩浆岩当中其接触面有明显的交接特征。 第七观测点:人工路肩墙 沿途陆续构筑了约 4 段人工路肩墙,此处山底部紧邻永定河岸,也是河流的拐角处,河流的侵蚀作用强,使河岸的稳定性变差,进而也影响到铁路路基的稳定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