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规程是指导冲压件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编制内容摘要:

曲,以简化模具结构。 当孔位于弯曲变形区或接近变形区,以及孔与基准面有较要求时,则应先弯曲后冲孔。 4. 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后冲孔。 当孔的位置在工件底部、且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先冲孔再拉深。 5. 多角弯曲件应从材料变形影响和弯曲时材料的偏移趋势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应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 对于复杂的旋转体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大尺寸的外形,后拉深小尺寸的内形。 对于复杂的非旋转体拉深尺寸的应先拉深小尺寸的内形,后拉深大尺寸的外部形状。 7. 整形工序、校平工序、切边工序,应安排在基本成形以后。 四.冲压工序间半成品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正确地确定冲压工序间 半成品形状与尺寸可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精度,确定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 对某些工序的半成品尺寸,应根据该道工序的极限变形参数计算求得。 如多次拉深时各道工序的半成品直径、拉深件底部的翻边前预冲孔直径等,都应根据各自的极限拉深系数或极限翻边系数计算确定。 图 所示工件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 该冲压件需分六道工序进行,第一道工序为落料拉深,该道工序的拉深后半成品直径 φ 22 毫米是根据极限拉深参数计算出来的结果。 2. 确定半成品尺寸时,应保证已成形的部分在以后各道工序中不再产生任 何变动,而待成形部分必须留有恰当的材料余量,以保证以后各道工序中形成工件相应部分的需要。 例如图 中第二道工序为再次拉深,拉深直径为 φ 毫米,该成形部分的形状尺寸与工件相应部分相同,所以在以后各道工序中必须保持不变。 假如第二道工序中拉深底部为平底,而第三道工序成形凹坑直径为 毫米,拉深系数( m=)过小,周边材料不能对成形部分进行补充,导致第三道工序无法正常成形。 因此,只有按面积相等的计算原则 储存必需的待成形材料, 把 半成品工件的底部拉深成球形,才能保证 第三道工序凹坑成形的顺利进行。 材料: H62 厚度: 1-落料、拉深 2-再拉深 3-成形 4-冲孔 .切边 5-内孔、外缘翻边 6-折边 图 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 图 曲面零件拉深时的半成品形状 3. 半成品的过渡形状,应具有较强的抗失稳能力。 如图 所示第一道拉深后的半成品形状,其底部不是一般的平底形状,而做成外凸的曲面。 在第二道工序反拉深时,当半成品的曲面和凸模曲面逐渐贴合时,半成品底部所形成的曲面形状具有较高的抗失稳失稳能力,从而有利于第二道拉深工序。 如多次拉深工序中,凸模的圆角半径或宽凸缘边工件多次拉深时的凸模与凹 模圆角半径都不宜过小,否则会在成形后的零件表面残留下经圆角部位弯曲变薄的痕迹使表面质量下降。 确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形式 在制订冲压工艺规程时,可以根据确定的冲压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形状特点、尺寸精度以及模具的制造能力、现有冲压设备、操作安全方便的要求,来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 如图 a 所示的油封内夹圈零件,在大量生产时,可以把落料、冲孔、翻边三个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用一副复合模具冲压完成。 如果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