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功能,一般融霜时间设置 2530 分钟,融霜间隔的设置原则是 :苹果入库初期间隔短(约 1020 小时融霜 1 次),温度稳定后间隔时间加长(几天至十几天),冬季制冷机运行少时融霜间隔会更长。 准确的融 霜间隔必须根据人为观察蒸发器的结霜情况而定,当蒸发器上有白色霜层但是没有明显阻挡出风时即应除霜。 所以,应根据使用阶段及时调整融霜时间,方可达到及时融霜,又不出现无霜或少霜频繁加热导致库温波动。 (二) 湿度保障。 微型库内相对湿度低于 75%时,可以通过地面洒水或加湿器加湿的方式提高湿度,但是地面不能因洒水出现“明水”聚积。 产品相对湿度的保证主要靠冷库设计时适当增加制冷系统的蒸发面积、控制好果实预冷终点温度、库温恒定和塑料薄膜袋包装来解决。 五、苹果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一) 冷库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冷库及包装物清洁、 消毒 →冷库 提前降温→ 成 熟时精细采收→果实分级并 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 装入包装箱内垫衬的塑料袋内 →快速预冷→扎口封箱→合理堆码或上架→控制适宜温度(温度应控制在 1℃ 0℃ )→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适时出库销售。 微型冷库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7 个月以内)。 (二) 简易贮藏场所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土窑洞入库时再打开封闭的窑门(入贮 13 时温度最好在 8℃ 以下,最高不应超过 12℃ )→烟雾剂或液体消毒剂消毒→采收 成熟的果实→ 果实分级并 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装塑料保鲜袋装周转箱或筐装→合理堆码或上架→科学 通风引进自然冷源→尽力维持最长 1~ 0 ℃ 的时间→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适时出库销售。 (三)注意事项 、消毒。 常用消毒杀菌方式有: ① 果蔬库房消毒烟雾剂进行熏蒸; ② 4%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或用 %~ %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③ 臭氧发生器消毒,每 100 立方米配置 5 克 /小时产量的臭氧发生器,库内臭氧浓度达 10 ppm 左右。 果实入库前 2 天开启制冷机,将库温降至 2 ℃。 成熟时采收。 拟长期贮藏的苹果应在充分成熟前采收,可通过果实硬度、生长天数和可 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个指标综合判定采收期。 由于品种不同,上述指标也不同。 只能给出笼统的定性 成成熟度,此时果实种子基本变褐,果实内淀粉基本消失,但是具有良好的硬度。 冷库贮藏时,红富 士苹果宜用微孔袋扎口或地膜在箱内垫衬折口,防止二氧化碳伤害。 元帅系苹果、乔纳金苹果、金冠苹果、嘎啦苹果可用苹果专用硅窗保鲜袋扎口贮藏,但是装量需要试验,以满足袋内氧不低于 5%,二氧化碳不超过 5%为宜。 简易贮藏场所贮藏时,红富士苹果用微孔袋折口贮藏,防止二氧化碳伤害。 元帅系苹果、乔纳金苹果、金冠苹 果、嘎啦苹果可用苹果专用透湿调气保鲜袋。 一般装量在 5~ 公斤。 塑料周转箱热量交换好,码垛密度可适当大些;纸箱包装时,箱上必须设计通气孔,垛间和箱间留有通道和间隙,并考虑纸箱的承重,防止下层箱内果实被压伤或踏跺。 如果是具有货架的冷库,果箱可直接放在货架上。 科学通风引进自然冷源是对简易贮藏场所而言的。 从入库到场所内的温度降至 0℃ 为降温阶段,要不断地利用外界低温,并相应地降低场所内土层温度,主要是夜间打开窑门和通气孔,白天外界温度低于窑内温度时也可通风;从窑温 降至 0℃ 到翌年春天窑温回升为蓄冷阶段,外界温度不低于 5℃ 时,可开启窑门和通气孔,将外界冷量引入蓄积在窑内土层中,低于 5℃ 时关闭窑门和通气孔,保温防冻,贮期管理的好,低温土层蓄冷就多;春天外界温度回升使窑温回升阶段是 14 保冷阶段,应严格关闭窑门和通气孔,尽量减少人员进出,维持窑内已经降低的温度,可做到冬冷春用;待全部果品出库后,要清扫窑洞并进行消毒处理,用砖或土坯将窑门封严,堵塞通气孔,以备下次再用。 苹果贮藏期间,自身会释放出大量乙烯,乙烯是一种促进成熟衰老的激素,会加速果实的衰老 ,也会诱发和加重虎皮病的发生。 因此,要适 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 冷库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 7 个月以内,一般在翌年5 月份前后出库;简易贮藏场所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 5 个月以内,一般在翌年 3 月份前后出库。 15 柑橘类水果贮藏保鲜 操作规程 柑橘类水果是指柑、橘、橙、柚、柠檬和金柑等柑橘属及其近缘属水果的总称,是我国南方生产的第一大水果。 我国柑橘类水果可分为:长江中上游种植区、赣南 湘南 桂北种植区、浙 闽 粤柑橘种植区、鄂西 湘西柑橘种植区和特色柑橘生产基地。 2020 年,全国种植面积 约 3459 万 亩 ,产量 3168 万吨,其中柑 1023 万吨, 桔 1160 万吨,橙 592 万吨,柚 337 万吨。 一、贮藏特性 通常情况下,柑橘类果实较耐贮藏,生产中贮藏量较大,贮藏时间较长。 但不同种类和品种间耐贮性差异较大。 (一) 成熟期和成熟度。 在我国南方特早熟柑类约在 8 月底开始采收;早熟品种的橘类和橙类从 11 月初开始采收;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下旬成熟的柑橘为中熟品种;1 月上旬至 6 月下旬成熟的柑橘为晚熟品种。 柑橘采收期的确定,应以果皮色泽、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汁固酸比作为采收指标。 果皮颜色:甜橙呈橙黄或浅橙色;宽 皮柑橘、杂柑中橙色品种呈橙黄或浅橙色,红色品种呈红色或浅红色;柚类呈浅黄色或浅黄绿色。 固酸比指标:脐橙≥ 9,低酸甜橙≥ 14,其它甜橙≥ 8;温州蜜柑≥ 8, 椪 柑≥ 13,其它宽皮柑橘、杂柑≥ 9;沙田柚≥ 20,其它柚类≥ 8。 对柠檬可通过有机酸和果汁率确定:有机酸≥ %,果汁率≥20%。 一般来讲,果实达 成熟时采收,果皮已转色,转色程度为充分成熟的 70%80%。 (二) 种类、品种及其耐藏性。 柑橘类果实包括 橘类、柑类、橙类、 柚子和柠檬。 宽皮柑橘类中,栽培面积大的品种类型主要有:温州蜜柑、 椪 柑、南丰蜜橘、沙糖 橘、浙江和福建等省还有少量的瓯柑和蕉柑,其中瓯柑和蕉柑较耐贮藏, 椪 柑耐藏性中等,沙糖橘和红橘不耐贮藏;甜橙类主载品种有:纽荷尔脐橙、罗伯逊脐橙、华盛顿脐橙、朋娜脐橙、清家脐、奉节 721 脐橙等品种类型,甜橙类果肉相对致密,果皮较厚,因此贮藏性能一般良好。 一般地说,柠檬最耐贮藏,可贮藏 89 个月;甜橙类贮藏性次之,如锦橙、柳橙等可贮藏 6 个月左右;脐橙类贮藏性较普通甜橙差,一般能贮藏 34 个月,主要是容易发生枯水现象。 宽皮柑橘类的贮藏性再次之,如温州蜜柑、蕉柑、 椪 柑能贮藏 34 16 个月,红橘贮藏性最差,一般能贮藏 12 个月,主要是浮皮或枯水的发生。 杂柑不同品种的差异性大,清见、 W. 默科特可贮藏 34 个月,不知火可贮藏 23 个月;柚类一般耐贮性较好,但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沙田柚、葡萄柚、胡柚中心柱充实或比较充实,果皮海绵层致密,果皮蜡质厚,耐贮性好,而中心柱不充实或采前裂果严重的柚类品种如脆香甜柚、中江柚、逢溪柚、文旦柚贮藏性也较差;有些品种如晚白柚等贮藏期稍长时,汁胞软化,品质下降。 橘橙或橘柚等杂交良种一般具有较强的耐贮藏性能。 柠檬是柑橘类水果中最耐贮藏的种类,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 1112 月份采收的柠檬,一般可贮 藏至翌年的 67 月份。 (三) 贮藏中不同种类和品种易出现的问题。 主要是低 温引起的生理病害、不适宜气体引起的生理病害和病原菌引起的腐烂。 低 温引起的生理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和水肿病,一般来讲橘类较耐低温,柑类和橙类次之,柠檬最不耐低温;柑橘类果实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十分敏感,橙类虽能耐 2%左右的二氧化碳,但是控制不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伤害,因此不适宜采用气调贮藏;柑橘类果实病原性病害种类较多,但是机械伤是引起病原菌侵染并导致腐烂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 贮藏病害及其防控。 柑、橘和橙贮藏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原性病害有青绿霉病、酸腐病、蒂腐病、黑腐病和炭疽病。 青绿霉病和黑腐病多从伤口侵染发病;酸腐病常发生在贮藏中后期;炭疽病和蒂腐病多发生在贮藏后期,蒂腐病的发生与果实果蒂脱落密切有关。 良好的果园管理、精细采收分级和处理、减少机械伤、入库前贮藏场所消毒、控制适宜的贮藏温度、单果微膜袋包装等,是防控病原性病害的综合措施。 其次,对果实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也是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但使用的防腐保鲜剂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田间管理差、操作粗放、贮藏场所温度偏高时, 还必须采用 毫米厚聚乙烯薄膜袋或玻璃纸单果包装, 既可以 保湿,又可隔离果实病害之间的相互传染,也有减轻柑、橘和橙褐斑病的作用。 柑橘贮藏期间常见的生理病害(生理失调)主要有:果面褐斑病、失水萎蔫、果肉异味以及低温冷害等。 生理失调多在贮藏中期至后期。 贮藏环境相对湿度低时易加重甜橙褐斑的发生。 因此,甜橙贮藏时一定注意保持贮藏环境相对湿度为 90%~ 95%。 宽皮柑橘类贮藏期间易发生枯水病,预贮对减轻贮藏期间枯水病发生特别重要。 柑橘类果实对 二氧化碳 敏感,高 二氧化碳 会引起果蒂干枯,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通风换气,以便保持场所内较低的 二氧化碳浓度。 17 二、 参考 贮藏条件 果实温度: 柑: 椪 柑 、芦柑、蜜柑、杂柑, 5℃ 6℃ ; 桔 :沙糖橘、南丰橘、马水橘、 金橘, 3℃ 5℃ ; 橙 : 甜橙(红江橙、锦橙,冰糖橙,血橙): 5℃ 7℃ ; 脐橙 (纽荷尔、华盛顿、朋娜、奈维琳娜): 4℃ ~ 8℃ ; 柚:西柚 12℃ 13℃ ,沙田柚 6℃ 8℃ ,蜜柚 7℃ 9℃ ; 柠檬:柠檬 12℃ 13℃ ,莱姆 9℃ 11℃。 环境相对湿度:甜橙类 90%95%;蕉柑、 椪 柑、南丰蜜橘、葡萄柚、柠檬 85%90%;温州蜜 柑 、红橘 80%85%; 柚类 75%85%。 三、贮藏场所和方式选择 由于柑橘种类和品种较多,贮运特性 各有不同 ,贮 藏场所和方式可灵活选择。 简易贮藏场所贮藏。 柑橘类果实属于喜温性果品,贮藏温度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我国南方自然冷源相对充沛的地区(如长江中上游种植区),均可因地制宜建造地窖、通风库、山洞或其他简易贮藏场所进行贮藏。 贮藏量较大时可建造加设隔热保温和制冷设备的通风库,主要是利用自然通风降温,辅助机械制冷。 机械冷库。 机械冷库可明显延长柑、橘和橙的贮藏期,保鲜质也有所提高。 但是必须明确贮藏种类和品种要求的适宜温度,否则会造成低温伤害。 冷库内的通风换气和湿度调整也很重要,应予以重视。 特别应强调的是冷库贮藏的柑橘类果 实出库后的商品化处理、运输及销售都应在全程冷链环境中进行,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失调甚至大量腐烂。 在冷链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采用冷库贮藏柑橘一定要谨慎。 四、贮藏场所温度、湿度调控 (一) 温度设定和融霜操作。 小型或微型冷库一般采用氟利昂制冷机组,温度的设置是通过温控仪人工设置。 以 50/100℃ “小精灵”温控仪操作为例,设置甜橙贮藏温度为 6℃ 7℃ ,应设置 6℃ ,幅差值 1℃ ,设备即在 6℃ 7℃ 区间运行。 温控仪上具有融霜时间设置功能,一般融霜时间设置 2530 分钟,融霜间隔的设置原则是 :甜橙入库初期间隔短( 12 天融霜 1 次),温度稳定后间隔时间加长(几天至十几天),冬季制冷机运行少时融霜间隔会更长。 准确的融霜间隔必须根据人为观察蒸发器的结霜情况而定,当蒸发器上有白色霜层但是没有明显阻挡出风时即应除霜。 所以,应根据使用阶段及时调整融霜时间,方可达到及时融霜,又不出现无霜或少霜频繁加热导 18 致库温波动。 (二) 湿度保障。 冷库内相对湿度低于 80%时,可以通过地面洒水或加湿器加湿的方式提高湿度,特别是没有采用单果包装的果实。 但是地面不能因洒水出现“明水”聚积。 产品相对湿度的保证主要靠冷库设计时适当增加制冷系统的蒸发面积、库温 恒定和塑料薄膜袋单果包装来解决。 五、柑橘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一) 冷库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冷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 →入库提前降温→ 适时精细采收( 采收 成熟的果实)→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 液体保鲜剂处理,晾干浮水→预贮→微膜袋单果包装→装箱→控制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根据品种耐藏性适时出库销售。 (二) 简易贮藏场所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冷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提前降温或通风→适时精细采收(采收 78 成熟的果实)→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液体保鲜剂处理,晾干浮水→预贮→微膜袋单果包装→装箱→尽量调控制适宜温度和相对 湿度→根据品种耐藏性、当地气温和场所管理情况适时出库销售。 (三)注意事项 、消毒。 常用的消毒杀菌方式有: ① 果蔬库房消毒烟雾剂进行熏蒸; ② 4%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或用 %%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③ 臭氧发生器消毒,每 100 立方米配置 5 克 /小时产量的臭氧发生器,库内臭氧浓度达 10ppm 左右。 对使用多年且有腐烂果实沾染严重的简易贮藏场所,消毒工作必须认真,不能忽视)。 果实入库前 1 天开启制冷机,将库温降至贮藏种类或品种要求的温度。 成熟时精细采 收。 在根据生长期和外观果皮色泽判定的基础上,有测定条件的情况下,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汁固酸比可作为采收成熟度的进一步确定指标。 采收、装箱和运输过程中,必须尽力减免机械伤。 ,晾干浮水。 柑橘类果实长期贮藏时, 对果实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是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但使用的防腐保鲜剂应符合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操作规程
相关推荐
民增收的技术上合作攻关。 三、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对接。 安仁县粮油作物工作站在安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立成果转化基地 ,将其成熟的新品种、新技术优先在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推广应用。 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安仁县粮油作物工作站携带技术成果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或进行合作开发。 共同推动安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力争使之成为“县、园合作”研究的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 四
资产负债率 %;拥有职工 8700 人,标准化养殖能力 4000万只,宰杀能力 8000 万只。 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经营情况 XX 有限公司 主营鸡肉冻品及熟食,拥有年提供种禽 4000 万只,出栏商品肉鸡 4000 万只,生产加工饲料 28 万吨,加工肉鸡、肉兔8000 万只的生 产能力。 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销往日本、中东、东南亚、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审计;县监察局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截留、挪用或套取项目资金现象出现。 确保我县 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广泛宣传。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 ***年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 》,明确了具体规定和做法。 今年是开展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的第一年,是一项新的惠农政策。 因此, 我们 充分利用 宣传册、 黑板报、宣传栏、电 3 视、电台、网络等各种形式
发酵技术,生产复合微生物制剂 生物肥药。 建立以利用农业防治、生物肥药等综合防控技术及枯萎病综合治理标准操作规程。 建立了以利用农业防治、生物 10 肥药等综合防控技术进行茄科与瓜类蔬菜主要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累计推广 20 多万亩次,对不同茄科与瓜类蔬菜主要土传病害防效达 7590%,累计增收 8000 万元。 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获农药登记证 5 项
—。 药罐及管路清洁,状态良好,内部无腐蚀,各部无渗漏。 喷头雾化良好,各口间流量误差不超过3%,切口方向一致,相邻喷头重叠宽度5—15cm,无后滴现象。 有药液搅拌装置且状态良好,药罐口及药泵进出口有过滤装置,状态良好。 喷药架强度良好,喷杆平直,高度可调,两端有限位装置。 动力输出轴有防护罩。 七、十方青玉米摘棒机安全技术检验标准1 整机 外观达到“五净、四不漏”,机件无开焊、断裂、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