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15套内容摘要:

相等。 反映在坐标图上,两资源的最小成本组合点即是 与 相切的切点。 2.农业技术要素组合原理内容包括 、 和。 3.等成本线有无数条,其离原点愈远代表的成本水平。 影响等成本线的因素主要是指。 4.边际产品是指 ,用式子表示为 :。 若反映在坐标图上,即是。 二十三. 问答题( 30 分) 23. 农业生产函数运用的假设前提条件。 ( 7 分) 24. 什么是经济效益的两重性。 讲求经济效益为什么必须以两重性为基础。 ( 8 分) 25. 农业技术发明与农业技术创新有何区别和联 系。 ( 7 分) 26. 综合评分法的一般步骤。 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 8 分) 二十四. 计算题( 26 分) 1. 已知某产品的投入与产出的生产函数如下表: 投入( X) 产出( Y) 平均产量( APP) 边际产量( MPP)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3 39 63 85 102 115 125 131 132 126 要求: ( 1)计算 APP 与 MPP,填充表格; ( 2)对生产函数进行阶段划分; ( 3)若资源价格与产品价格比为 ,获得最大利润时的资源投 入量。 ( 14 分) 第 12 页 共 28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2. 某农户计划用 12 亩耕地生产玉米、大豆和地瓜,可投入 48 个劳动日,资金 340 元。 生产玉米 1 亩,需 6 个劳动日,资金 36 元,可获净收入 200 元;生产 1 亩大豆,需 5 个劳动日,资金 24 元,可获净收入 150 元;生产 1 亩地瓜需 2 个劳动日,资金 18 元,可获净收入 100 元,问如何安排才能使总的净收入最高。 ( 12 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 7 题号 一 二 三 四 Σ 得分 二十五. 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32. 经济效果 33. 等 资源线 34. 最小二乘法 35. 总要素生产率 TFP 36. 边际收益 二十六.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单选题) 25. 确定最有利资源利用的准则是:( ) A. 边际产值等于边际资源成本 B. 边际收益相等 C. 边际产量最高 D. 边际资源成本最低 26. 生产弹性系数等于 ,说明( )。 A.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可变资源的增加幅度 B.可变资源增加 1%,产量增加 % C.可变资源增加 %,产量增加 1% D.产量增加 80% 27. 已知资源的投入与产品产出的生产函数为 XXAXY  则说明该生产函数处于( ): A.比例报酬减少 B.比例报酬 增加 C.比例报酬不变 D.难以判定 28. 用 CD生产函数测定技术进步时 ,其函数  LKAeY t 中的  被称为( )。 第 13 页 共 28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A.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B.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C.综合要素生产率 D.技术进步率 29. 连结原点至 TPP 曲线上某点的直线斜率愈大,表示( )愈大。 A. TPP B. APP C. MPP D. EP(生产弹性) 30. 一定量的资源用于多种产品生产时,要使总产值最大,要求各种产品生产的边际产值达到( )。 A.不等 B.等于 1 C.相等 D.等于 0 7.回归分析时,数据越多,相关系数越大,剩余标准差( ),回归精度越高。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D. 不变 8. 相互替代的两资源,其最小成本组合点是( )。 A.等资源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B.等资源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 C.等产量线与等资源线相切的切点 D.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 9.农业技术要素组合原理内容包括( )。 A.农业技术要素整体论、 平衡论与替代论 B.农业技术要素平衡论 C.报酬变动原理 D.边际平衡原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相关系数介于 0 与 1 之间 B.机会成本与产品成本含义基本相同 C.边际产出为正值时,总产量可能是递增的,也可能是递减的 D.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只能落在可行解区域的极点(边角点)上。 二十七. 问答题( 28 分) 27. 简述综合评分法的基本步骤。 ( 6 分) 28. 简述生产函数三阶段原理,为什么生产函数第二阶段是资源投入的合理阶 段。 ( 8分) 29. 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时,应遵循的可比性原则。 ( 6 分) 30. 何谓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分类及其构成 ?( 8 分) 二十八. 计算题( 24 分) 1. 某种商品本年实际和上年实际毛利额的变动如下表: 指标 上年实际 本年实际 差异 销售数量(个) 单 价(元) 毛利率 (%) 毛利额 (元) 500 20 12 1200 600 25 11 1650 100 +1 5 +450 要求: 3. 分析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4. 并对该方法做一简要评价。 ( 10 分) 2. 已知某线性规划一单纯形表如下: Ci XB Bi 实 际作业 松弛作业 第 14 页 共 28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X1 X2 X3 X4 X5 0 X3 25 0 0 1 2 5 5 X1 35 1 0 0 1 1 4 X2 10 0 1 0 1 2 Cj 5 4 0 0 0 Zj 5 4 0。 Cj – Zj 0 0 0。 要求:  完成表格;  检验线性规划是否是最优规划;  求出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及目标函数值;  松弛作业的 Cj – Zj(影子价格)的经济学含义。  对 C1 进行灵敏度分析( 14 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 8 题号 一 二 三 四 Σ 得分 二十九.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37. 边际资源成本 38. 线性规划的可行解 39. F 检验 40. 绝对经济效果 41. 影子价格 三十.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2 分)(单选题) 31.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 A. 在一定资源限制下,反映两种产品的各种可能配合比例 B. 说明生产任何产品的可能性 C. 资源的各种可能分配方案 D. 一种产品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32. 用 CD生产函数测定技术进步时 ,其函数 LAKY 中的  被称为( )。 第 15 页 共 28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A.要素 K 投入对产出 Y 的贡献 B.技术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C.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D.要素 K 投入的弹性系数 33. 已知某一线性规划可行解区域的极点坐标值为 a(0,0)、 b(0,3)、 c(4,5)、 d(6,0),且其目标函数为 Max Z= 5X1+3X2,则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 A. a(0,0) B. b(0,3) C. c(4,5) D. d(6,0) 34. 当 MPPAPP 时,生产弹性( )。 A.大于 1 B.等于 0 C.等于 1 D.小于 1 35. 两种 资源配合生产一定量的产品,要使总收益最大(即两资源配合的成本为最低),要求( )。 A. 两资源的边际成本相等 B. 两资源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资源的价格比 C. 等成本线与等收益线相切 D.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36. 一项农业科技成果有无推广价值,主要取决于( )。 A.有效推广规模 B.绝对经济效果的大小 C.农业科技成果新增总产值 D.相对经济效果的大小 7.回归分析时,数据越多,相关系数越大,剩余标准差( ),回归精度越高。 A. 越小 B.不变 C.不一定 D.越大 8. 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两产品的最佳配合比例是( )。 A.等资源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B.等资源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 C.等产量线与等资源线相切的切点 D.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 9. 相关系数的平方( R2)称为可决系数,比如 R2=,表明 ( ): D. 回归方程可解释因变量的 9. 5% B.回归方程可解释变量变化的 95% C.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极显著 D.回归方 程可解释因变量变化的 95% 10.连接原点至总产量曲线上某点的直线斜率愈大,表示 ( )愈大。 A.总产量 B.边际产量 C.平均产品 D.生产弹性系数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建立的回归模型应通过经济先验、统计量及计量经济学的检验 B.机会成本与产品成本含义截然不同 C.边际产出递增,总产量曲线是下凹而上升的 D.边际产出递减,总产量曲线是上凸而下降的。 三十一. 问答题( 34 分) 31. 何谓连环代替法,用之进行经济分析时是否存在误差。 ( 6 分) 32. 什么是农业生产函数。 建立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应注意哪些问题。 ( 6 分) 33. 何谓生产力的系统层次论。 并简述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 ( 8 分) 34. 运用比较选择方法应遵循的可比性原则。 ( 6 分) 35. 何为生产要素的平衡论,其对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何指导意义。 ( 8 分) 三十二. 计算题( 24 分) 假设某地区的三种轮作方案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第 16 页 共 28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