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工程建设技术参考要点(内容摘要:

确反映其真实情况 ),因此,设计时,要求水泥用量较中、粗砂混凝土适当增加 20 kg/m3~ 30 kg/m3,并严格控制水胶比,必要时适量掺加塑化剂;砂率较中砂混凝土减少 15%~30%;采用低流态或半干硬性混凝土时,坍落度不大于 3cm, 工作度不大于 30s。 4)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满足混凝土设计标号外,尚应满足粘附性好、回弹量少、粉尘少、不发生管道堵塞等要求。 因此,其水泥浆、外加剂及细骨料的含量要多一些。 喷射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可参照: ① 水泥、砂和石料的重量比,宜为水泥:砂:石子 =1:( 2~ ):( 2~ ); ② 宜采用中、粗砂,砂率宜为 45%~ 55%,砂的含水率宜为 5%~ 7%; ③ 石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15mm; 13 ④ 水胶比宜为 ~ ; ⑤ 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用量为 375kg/m3~ 400kg/m3; ⑥ 速凝剂的掺量宜为水泥用量的 2%~ 4%等要求,经试拌、试喷来确定。 ( 2)防渗结构设计 混凝土防渗采用的结构形式有板型、槽型和管型等,其中板型和槽型结构最为常用,按截面形状不同可分为等厚板、楔形板、肋梁板、冂形板、空心板、弧型渠槽和 U 型渠槽等。 末级渠系渠道混凝土防渗结构型式宜采用等厚板。 当渠基有较大膨胀、沉陷等变形时,除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措施外,应采用整体式 U 形或矩形渠槽,槽长不宜小于。 特种土基宜采用板膜复合式结构。 1)等厚板 等厚板因施工简便,质量容易控制,造价较低,所以得到 了普遍应用。 等厚板的厚度,与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渠道大小及重要性等有关,目前尚无适当的计算方法,一般根据经验选用。 渠道流速小于 3m/s 时,梯形渠道混凝土等厚板的最小厚度可参照 11 选取;流速为 3~ 4m/s 时,最小厚度宜为 10cm;流速为 4~ 5m/s 时,最小厚度宜为 12cm;水流中含有砾石类推移质时,渠底板的最小厚度宜为 12cm;超高部分的厚度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 4cm。 当地基吸浆严重时,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很薄的塑膜以防漏浆,否则,应将表 11 中的数值加大 2cm 左右。 混凝土板的尺寸应根据地基稳定性和施工条件选 定,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板单块尺寸以 3~ 5m 为宜;预制混凝土板的尺寸,根据安装、搬运条件确定,人工施工时,一般不宜超过 lm。 表 11 混凝土防渗层的最小厚度 渠道设计流量 ( m3/s) 温和地区( cm) 寒冷地区( cm) 素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素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 2 4 4 6 5 2)弧形、 U 形或矩形渠槽 弧形和 U 形渠槽具有良好的力学、水力学性能,抗外力性能佳、占地少、防渗效果显著。 当渠基土稳定且无外压力时, U 形渠和矩形渠防渗层的最小厚度,应按表 11 选用;渠基土不稳定或存在较大外压力 时, U 形渠和矩形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根据外荷载进行结构强度、稳定性及裂缝宽度验算。 3)暗渠 14 钢筋混凝土无压暗渠的设计荷载,应包括自重、内外水压力、垂直和水平土压力、地面活荷载和地基反力等。 ( 3)防渗结构施工 1)制作模板 应根据设计图和选定的施工方法制作稳定坚固、经济合理的模板。 模板制作的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表 12 规定。 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净距,沿渠道纵向的允许偏差值为177。 10mm,沿宽度方向的允许偏差值为177。 30mm。 预制混凝土板框架模板两对角线长度差的允许偏差值为 7mm。 表 12 模板制作的允许偏 差值( mm) 偏差名称 木模 钢模 与现浇边坡混凝土板设计斜长和表面模板设计长度相应尺寸的偏差 +20 +10 与混凝土板设计厚度和伸缩缝设计深度、宽度相应尺寸的偏差 177。 3 177。 2 模板面局部不平整度(用 2m 直尺检查) 177。 3 177。 2 拼接的相邻两板面高度差 177。 1 拼接板的缝隙 177。 1 连接配件的孔眼位置 177。 1 2)加工钢筋 当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时, 钢筋的加工、接头、安装要求和模板的其它要求,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 2020 的规定。 3)按确定的配合比配料 严格按试 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料,不应擅自更改。 水泥、砂、石、掺和料均应以重量计,水及外加剂可折算成体积加入。 小型渠道可将砂、石用量折算成体积配料。 4)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前,土渠基应先洒水浸润,在岩石渠基上浇筑混凝土,或需要与早期混凝土结合时,应将基岩或早期混凝土凿毛并刷洗干净,铺一层厚度为 1cm~ 2cm 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水胶比,应较混凝土小 ~。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不应少于 2min。 掺用掺和料、减水剂、引气剂的混凝土及细砂、特细砂混凝土用机械拌和的时间,应较中、粗砂混凝土延长 1min~ 2min。 混凝土应随拌、随运、随用,因故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和坍落度降低等问题时,应在浇筑地点重新拌和,若混凝土初凝,应按废料处理。 15 现场浇筑混凝土,宜采用分块跳仓法施工,同一浇筑块应连续浇筑,因故间歇时间超过60min90min 时,应按浇筑前的规定处理。 用衬砌机浇筑时,宜连续施工。 采用喷射法施工时,先送风、水,后送干料,掺有速凝剂的干拌和料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 20min。 喷头处的压力应控制在 左右,水压不应小于。 一次喷射的厚度,掺有速凝剂时,宜为 7cm~ 10cm;不掺 速凝剂时,宜为 5cm~ 7cm。 分层喷射时,表面一层的水胶比宜稍大。 喷射每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掺有速凝剂时,宜为 15 min~ 20min;不掺速凝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定。 喷射作业完毕,应先将喷射机和管道中的干料清除干净,再停水、风。 因故不能继续作业时,应及时将喷射机和管道中的积料清除干净。 采用预制板(槽)砌筑时,混凝土预制板(槽)初凝后即可拆模。 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时方可运输,并按设计要求和砌筑缝施工的有关规定砌筑。 安砌应平整、稳固,砌筑缝的砂浆应填满、捣实、压平和抹光。 低温季节混凝土的 施工方法应参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程》 DL/T5144— 2020 的规定进行。 5)振捣混凝土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 使用表面式振动器时,振板行距宜重叠 5 cm ~ 10cm,振捣边坡时,应上行振动,下行不振动。 使用小型插入式振捣器,或人工捣固边坡混凝土时,入仓厚度每层不应大于 25cm,并插入下层混凝土 5cm 左右,振捣器不要直接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时,边角部位及钢筋预埋件周围应辅以人工捣固。 机械和人工捣固的时间,应以混凝土开始泛浆时为准。 衬砌机振动时间和行进速度,宜经过试验确定。 6)表面 处理及养护 现场浇筑混凝土完毕,应及时收面。 细砂和特细砂混凝土还应进行二次收面。 收面后,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光滑,且无石子外露。 混凝土伸缩缝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采用衬砌机浇筑混凝土时,可用切缝机或人工切制半缝形的伸缩缝,并按有关充填伸缩缝的规定填充。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养护。 膜料防渗 ( 1)防渗结构设计 1)防渗层结构类型 埋铺式膜料防渗层结构一般包括:膜料防渗层、过渡层、保护层等(见 图 2)。 无过渡 16 层的防渗结构(见 图 2a)宜用于土渠基和用粘性土、水泥土作保护层的防渗工程;有过渡层的防渗结构(见 图 2b),宜用于岩石、砂砾石、土渠基和用石料、砂砾石、现浇碎石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作保护层的防渗工程。 图 2 埋铺式膜料防渗层结构 2)土保护层膜料防渗 ① 铺膜范围与基槽断面形式 膜料防渗层按铺设范围分,有全铺式、半铺式和底铺式三种。 一般多采用全铺式,半铺式和底铺式可用于宽浅渠道,或渠坡有树木的改建渠道。 土渠基膜料防渗层铺膜基槽断面形式,应根据土基稳定性、防渗、防冻要求与施工条件合理选定,可采用梯形、弧底梯形、弧形坡脚梯形等断面形式。 膜层顶部,宜按 图 3 铺设。 图 3 膜层顶部铺设形式 ② 膜 料选择 膜料包括土工膜、复合土工膜等。 在寒冷和严寒地区,可优先采用聚乙烯膜;在芦苇等穿透性植物丛生地区,可优先采用聚氯乙烯膜。 末级渠系的 渠道宜用厚度为 ~ 的深色塑膜,或厚度为 ~ 用无碱或中碱玻璃纤维布机制的油毡。 特种土基,应结合基土处理情况采用厚度 ~ 的深色塑膜。 有特殊要求的渠基 ,宜 17 采用复合土工膜。 ③ 过渡层确定 过渡层的材料在温和地区可采用灰土或水泥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宜采用水泥砂浆。 采用土及砂料作过渡层时,应采取防止淘刷的措施。 过渡层的 厚度宜按 表 13 选用。 表 13 过渡层的厚度( cm) 过渡层材料 厚度 灰土、塑性水泥土、砂浆土、砂 2~ 3 3~ 5 ④ 土保护层 土保护层的厚度,根据渠道流量和保护层土质情况,可按 表 14 采用。 土保护层的设计干密度,应经过试验确定。 无试验条件时,采用压实法施工,砂壤土和壤土的干密度不应小于 ;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采用浸水泡实法施工时,其干密度宜为 g/cm3~ g/cm3。 为保证土保护层的稳定性,土保护层防渗膜料的边坡设计应符合 表 15的要求。 表 14 土保护层的 厚度( cm) 保护层土质 类别 渠道设计流量 ( m3/s) < 2 砂壤土、轻壤土 45~ 50 中壤土 40~ 45 重壤土、粘土 35~ 40 表 15 土保护层膜料防渗的最小边坡系数 保护层土质类别 渠道设计流量( m3/s) < 2 粘土、重壤土、中壤土 轻壤土 砂壤土 3)砂砾料保护层膜料防渗 砂砾料保护层膜料防渗的结构设计与土保护层膜料防渗基本相同,但砂砾料的保护层厚度较小为 25~ 40cm,温暖地区选小值,严寒地区取大值,且必须设置过渡层。 过渡层一 18 般设 在膜面,对岩石或砂砾石渠基,则膜面和膜下均应设置过渡层。 当选用灰土、塑性水泥土、砂料为过渡层时,厚度为 2~ 3cm,当选用素土、砂时为 3~ 5cm。 4)刚性材料保护层膜料防渗 水泥土、石料和混凝土保护层统称刚性材料保护层,主要作用是保护膜料,不考虑其防渗作用,故其厚度小,但需设置过渡层。 其厚度可按 表 16 选用。 在渠底、渠坡或不同渠段,可采用具有不同抗冲能力、不同材料的组合式保护层。 表 16 不同材料保护层的厚度( cm) 保护层材料 水泥土 块石、卵石 石板 混凝土 现浇 预制 保护层厚度 4~ 6 20~ 30 ≥ 3 4~ 10 4~ 8 5)防渗结构与建筑物的连接 膜料防渗层应按 图 4 用粘结剂与建筑物粘结牢固。 土保护层与跌水、闸、桥连接时,应在建筑物上、下游改用石料、水泥土、混凝土保护层。 水泥土、石料和混凝土保护层与建筑物连接应按要求设置伸缩缝。 图 4 膜料防渗层与建筑物的连接 ( 2)防渗结构施工 1)基槽开挖 首先清理渠床杂物和淤积物,然后开挖铺膜基槽断面。 渠槽土基要夯实、整平、顺直,并严格控制基槽的高程和断面尺寸。 岩石或砂砾石基槽,宜用适宜的材料(砂浆、水泥土和砂等)整平,并铺设过渡层。 2)膜料加工 ① 搭接法:可用于大块膜料施工中的现场连接,或小型的膜料防渗渠道。 搭接宽度20cm。 应膜层平整,层间洁净,上游一幅压下游一幅,缝口吻合紧密。 ② 焊接法: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土工膜宜用电热 19 楔焊接、电烙铁焊接等热元件焊接法。 ③ 粘接法:聚氯乙烯膜可用聚氯乙烯胶或聚胺酯类胶(铁锚 101 胶或 902 胶)进行粘接。 复合式土工膜中的聚氯乙烯膜可用上述方法粘接,两面的丙纶土工布可用 LDJ246 氯丁橡胶粘接。 聚乙烯膜可用 KS 热溶胶粘接。 油毡宜用热沥青或沥青玛碲脂粘接。 其粘接工艺与塑膜类同。 沥青玛碲脂的配合比为沥青 :矿粉 =1:11:。 3)膜料铺设 根据渠道大小将膜料加工成大幅备用,也可在现场边铺边连接。 按先下游后上游的顺序,上游幅压下游幅,接缝垂直于水流方向铺设膜层。 先将膜料下游端与已铺膜料或原建筑物焊接(或粘接)牢固,再向上游拉展铺开。 膜层不要拉的太紧,并平贴渠基,膜下空气应完全排出。 按要求铺埋膜层顶部,并焊接好大、小膜幅间的连接缝。 检查并粘补已铺膜层的破孔,粘补膜应超出破孔周边 10cm~ 20cm。 填筑过渡层或保护层的施工速度应与铺膜速度相配合,避免膜层 裸露时间过长。 4)保护层的填筑 对土保护层施工除应符合土料防渗的要求外,还应做到填筑保护层的土料,不得含石块、树根、草根等杂物。 采用压实法填筑保护层时,禁止使用羊脚碾。 中、小型渠道采用浸水泡实法填筑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保护层时,应一次性填好保护层,填筑断面尺寸宜留 10%~ 15%的沉陷量。 待反复浸水沉陷稳定后,缓慢泄水,填筑裂缝,并拍实、整修成设计断面。 对砂砾料保护层的施工,应先铺膜面过渡层,再铺符合级配要求的砂砾料保护层,并逐层振压密实。 压实度不应小于 ;渠道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刚性材料保护 层的施工,应符合水泥土防渗、砌石防渗和混凝土防渗的有关要求。 并注意铺好膜面过渡层,防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