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可研内容摘要:

厕所: 150m2 b 锅炉房: 90m2 城市市政设施还建 雕塑 (二)建筑设计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9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20 版)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碍障设计规程》 JG502020 建筑设计 做为弘扬八路军精神,永久性地纪 念八路军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的纪念性建筑,纪念馆不仅应具有清晰便捷的交通路线,更应具有良好的展陈环境和强烈的展陈效果,整个建筑环境应烘托出庄严、肃穆、令人震憾的纪念气氛。 本方案在规划上延续现纪念馆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在扩大展览规模的同时,维护了原有的建筑格局和建筑形象。 将原馆序厅打通,强化了入口广场、序厅、后庭院、凤凰山、纪念碑这一贯穿纪念馆的中轴线,使室内室外、展览空间和室外环境、参观空间和休息空间得到了协调统一。 在建筑形式上,根据原有建筑立面,以概括的传统形式为基调,结合规划轴线,形成新的完整明确的建 筑群落,使原有建筑、新建建筑和新的纪念馆外围环境形成高度统一的纪念建筑形象。 (三)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①设计规范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9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20 ②自然条件 100 年一遇基本风压为 ③地质 资料 山西省第五地质工程勘察院于 2020 年 9 月制作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新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④地震效应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结构设计 扩建工程和新建工程均采用框架结构,局部大空间采用井字梁楼盖。 结构基础除东馆采用柱下预制桩基础外其余均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地基处理 本工程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基础持力层第②层层厚变化较大,因此地基需作局部换填垫层,局部基础施工需作降水。 东馆地基土为严重液化土,采用预制桩作为抗液化措施。 主要结构材料 ①砼:基础及柱 C30,梁板 C25。 ②钢筋:直径≤ 12mm,采用 HRB235 钢 直径≥ 12mm,采用 HRB335 级钢 ③填充墙 MU10 粘土实心砖, M5 混合砂浆。 (四)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①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②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④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 设计范围 设计包括改扩建工程室内外生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消防系统和消防水池与消防水泵房。 室外给水设计 ①水源:水源为自备水井,现有一孔深井 ,出流量为 35m3/h。 ②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工作人员办公用水量:用水人数 70 人,用水量标准为 50L/人 d,设计最高日用水量 Q1 为: Q1=( 70 50) /1000=2)公共建筑用水量:包括展馆、史料研究办公综合楼等,建筑面积约 20200m2,用水量标准为 3L/m2 d;最高日用水量为 Q2 为: Q2=320200/1000=60m3/d 3)空调系统冷却补充水量:小时用水量为 8m3/h,按最大负荷 8 小时计算,日用水量 Q3为: Q3=88=64m3/d 4)绿化、浇洒道路与未预见用 水量: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 20%计,日用水量 Q4 为 Q4 为 =( Q1+Q2+Q3) =( +60+64) 20% =5)最高日与最大时用水量 设计最高日用水量∑ Q=+60+64+ =153m3/d 设计最高时用水量 Qh=∑ Q K/24 小时变化系数 K取 Qh=153m6)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包括室内与室外消火栓消防水量与自动喷水灭火消防用水量。 设计建筑最大建筑体积为主馆,建筑体积大于 50000m3,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 30L/S,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 2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危险等级按仓库危险等级Ⅰ级计算消防水量,喷水强度为 12L/min m2,设计作用面积 200m2。 火灾延续时间:消火栓系统为 3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h,则一次灭火消防用水量 QXh 为 QXh=( 30+20) 3+12 200/60 =684m3 ③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系统采用生活与消火 栓消防合并给水系统,自动喷洒为独立给水系统。 生活用水水压由现有高山贮水池供给,现有高山水池容积为 100m3,与馆区地面高差 37m,可满足生活用水要求。 消防用水由消防贮水池,消防水泵房和室外管网组成。 东馆地下层设一座容积为 700m3 消防贮水池一座,贮存一次灭火所需全部消防水量。 消防水泵房设 6 台消防给水泵,消火栓系统 3 台,型号为 XBD5/25SLW100,自动喷洒系统 3 台,型号为XBD7/40SLW125,皆为两用一备运行,消防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火灾时由消火栓消防泵加压向管网供水,同时供给室内外 消火栓消防水量。 室外给水管道主馆成环网布置,分段设置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大于 120m,设计分 12 处设置室外消火栓,每个消火栓设一个 DN100 与 DN65 出水口。 室外给水主管道为 DN150,约 2020 米,采用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 室外排水设计 排水包括生活污废水排水与雨水排水两部分 ①排水体制:污雨水采用合流制排水。 ②排水量 1)污废水排水量:生活污废水主要是展馆、八路军史料研究中心生活污废水与锅炉房排污,排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 85%计算,约为 55m3/d。 ③雨水排水量 雨水计算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长治地区 公式 q= 雨水量计算采用综合径流系数为 ,设计重现期取 1 年,汇水面积约 14 公顷,设计雨水量为 ④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采用污雨合流排水系统。 室内生活污水出室外后经化粪池净化,然后排入室外排水系统。 化粪池按区域分别设置,馆区设 1 座 30m3 化粪池,办公区设 1 座 20m3 化粪池。 屋面雨水采用外落水排到室外地面,经雨水口收集排至室外排水管道。 馆区排水最终排至距馆区东北向 250m 的马牧河河流。 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 设计管长为: DN300 L=600m DN400 L=200m DN500 L=200m DN600 L=600m 室内给水设计 ①生活给水:展馆、史料研究办公综合楼用水均由高山水池、室外管网供给。 给水系统皆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 给水管采用聚丁烯管,热熔连接。 ②消防给水:室内消防给水由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消防给水系统组成。 八路军史料研究中心和青少年培训教育基地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量 15L/S。 展馆区与库房区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预作用灭火系统。 展馆区消火栓消防水量 20L/S;自动喷水灭火危险等级按中危险Ⅰ级设计,用水量为 6L/min m2,作用面积 160m2。 库区量自动喷水灭火危险等级按仓库危险Ⅰ级设计,用水量为 12L/min m2,作用面积 200m2。 消火栓给水系统皆采用水平环网布置方式,室内消火栓为 DN65,配套 d19 直流水枪,φ 65 L25 水龙带和消防按钮。 消火栓给水管采用涂塑钢管,沟槽连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报警阀前采用环网布置,报警阀后采用枝状网布置,共设 6 套预作用报警阀组和 1 套湿式报警阀组。 自动喷洒给水管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室内排水设计 排水主要为展馆、史料研究办公综合楼。 排水系统皆采用伸顶通气系统。 室 内排水出室外后进入化粪池。 经化粪池净化后排入室外排水管道。 排水管道采用法兰连接离心排水铸铁管。 气体灭火系统 在东馆地下层珍品库房设置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仅设 1 个防护单元,单元面积 324m2,设计单元计算体积 1450m3,灭火剂设计浓度为 62%,灭火剂喷放时间为 1min,贮瓶间设在保护区附近,内设 78个 70L贮瓶,采用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气体灭火管道采用镀锌无缝钢管。 展馆、史料研究办公综合楼分别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五)采暖、通风与空气 调节设计 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91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山西省地区实施细则(第二阶段)DBJ042161999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