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操作技术规程-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程试行内容摘要:

00mm。 旧船改造型鱼礁的改造程序 选择旧船:要选择经得起拖运、改造的船只。 拖运到改造地:最好在当地的船厂进行改造。 拆除机器、配件及其它多余物件,保留、修复或新装船底阀门。 一般185马力以上船只,需设置船底阀门 4个, 185马力 以下船只,设置船底阀门 3个。 清除油污、杂物:旧船上杂物主要是废弃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旧渔具、要彻底清除。 ①用水泵冲洗机舱两侧船舷隔舱板和船底表面油污; ②用潜水泵抽出油污水。 油污水交当地油污水处理船处理或在岸上设专门油污水池集中处理; ③用木屑把余油污水吸干并取出; ④再把木屑撒入舱内,用铲子或钝刀把木板或钢板上的油垢铲除干净,油垢木屑在岸上烧毁等处理; ⑤舱内有油污处洒上烧碱,几小时后用水清洗。 抽出油污水,交当地油污水处理船处理或在岸上设专门油污水池集中处理,污水排放要符合 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修补船体,防止漏、渗水。 机舱浇灌混凝土,要求高出地脚木 10cm,可减轻机舱体油污的外渗(铁质船经木屑和烧碱处理后基本达到清洁要求,不必浇灌混凝土。 木质船除浇灌混凝土外,也可采用撒膨润土的方法防止机舱体油污的外渗)。 压载:木质船必需经重物压载,以利于船礁的沉设及礁体在水底的稳定性。 一般用石块在船舱内压载,压载重量(包括船甲板上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根据船的大小而定,一般 185马力以上压载 40吨, 185马力以下压载 30吨,压载至船沿水线至水线以下 10cm之间为宜。 混凝土构件及礁体的制作程序 9 礁体设计:应根据当地生物资源的类型和海区的水深,设计适宜的礁体形状和高度。 礁体的形状有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半球体、多边体及组合体等。 设计按照 GB50010— 202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实施,应确保结构牢固,同时要有尽可能多的空方结构。 钢筋类别采用Ⅱ级以上,水泥标号采用 425以上,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 45mm,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 C20以上。 礁体制作与验收:按照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20)的要求实施。 礁区设置 投放人工鱼礁应以形成渔场为目的。 除实验性投放鱼礁单体、单位鱼礁外,原则上设置鱼礁群,有条件的应设置鱼礁带。 人工鱼礁工程宜选择在天然水深适当的海域进行。 根据我省海区特点,要求工程所处海域为低潮位下水深≥ 10米 ,地形变化小,泥沙来源少,海底表层有一定锚抓力。 沉礁顶端到海平面极端低水位的距离一般应大于 5米,以免对海上船舶航行造成影响。 礁体布局,根据建礁目的,可以将鱼礁群设置 成方形、圆形、多边形等。 单位鱼礁及鱼礁单体的布局根据礁体材料的不同,可以进行有规则排列或无规则堆积。 鱼礁群和鱼礁带的走向应顺流布置。 绘制人工鱼礁布置图,确定各单位鱼礁投放的准确位置。 大型礁群应在海图上标明经纬度。 投礁程序 钢质礁、水泥礁、轮胎礁及贝壳礁等,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鱼礁上面安装浮筒;运载至预定位置;吊装投放。 旧船改造的鱼礁,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把船礁拖运至投放海域附近;木质船礁用块石压舱,在甲板以下间隔 开窗孔;把船礁拖运至预定位置;开阀门放水,下沉应保持平稳。 人工鱼礁工程投放施工,应经当地海事部门批准,发布航行通告,确保施工海域航行安全。 礁区标志设置:为船只航行、渔船作业及人工鱼礁礁体的安全,人工鱼 10 礁投放区域必须安装专用航标。 应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海上航标,至少在鱼礁群区四角各安装一只灯标,使所有人工鱼礁在四只灯标构成的四边形之内。 礁区航标数随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多,一般要求设置 6— 8个。 6 效果调查与研究 环境跟踪调查 人工鱼礁设置后,同样要对上述 质, 、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及 ,以比较人工鱼礁建设的效果。 调查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以掌握礁区附近的海况、浮游动植物和经济鱼类的数量与变化。 潜水调查:水下观测礁体位置、形状、沉降度,附着生物、游动生物(尤其是经济鱼类和虾蟹类)等,拍照或录像;并对底质变化等进行取样。 分析调查:对照本底调查,利用水下拍录资料及底土取样分析;水质取样分析;获取海况(包括环境)变化资料,综合分析。 放流调查:在礁区及附近海域 进行附礁性经济生物的人工放流,并进行放流效果的追踪调查。 经济鱼类增殖效果调查与研究:对鱼礁区经济鱼类的种类数及各种类的生物量和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和掌握礁区生物与人工鱼礁之间的关系、人工鱼礁对保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