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测量工测量专业实操手册内容摘要:

的设计高程: HB=H3+i178。 d 或 HB= HA+i178。 D(检核 ) 坡度 i 有正有负,计算设计高程时,坡度应连同其符号一并运算。 (3)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 BMl附近,后视读数 a,得仪器视线高 Hi=HBMl+a,然后根据各点设计高程计算测设各点的应读前视尺读数 b 应 = Hi一 H 设 ; (4)将水准尺分别贴靠在各木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尺子,直至尺读数为 b 应 时,便可利用水准尺底面在木桩上画一横线,该线即在 AB 的坡度线上。 或立尺于桩顶,读得前视读数 b,再根据 b 应 与 b 之差,自桩顶向下画线。 五 、全站仪对边测量 :操作考核场地三 : 30 分钟 :①仪器安置;②检查操作步骤;③检验记录计算; :①仪器安置正确;②仪器设置正确;③观测方法正确;④记录计算规范;⑤取位正确 对边测量记录表 内容 目标 斜距 ( m) 平距 ( m) 高差 ( m) 坡度 备 注 A→ 1 测站点 A 1→ 2 2→ 3 1→ 3 观测方法 : 两种模式 ① MLM1( A- B, A- C):测量 A- B, A- C, A- D„„ ② MLM2( A- B, B- C):测量 A- B, B- C, C- D„„,(如图 26 所示) B C A D O (测站点) 对边测量平面图 [例 ]MLM1( AB, AC) 【 MLM2( AB, BC)模式的测量过程与 MLM1 模式完成相同。 】 一、南方全站仪 对边测量 操作 操作过程 显示 MENU F4 ①按 MENU 键,再按 F4( P↓),进入第 2 页菜单 菜单 2 / 3 F1: 程序 F2: 参照组 1 F3: 照明 P1↓ F1 ②按 F1 键,进入 程序。 菜单 1 / 2 F1: 悬高测量 F2: 对边测量 F3: Z 坐标 P1↓ F2 ③按 F2(对•边测量)键 对边测量 F1: 使用文件 F2:不使用文件 F2 ④按 F1 或 F2 键,选择是否使用坐标文件 [例: F2:不使用坐标文件 ] 格网因子 F1: 使用 格网因子 F2:不使用格网因子 F2 ⑤按 F1 或 F2 键,选择是否使用坐标格网因子 对边测量 F1: MLM1(AB,AC) F2: MLM2(AB,BC) F1 ⑥按 F1 键 MLM 1(AB, AC) 第一步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照准 A F1 ⑦照准棱镜 A,按 F1(测量)键显示仪器至棱镜 A 之间的平距( HD) MLM1 (AB,AC) 第一步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F4 ⑧测量完毕,棱镜的位置被确定。 MLM1 (AB,AC) 第二步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照准 B F1 ⑨照准棱镜 B,按 F1(测量)键显示仪器到棱镜 B 的平距( HD) MLM 1(AB,AC) 第二步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F4 ⑩测量完毕, 显示棱镜 A 与 B 之间的平距( dHD)和高差( dVD) MLM 1(AB,AC) dHD: m dVD: 1. 256 m 平距 1按 键,可显示斜距( dSD) MLM1 (AB, AC) dSD: m HR : 10176。 09† 30‡ 平距 F3 1测量 AC 之间的距离,按 F3(平距) MLM1 (AB, AC) 第二步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照准棱镜 C F1 1 照准棱镜 C,按 F1(测量)键显示仪器到棱镜 C 的平距( HD) MLM1 (AB,AC) 第二步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F4 1 测量完毕, 显示棱镜 A 与 C 之间的平距( dHD) ,高差 (dVD) MLM1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