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案例与分析内容摘要:

部控制制度薄弱。 岗 位设置缺乏牵制性中小企业经营任务简单,规模小.有些企业虽然设有内部控制制度, 但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岗位设置简单,人员较少,往往一人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 会计人员分工中的 “内部牵制 ”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中小企业不设正规财务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甚至使用人都是同一人,销售、发货、收款一人管到底,这些现象使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主体素质较低。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中小企业很多是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从业人员多数是老板的亲戚或朋友,靠着裙带关系进入企业,尤其许多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也混进财会队伍。 职业道德低下,业务水平差,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了。 3.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 措施及程序的总称。 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 导致企业认识不到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作用,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 因此,参健全的内部控制不仅包括内部会计控制,还包括内部管理控制,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 事实上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监督机构,或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监督机构,但由于领导不重视,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原因,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不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形成有效的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案例与分析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案例与分 析。 2020 年 10 月,北京某企业周某多次挪用、贪污公款达两百余万元,被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 18 年。 16 年前,周某于北京某企业财务部担任出纳工作, 16 年的工作经历使其对企业财务状况了如指掌,其中的漏洞也心中有数。 周说:“我可以决定提取现金的数量,支票也由我处理,可随时加盖支票印鉴。 在每月同会计对账时,我同他们只核对总额,而不进行明细账核对。 另外,我挪用公款,银行账上有反映,但我们的银行对账单由我保管,单位也不易发觉。 ” 该案例中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本案例是典型的不相容职 务不分离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的案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支票管理、记录和支票印鉴管理的职务分离制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