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串讲参考资料内容摘要:

口的生产,从而影响对就业的需求; ( 3) 结构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动会对就业状况发生一定影响; ( 4) 制度因素:一个社会的就业水平从深层次上看还受一定的经济制度影响; ( 5) 经济体制因素: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系统得基本框架和运行原则的组合,可分为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不同。 我国的就业形势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03 年为 %, 04 年为 %, 05 年为 %, 06 年控制目标为 %,“十一五”期间控制在 5%以内。 06年我国劳动力供求情况供大于求。 我国面临就业压力的原因:劳动力供应大幅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张乏力、劳动力供求匹配率低。 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对策: ( 1) 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政策。 控制人口增长、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扩大劳务输出; ( 2) 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政策。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 3)加快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政策。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推进城镇 化进程。 国民收入分配(辩析或简答题) 国民收入分配,是对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创造的净产值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分两个层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生产过程当事人之间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解为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间接税)。 再分配是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再次分配,又称第二次分配。 包括通过国家税负制度进行的强制分配和通过捐助和赠与等形式进行的自愿分配。 1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论述题)。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拉大。 社会总体收入差距。 2020年为 ; 2020年为 ; 2020 年为。 收入差距成为社会突出矛盾的原因。 一是短时间内迅速拉大。 二是历史文化传统。 三是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 四是低收入平台。 用历史眼光审视我国收入差距。 一是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 二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三是并未导致“两极分化”。 四我国有能力解决差距问题。 1间接利用外资的控制标准(辩析或简答题)。 衡量一外债规模合理程度的两种指标是债务率和偿债率。 偿债率: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 年货物和服务项目下外汇收入之比。 其国际安全线为 20%( 2020年我国偿债率为 %) 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目下外汇收入之比。 其国际安全线为 100%( 2020年我国债务率为 %) 负债率: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其国际安全线为 20%( 2020年我国负债率为 %) . 1简述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答:日本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突出政府宏观主导作用。 在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日本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政府管理范 围宽、干预力度大,从而政府主导作用突出的典型。 更多的强调计划。 经济计划是日本政府实行宏观经济管理和指导的方案,是日本经济体制中主要的协调机制之一。 它通过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揭示政府的总趋向,引导社会经济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这种计划不是政府的行政指令,不期望整个社会都接受计划,而是在计划功能的范围内有选择地加以指导和调节,是指导性计划。 注重行政手段的运用。 比如它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规范个体经济行为,维持经济活动的竞争秩序;为使产业政策得到落实,日本对战略产业实 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扶植政策;战后长期推行奖出限进的保护贸易政策等。 重视结构调整。 重要表现在把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 官产学一体的宏观决策体制。 日本的宏观决策体制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自下而上,充分协商”,它的经济决策体制与过程,就是政府、企业界和学术机构三股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相互配合、相互谅解的过程,并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宏观决策体制。 1简答从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比较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 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没有统一的模式。 不同的国家,由于体制的不同, 就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同时,不同的国家不管有多么的差异,它总有自己的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不同国家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与一国历史、文化、所有制结构、微观经济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同国家可以从不同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中相互借鉴,并不断调整和完善。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20 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 A 卷) 一、简答题(每题 15分, 2 题,共 30分) 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 什么影响。 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二、论述题(每题 35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