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1271-20xx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墙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 ( W /m ) 计算 EPS 板外保温复合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时,宜以一个开间和层高的定位线围合的外墙为计算单元。 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外墙面积。 建筑热工计算时,应考虑保温板在安装敷设中受损、受潮、雨淋的影响, EPS 板的导热系数应进行修正,其修正系数可按 采用。 EPS 板外保温复合墙体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合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的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 采暖期 EPS 板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重量湿度应小于 15%,否则应设隔气层。 抗风计算 作用于 EPS 板外保温体系上的风荷载标准应按 式( )进行计算: w K=βqzμzμsW o ( ) 式 中: W K — 作用 EPS 板外保温体系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kN/㎡) βqz — 高度 z 处阵风系数,可取 ; μz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的规定采用;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 垂直体系外表面可按177。 采用,其他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的采用 ,当建筑物进行了风洞试验时,可根据风洞试验结果确定。 WO— 基本风压,( kN/㎡ ),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采用或按本规程附录 C采用。 . 按第 节规定采取构造措施的 EPS 板外保问体系,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进行抗风计算: 1 基本风压不大于 ㎡; 2 基本风压不大于 ㎡;且距室外地面的高度不超过 60m; 3 基本风压不大于 ㎡,且地面的高度不超过 40m。 在风压作用下 EPS 板与基层现混凝土墙体粘结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W ≤ƒ• α •192。 CE/192。 ( ) 式中: W- 风荷载设计值( kN/㎡) W﹦ γ WWk; ( ) 式中: γ W-风荷载分项系数,取 γ W﹦ ; Wk-风荷载标准值( kN/㎡),按公式( 1)计算; ƒ-胶粘剂与 EPS 板粘结垂直拉伸强度设计值( MPa) ,ƒ﹦ ; ƒm-胶粘剂与 EPS 板粘结垂直拉伸强度试验平均值,ƒ m 不应小于 ,ƒ m> MPa时 ,应取ƒ m﹦ ; α -折减系数 采用点式粘结法,取 ; 采用条式粘结法 ,取 ; ACE- 一块 EPS 板与基层墙体粘接的面积, ACE不应小于 ,当 ACE﹥ 时,应取 ACE﹦ ; A- 一块 EPS 板的面积(㎡)。 构造要求 EPS 板外保温体系各层厚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各层厚度限值( mm) 项目 基层找平层 粘接层 保温层 保护层 高、 中度抗冲击 标准抗冲击 厚度 ≤ 25 5~ 8 计算确定 ~ ~ EPS 板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竖缝应错开; 2 竖缝距外墙外侧和门窗口边的距离不应小于 600; 3 结构变形缝处 EPS 板之间应留不小于 20mm 的间隙。 EPS 板与基层墙体宜采用点条式粘结法,并符合下列要求: 1 每块 EPS 板周边宜为条式粘结法,并符合下列要求: 2 每块 EPS 板内为点式粘结,粘结点宜为均匀布置 ,直径宜为 50~ 100mm,中心不应大于 300mm。 3 每块 EPS 板与基层墙体的粘结面积率不应小与 30%。 EPS 板外保温体系的锚栓宜符合附录 D 表 的要求(见 P51)。 玻纤网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EPS 板外侧应设标准网增强抹面层,标准网应位于抹面层中间部位; 2 相邻标准网应相互塔接,其塔接长度左右不应小于 100mm,上下不应小于 80mm; 3 墙角处不允许塔接,标准网的塔接处据墙角不应小于 200mm; 4 中度抗冲击部位应增设一层标准网,高度抗击部位应增设一层加强网,增设的加强网应设在紧靠 EPS 板外侧的低层。 门窗洞口的角部应沿 45 o 角方向增设 200mm 400mm 的标准网;外墙转角应增设一层标准网。 EPS 板外保温体系的起端和终端(包括门窗洞口处、管道或其他设备穿墙洞口处;勒角、阳台、雨蓬、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