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工程)第三章工程材料内容摘要:

盐水泥 (三)铝酸盐水泥 铝酸盐水泥,以前称为高铝水泥,也称矾土水泥。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铝酸盐水泥》 GB201规定,凡以铝酸钙为主的铝酸盐水泥熟料,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铝酸盐水泥,代号 含量大于 68%的水泥时,掺加适量的口一 A120s 粉。 根据A120s 含量百分数将铝酸盐水泥分为四类: CA 一 50、 CA 一 60、 CA 一 70、 CA—— 80. ( 1)铝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细度,比表面积 , 300 ㎡ /kg,凝结时间, CA 一 60 水泥初凝时间≥ 60min,终凝时间≤ 18h,其余三类水泥均要求初凝时间≥ 30min,终凝时间≤ 6h;胶砂强度( MPa,抗压 /抗折): CA—— 50, 1d40/5. 5, 3d50/6. 5; CA 一 60, 1d 20/2. 5,3d45/5. 0, 28d85/10. 0; CA一 70, 1d30/5. 0, 3d40/6. 0; CA一 80, 1d 25/4. 0, 3d30/5. 0. ( 2)强度特点。 铝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铝酸一钙( CA)、二铝酸一钙( CA.)、七铝酸十二钙( C, zA,)和钙铝黄长石( c2AS)其中 CA 水化速度快,凝结正常,快硬早强,而 CA2 水化速度较之缓慢,但后期强度增长较大。 这种水泥 3d 强度即可达到 P178。 O28d 的水平,最适宜的硬化温度为 15℃左右,过高的硬化温度 会使其强度大幅下降,湿热环境也会加快其强度“倒缩”。 ( 3)耐高温性能。 铝酸盐水泥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并能随。 ( 4)耐腐蚀性。 试验证明 6 个月的铝酸盐抗腐蚀系数为 0. 9 以上,具有很高的抗硫酸盐性和抗海水的侵蚀性,抗硫酸盐的腐蚀性高于抗硫酸盐水泥。 铝酸盐水泥可用于配制不定型耐火材料;与耐火粗细集料(如铬铁矿等)可制成耐高温的耐热混凝土;用于工期紧急的工程,如国防、道路和特殊抢修工程等;也可用于抗硫酸盐腐蚀的工程和冬季施工的工程。 铝 酸盐水泥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不能用于与碱溶液接触的工程;不得与未硬化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接触使用,更不得与硅酸盐水泥或石灰混合使用;不能蒸汽养护,不宜高温季节施工。 四,砂石 砂石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之一,习惯称集料或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 粒径在4. 75mm 以上者称石子, 4. 75mm 以下者为砂子。 (一)普通砂 普通砂是指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粒径在 4. 75mm 以下的岩石粒料,包括河砂、海砂和山砂。 河砂、海砂由于受水流的冲刷作用,颗粒多呈圆形,表面较光滑,拌制混凝土时需水量较 少,但砂粒与水泥间的胶结力较弱,海砂中常含有贝壳碎片及可溶性盐类等有害杂质;山砂颗粒多具棱角、表面粗糙,需水量较大,和易性差,但砂粒与水泥间的胶结力强,有时含较多的黏土等有害杂质。 选用砂时,应按就地取材的原则,无砂源地区,也可考虑采用人工砂,即将岩石经轧碎筛选而成的砂。 1.有害杂质含量 砂中常有黏土、淤泥、有机物、云母、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杂质。 黏土、淤泥粘附在砂粒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粒的粘结,降低混凝土强度、抗冻性和抗磨性,并增大混凝土的干缩。 砂中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规定见表 . , 表面光滑,与水泥粘结不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对水泥均有腐蚀作用,含量规定见表 3. 1. 5. 表 3. I. 4 砂中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规定表 项目 指标 Ⅰ 类 Ⅱ类 Ⅲ类 含泥量 ( 按质量计 )( % ) 泥块含量 ( 按质量计 )( % ) 0 注: Ⅰ 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 C60 的混凝土; I1 类宜用于强度等级 C30~ 60 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 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 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表 3. 1. 5 砂中有害物含量规定表 项目 指标 Ⅰ 类 Ⅱ类 Ⅲ类 云母 ( 按质量计 )( % ) 轻物质 ( 按质量计 )( % ) 有机物 ( 比色法 )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 ( 按 S03R质量计 )( % ) 氯化物 ( 以氯离子质量计 )( % ) 2.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混合在一起时的平均粗细程度。 在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若砂子过粗,则拌制的混凝土黏聚性较差,容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若砂子过细,砂子的总表 面积增大,虽然拌制的混凝土黏聚性较好,不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但水泥用量增大。 所以,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砂,不宜过粗,也不宜过细。 砂的颗粒级配是砂大、中、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大、中、小颗粒含量的搭配适当,则其孔隙率和总表面积都较小,即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 用这种级配良好的砂配制混凝土,不仅所用水泥浆量少,节约水泥,而且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度和强度。 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通过筛分析法确定。 筛分析法是用一套孔径为 4. 75mm、 2. 36mm、 1. 18mm、 0. 60mm、 0. 30mm和 0. 15mm的标准方孔筛的,按照筛孔的大小顺序,将用 9. 50mm方孔筛筛出的 5009一 =F砂,由粗到过筛,称得各号筛上的筛余量。 并且计算出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n,、。 at、 ns和 ae(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样总重的百分率)及累计筛余百分率 A,、 . An、As和 Ae(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其关系见表 3. 1. 6. 表 3. 1. 6 累计筛余与分计筛余的关系 筛孔尺寸 ( mm) 分计筛余 ( % ) 累计筛余 ( % ) a1 A1=n1 a2 A2一 m+n2 盘 3 A3=口 1+口 2十口 3 a4 A4=m+以 2+口 3+口 4 a5 A5一口 1+a2[a3+以 4+n5 以 6 A6一以 1+n2+口 3+a4+口 5+日 6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 M!表示,计算公式为: ( 3. 1. 2) 砂按细度模数 Mx 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 3. 7~ 3. 1 为粗砂, 3. 0~ 2. 3 为中砂,2. 2~ 1. 6 为细砂。 粗、中、细砂均可作为普通混凝土用砂,但以中砂为佳。 砂的颗粒级配用级配区表示,根据《建筑用砂》 GB/T14684 规定,对 细度模数为 3. 7~1. 6 的砂,按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为三个级配区,见表 3. 1. 处于表 3. 1. 7 中的任何一个级配区内,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除 4. 75mm 和 0. 60mm筛号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其总量不大于 5%。 表 3. 1. 7 砂颗粒级配区 一 巡竺竺\::随 方筛孔 /HHn~\∑ 1区 2区 3区 O O O 10~ O 10~ O 10~ 0 35~ 5 25~ O 15~ 0 65~ 35 50~ 1O 25~ O 85~ 71 70~ 41 40~ 16 95~ 80 92~ 70 85~ 55 100~ 90 100~ 90 100~ 90 砂颗粒级配区中, 1 区砂颗粒较粗,宜用来配制水泥用量多 ( 富混凝土 ) 或低流动性 普通混凝土; 2 区为中砂,粗细适宜,配制混凝土宜优先选用 2 区砂; 3 区颗粒偏细,所 配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较大,保水性好,但硬化后干缩较大,表面易产生微裂缝,使用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某砂样筛分结果列于表 3. 1. 8 中,试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表 3. 1. 8 某砂样 ( 干砂 5009) 筛分结果 筛孔尺寸 ( mm)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率 ( % ) 筛余量 ( g) 分计筛余率 ( % ) 25 5 5 80 16 21 70 14 35 95 19 54 105 21 75 100 ” 20 95 25 5 属于中砂,查表 3. 1. 8得,该批砂颗粒级配区为 2区。 结果评定:该砂样为 2区中砂。 3.砂的物理性质 表观密度一般为 2. 55~ 2. 759/cm3,干砂堆积密度一般为 1450~ 1700kg/m3,随砂含水率的变化其堆积体积也发生变化。 若以干砂为标准,当含水率为 5%~ 7%时,体积增大 25%~30%,这是由于砂子表面的吸附水膜造成,而继续增大水量时,水膜破裂体积反而缩小,所以在拌制混凝土时,砂子用量以质量控制较为可靠。 砂子的含水状态分全干、气干、表干和潮湿四种状态,其含水量各不相同,为了消除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标准规定,骨料以于燥状态设计配合比,其他状态含水率应进行换算。 (二)普通石子 普通石子包括碎石和卵石。 碎石是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到的岩石粒料;卵石是天然岩石由自然条件作 用而形成的颗粒。 碎石表面粗糙,颗粒多棱角,与水泥浆粘结力强,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但其总表面积和孔隙率较大,拌制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拌和物和易性较差;卵石表面光滑,少棱角,孔隙率及表面积小,拌制混凝土需用水泥浆量少,拌和物和易性好,便于施工,但所含杂质常较碎石多,与水泥浆粘结力较差,故用其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较低。 1.有害杂质含量 石子中含有黏土、淤泥、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和其他活性氧化硅等杂质。 有的杂质影响粘结力,有的能和水泥产生化学作用而破坏混凝土结构。 此外,针片状颗粒的含量也不宜过多。 其控制含量见表 3. 1. 9和表 3. 1. 1 0. 表 3. 1. 9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及针片状颗粒控制含量表 指标 项目 工类 Ⅱ类 Ⅲ类 含泥量 ( 按质量计 )( oA) 1. 0 泥块含量 ( 按质量计 )( % ) + O 针片状颗粒含量 ( 按质量计 )( % ) 5 15 25 表 3. 1. 10 碎石或卵石中的有害杂质控制含量表 指标 项目 1类 Ⅱ类 Ⅲ类 有机物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 1. 0 1. 0 2. 最大粒径与颗粒级配 ( 1)最大粒径。 石子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如 5~ 20 粒级的石子,其最大粒径为 ,随着粒径的增大,总表面积随之减小。 由于结构尺寸和钢筋疏密的限制,在便于施工和保护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 3/1OOmm 或小于 1OOmm 的混凝土板,允许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径达 1, /2 板厚的集料,但数量不得超过 25%。 若采用泵送混凝土时,还根据泵管直径加以选择。 ( 2)颗粒级配。 石子级配的原理与砂基本相同,但其级配分为连续级配与间断级配两种。 连续级配是指颗粒的尺寸由大到小连续分级,其中每一级石子都占适当的比例。 连续级配比间断级配水泥用量稍多,但其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和粘聚性均较好,是现浇混凝土中最常用的一种级配形式。 间断级配是省去一级或几级中间粒级的集料级配,其大颗粒之间空隙由比它小许多的小颗粒来填充,减少孔隙率,节约水泥。 但由于颗粒相差较大,混凝土拌和物易产生离析现象。 因此,间断级配较适用于机械振捣流动性低的干硬性拌和物。 测定石子的最大粒径与颗粒 级配仍采用筛分法。 将石子用标准筛筛分后,计算出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 以公称粒级的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其颗粒级配应符合表 3. 1. 11 的规定。 表 3. 1. 11 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表 级 配 情 况 公称 粒径 ( H1m) 筛孔尺寸 ( 方孔筛 )( mm) 53. 0 63. 0 90 累计筛余 ( 按质量计 )( % ) 5~ 10 95 ~100 80 ~100 0~ 15 O 5~ 16 95 ~100 85 ~100 30 ~60 0~ 1O O 连 续 5~ 20 95 ~100 90 ~100 40 ~80 0~ 1O O 级 5~ 25 95 ~100 90 ~100 30 ~70 0~ 5 O 配 5 ~ 95 ~100 90 ~100 70 ~90 15 ~45 0~ 5 O 5~ 40 95 ~100 70 ~90 30 ~65 0~ 5 O 10~ 20 95 ~1OO 85 ~1OC 0~ 15 O 间 16 ~ 95 ~1oo 85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