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诊断学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指标 伤寒与副伤寒检查 早期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四)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固子( RF)检查 ――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 后疗效的评价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甲胎蛋白( AFP)测定 ( 1)原发性肝癌―― AFP 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见 AFP 增高,提示坏死的肝细胞再生。 反之,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 3)妊娠:异常升高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 癌胚抗原( CEA) ( 1)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 ( 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升高 八、尿液检查 (一)颜色和透明度 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 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盐类结晶尿 (二)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 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三)蛋白尿 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四)管型 透明管型――肾实质病 细胞管型 红 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 肾盂肾炎 、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脂肪管型――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 肾衰 ,肾淀粉样变 九、粪便 水样或粥样稀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 米泔样便――霍乱 鲜血便――肠道下段出血(痔疮,肛裂) 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 灰白色便――阻塞性黄疸 细条状便――直肠癌 绿色粪便――消化不 良 十、痰液 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 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 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 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 黑色痰――矽肺 3 第五单元 心电图诊断 一、常规导联 aVR 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 V V2 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 V4 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 V6 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轴 :0- +90 之间 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 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 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P 波高尖,电压> ,在 II、 III、 aVF 导联最突出 V1 导联上, P 波前部高尖 (二)左心房肥大 P 波增宽> ,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 I、 II、 aVL) V1 导联上 P 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 (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 P 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左室电压增高: RV5> 或 RV5+SV1> (女)- (男) 心电轴左偏 QRS波群时间延长:达 - 在以 R 波这主的导联中, ST 段下移> , 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QRS波群电压改变: RV1> , RV1+SV5> , RaVR> QRS波群形态改变 心电轴右偏 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 V1 或 V3 R 等右胸导联 S- T 段下移> , 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五、心梗 缺血型 T 波改变: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 T 波 损伤型 ST 段移位: S- T 段抬 高 坏死型 Q。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