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磷渣硅酸盐砖建筑技术规程-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内容摘要:
,每边不小于600mm。 应在各层端部开间的纵墙与横墙交接处及 其它外墙转角处 设置构造柱。 当墙长大于 5m时, 应 在中部设置构造柱 ; 或 在每层墙高度中部的 水平灰缝内设置 2~ 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 3根直径 6 mm的通长水平钢筋,竖向间距宜为 500mm。 填充墙砌体与梁、柱或混凝土墙体结合的界面处 (包括内、外墙 ),应在粉刷前设置热镀锌细钢丝网片(细钢丝直径不应小于 、网格不大于 6mm)或 耐碱涂覆玻纤网格布 (网片宽400mm,沿界面缝两侧各延伸 200mm),或采取其他有效防裂措施。 当填充墙(隔墙)高度大于 4m或有较大门窗洞口的墙体 ,应在其 1/2高度处 或洞口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与混凝土框架柱连接的水平 钢筋 混凝土现浇带 , 其截面高度应 不小于 100mm,纵向配筋应不少于 3根直径 10 mm的钢筋,横向配筋不应少于直径 6 mm间距为 250 mm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 填充墙长度 大于 5m或墙长大于 2倍层高时,中间应设混凝土构造柱。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宜沿竖向每隔 500~ 6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 120mm墙厚不少于 1根直径 6mm的钢筋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每边不小于600mm。 15 抗震设计 房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 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的规定。 实心砖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 表 ; 表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 房 屋 类 别 设 防 烈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6 7 高度( m) 层数 高度( m) 层数 多层砌体 18 6 18 6 底部框架 抗震墙 19 6 19 6 注: 1 抗震横墙厚度不小于 240mm; 2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 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可 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 1/2高度处; 3 室内外高差大于 ,房屋总高度可比表中的限值适当增加, 但增加量应小于。 2 横墙较少的多层房屋,总高度应比表 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房屋,还应再 减少一层; 3 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可按表 用。 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大于。 采用约束砌体的多层房屋层高不应大于。 底部框架 — 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其层高不应超过 ; 16 当底层采用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其层高不应超过。 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值宜不大于表。 表 房屋最大高宽比 烈 度 6 7 最大高宽比 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 的规定。 表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m) 屋(楼)盖类别 设 防 烈 度 6 度 7 度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 15 15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 11 11 木 9 9 墙体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下列规定,且最小宽度不宜小于层高的四分之一 , 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 1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为 m; 2 外墙 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 m; 3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 m; 4 自承重外墙尽端至 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 m。 7度抗震设防区 6层建筑的底部两层、 5层建筑的底部一层实心砖抗震墙均应采用配筋砌体,其水平灰缝应配置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得低于 %。 实心砖砌体沿阶梯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fVE = fV () 式中: fVE —— 砖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 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应按表 17。 表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影响系数 fV 注: 为对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 实心砖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验算: 1 一般情况下 ,应按下式验算 : V≤ fVEA/γ RE () 式中: V ——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墙体剪力设计值 (N); A —— 砖墙体横截面毛面积 (mm2); γ RE ——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承重墙两侧均设构造柱的墙体,应取 , 其他墙体应取 ,自承重墙取。 2 采用水平配筋的墙体,应按下式验算: V ≤RE1 ( fVEA+ζ s fyh Ash) () 式中: fyh —— 水平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h —— 层间墙体竖向截面的总水平钢筋面积,其配筋率不应小于 % , 且不大于 %; ζ s —— 钢筋参与工作系数,可按表 采用。 表 钢筋参与工作系数 墙体高宽比 ζ s 3 当 按式 ()、 ()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可计入基本均匀设置于墙段中部、截面不小于 240mm240mm ,且间距不大于 4m 的构造柱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按下列简化方 18 法验算: V≤RE1 [η c fVE(AAc)+ζ c ftAc++ζ s fyhAsh] () 式中: Ac —— 中部构造柱的横截面总面积(对横墙和内纵墙, Ac> 时,取 A;对外纵墙, Ac> A 时,取 A); ft —— 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Asc —— 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截面总面积(配筋率不小于 %,大于 %时取 %); fyh、 fyc —— 分别为墙体水平钢筋、构造柱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ζ c —— 中部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 ,多于一根时取 ; η c —— 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 ,构造柱间距不大于 时取 ; Ash —— 层间墙体竖向截面的总水 平钢筋面积,无水平钢筋时取。 多层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当 抗震构造措施与 墙体裂缝控制 措施重叠时,应符合 抗震构造要求。 多层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1 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 ; 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 ,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 3 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 19。 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 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 6 度不超过四层 或 7 度不超过三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 ; 4 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 ; 5 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 ,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 1~ 4 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 6度不超过四层 或 7 度不超过三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 表 构造柱设置要求 房 屋 层 数 设 置 部 位 6 度 7 度 四、五 三、四 楼、电梯间的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较大洞口两侧 隔 12m或单 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六 五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六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 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多层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的砖房,应按表 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 2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 但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20 表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墙 类 设 防 烈 度 7 外 墙和 内 纵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内 横 墙 同上; 屋盖处间距不应 大于 ; 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 构造柱对应部位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的构造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的相关要求。 多层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 120mm; 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 80mm 或采用硬 架支模连接 ; 3 当板的跨度大于 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 4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 6 度时房屋的屋盖和 7 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 5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建筑,不应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结构。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跨度不小于 6m 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根 直径 6mm的 通 21 长钢筋 和直径为 4mm的分 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直径为 4mm的 点焊 镀锌钢丝 网片; 7 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 , 设置 60mm 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2根 直径 10mm的 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 3 皮,每皮的配 置 不少于 2根 直径 6mm的 钢筋 ,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 ;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 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 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 钢筋混凝土休息平台梁的支撑端应设构造柱,构造柱与休息平台梁应整浇; 5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根 直径 6mm的 通长钢筋和 直径 4mm的 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 直径 4mm的点焊网片。 框架填充墙体 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框架填充墙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 砌筑砂浆 强度等级不 低 于 ; 2 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mm设置 2根直径为 6mm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 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 1/5且不小于 700mm,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 200mm; 3 高度超过 4m或有较大门窗洞口的填充墙,应在墙高中部或洞口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与混凝土框架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其间距不应大于 4m,截面高度不小于 60mm; 4 当填充墙长度大于 5m 或墙长大于 2 倍的层高时,墙中间应设混凝土构造 柱,构造柱的钢筋应与框架梁的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宜小于 30d,焊接时不宜小于 10d; 5 有洞口填充墙,当洞口宽度大于 ,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 22 6 走廊和楼梯间墙面应挂网粉刷。蒸压磷渣硅酸盐砖建筑技术规程-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相关推荐
异。 根头:是短缩的茎,上面着生芽和叶片 根颈:由下胚轴发育而成,为主要食用部分,表面没有叶痕和侧根 根头:由胚根发育而成,上面着生侧根,十字花科,藜科的侧根皆为两列,而且子叶与侧根伸展方向一致,伞形科的侧根为四列。 另外,肉质根的形状,大小以及三部分的组成比例,在种和品种间也不相同。 肉质根按解剖结构分三种类型: 萝卜型:肉质根的次生木质部发达, 为主要食用部分,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在演变过程中,只有少数极有竞争力的商家会不断扩张而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未来领先者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更要求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营销经验。 二、我国蔬菜超市的产品和服务分析 下面给出目前流通链中生鲜产品典型的价格分析 如上描述,在批发环节, 生鲜 产品的物流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由于市场信息变化快,生鲜产品保存费用和损耗高昂,批发环节有较高的毛利以抵抗高风险
释、 扩散到上空,不会引起公害问题 :若大量高浓度的臭气长期存在,会改变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人体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并使畜禽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污染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便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后果。 固体废弃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者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毒有 害 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源,危 害 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液危 害 更大,它可进入 土
—— 将送样情况登记备案 —— 取回试验报告后提交一份给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原件后可提交复印件)—— 将报告单进行登记。 填土、砂、石、砖在抽样送检时取一定数量作为材料样板,在试验报告显示该材料合格时,该材料样板作为比照、评价以后所进该种材料的标准,不符合的不准进入现场和使用。 混凝土试件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制作,并由监理工程师作上标记。 施工所用的一切设备、机具、仪器
、 加气混凝土砌块 操作开始前,监理工程师必须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认真核查施工方的 砌块 定位放线,并作好检查记录。 加气混泥土砌块的含水率应小于 15%(粉煤 灰砌块的含水率应小于20%), 砌筑时 的产品龄期不应低于 28 天 , 并在砌筑的第二天,应对加气混凝土砌块洒水 23 遍润湿,要求水渗入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810mm。 砌块砌筑时应按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
发项目荣获“楚雄州科技进步奖”。 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开发新产品,提升技术含量,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取更大的发展。 【引种示范】 我县葛根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后,生产原料靠采挖野生葛根解决,但数量和品质难于满足生产需求,同时严重破坏了天然野生葛根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和药材种源的保护。 为了切实解决加工原料供应,打造牟定葛根产业,迫切需要解决加工原料种植生产的技术问题,引种示范优质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