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基础知识与常用色彩设计手册内容摘要:

系分为三个层次: a 03,为低明度 (黑至深灰) b 46,为中明度 (中灰) c 710,为高明度 (浅灰至白) 明确了明 度的三个层次后,我们将要谈谈明度的对比关系。 明度的对比关系也可以归为三个类别: a 强对比 这种对比关系黑白反差大,视觉效果刺激。 b 中对比 对比关系适中,视觉效果平和。 c 弱对比 这种对比关系明暗反差小,视觉效果模糊。 色彩调和的原理 色彩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 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 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 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 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 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 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 色彩调和的原理: 互补色平衡论 从色彩视觉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 因为人在视觉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 取得生理的补充平衡。 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他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将它产生出来。 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部色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回旋转盘上混合),如果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 自然色彩秩序论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 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登色彩的变化和相 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 例如,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必然会产生高光、明部、明暗交界、暗不、反光、投影。 物体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有秩序的、有节奏的、非常协调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评判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要求各种色彩必须建立一定秩序。 色立体的色相系列、明度系列、纯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因此,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的、圆的、椭圆的、螺旋形的 ......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配色明快论 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 和的。 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 一般来讲,过分刺激或过分暧昧的配色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 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面积比例论 歌德认为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是, 黄:橙:红:紫:蓝:绿 =3: 4: 6: 9: 8: 6 孟塞尔认为:构成画面的各种色彩相混合,只有产生中性灰时才能取得色彩和谐。 色彩和谐与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因为红( R5/10)与青绿( 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转盘上旋转混合并不会得到明度为 5的灰。 显然是因为 红的纯度高,而绿的纯度低之故。 他认为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 总之,配色中较强的色要适当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适当扩大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衡的一般法则。 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的取得是一种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识地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审美心理共鸣论 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 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性别、年龄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等)和生存的社会条件 (如文化、科学、艺术、教育、政治经济等)、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色彩方面各有偏爱。 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 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将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色彩的和谐与愉悦,并强烈地产生色彩装饰的动机和占有欲。 因此,进行色彩设计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 消费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合目的论 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 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 例如:用于仪表、交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对比强烈的异色相配是适用的。 用于工作场所的色彩一般应选用柔和明亮的配色,要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的对比强烈的配色。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 设计、商业设计、工作设计等,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色彩原理 色彩美与审美主体色彩美与审美主体有关,色彩本身无所谓美,只是美的客观条 件,只有当色彩美的条件与人联系起来之后才产生色彩美的反映。 因此,色彩成为美的对象取决于人对色彩的感受和作出的评价。 有人爱红,有 人爱绿,有人爱浓艳,有人爱清淡;同一色彩或一组色彩,有人觉得美,有人认为它并不美;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时觉得它美,有时又不认为它美。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认为,“美晋皆在其心”,色彩美不美由“人心”决定。 对色彩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因情而变。 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思想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由于性别、年龄、文 化修养以及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色彩也各有偏好;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遭遇、心境而产生情绪变化,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只有当色彩所反映的情趣与人们所向往的精神生活产生联想,并与人们的审美情绪发生共鸣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们的审美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才会感受到色彩美的愉悦。 由于色彩审美主体的复杂性和多边性,因此,我们在讨论色彩的美感和表现力时,既要研究各种色彩由生活联想而产生的一般的普遍意义,同时又要注意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 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对色彩的内涵与表现力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注释,色彩美必然具有时代的特征和个性表现的一面。 色彩的魅力 色彩是形象设计领域中的一大重点。 色彩包括三原色、间色和补色。 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大要素,它们深浅明暗、大小块面的搭配变化演绎出缤纷时尚。 色彩的搭配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创造性的审美过程。 黑、白、灰最能体现优雅、理性、高贵、神秘类型的气质,将此三色艺术化搭配,简单中蕴藏着无穷变化,更具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常用的多色相配色以少量色种为基础,按“大统一协调、小对比”的规则 配色。 以相同或相近色相加、以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体现区别的弱对比配色系列,具有统一协调、柔和素雅的效果,但缺少动感,易显得单调平淡。 中对比配色系列和强对比色系列的共同点是具有不同程度的鲜明醒目、兴奋热烈 _的视觉效果,但也不易统一协调,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色彩高明度格调的作品会形成优雅明亮的氛围,具轻松温和明快的效果;中明度格调的作品中,中明度、高纯度的配色饱满有力,中明度、中纯度的配 色则显得含蓄庄重;低明度格调的作品具有沉静庄重、严肃忧郁、文弱内向等效果。 色彩纯度越高,颜色越鲜艳华丽,效果越活跃热烈;纯度越低, 色彩越灰暗迷朦,效果越朴素沉静,甚至有软弱内向的感觉。 一般而言,高明度和纯度的色彩体现暖、轻、动、近、大、兴奋、华丽等情感效应;反之,则体现出冷、重、静、远、小、沉静、质朴等情感效应。 在形象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效应来调节改善视觉效果和展现人物个性;利用膨胀收缩、远近大小等错觉来调整体型、脸型的轮廊以掩饰人物形象的缺陷,突出其优美之处。 色彩温度 我们常说,蓝色带来凉爽感觉,而红色等带来温馨浪漫感觉。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置身于不同色彩的环境时,如看到红色或看到蓝色时,感觉的温度会有3摄氏度的 差别。 了解不同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效果,对于我们根据季节不同做不同的布置会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室内布置中包含很多颜色,用一种单纯色彩可能使室内空间看起来更大一些;占很大面积的墙壁或窗帘,采用大块图案会使屋内看起来更狭窄 —— 这些颜色布置的小秘诀,可以让我们在布置居室时更得心应手。 以下是一些基本颜色对人产生的心理效果,您在布置居室时可参考使用。 红色:红色属于热情而又精力旺盛的人。 但红色使用过多,会感觉疲劳。 粉红色:使皮肤看起来更舒服、更美丽。 但使用太多或使用不当的话,会给人轻浮的 感觉。 黄色:这种颜色可以在人心情不好时,让人燃起希望与勇气。 因为它是膨胀色,所以在大面积使用时,宜使用比较柔和的中间色。 绿色:可以使心情和身体两方面感觉平和,是使人放松下来的颜色。 绿色用于大面积时要尽量选择明亮的色调。 蓝色:可以使人心情平静,是最适合用来作睡房的颜色。 茶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泥土、木头等,给人以安心感觉。 如果家中大量使用木质家具时,搭配的地板选用深茶色等较深色泽为好。 白色:没有压迫感的白色,用于墙壁或天花板令人感觉宽敞。 但是如果连地板也用白色的话,会使人情绪不稳 定,不禁想要逃避。 黑色、灰色:配一点自然材质或明亮的色调,黑、灰色将发挥厚重暗色的魅力,是很有特色的布置 RGB 色彩模式 我们用放大镜就近观电脑显示器或电视机的屏幕,会看到数量极多的分为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的小点,如下左图。 下右图是左图的局部放大。 屏幕上的所有颜色,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所有图像内容,都是由它们调和而成 的。 现在我们在 Photoshop中打开下面这幅图象 (),教程中的引用图片都存放在光盘的 sample目录下。 打开的方法可以使用菜单【文件 打开】。 也可直接从光盘目 录拖动图像文件到 Photoshop窗口,如 Photoshop窗口被遮盖也可拖到其位于任务栏的按钮上。 然后按 F8或从菜单【窗口 信息】调出信息调板。 如下图,然后试着在图像中移动鼠标,会看到其中的数值在不断的变化。 注意移动到蓝色区域的时候,会看到 B的数值高一些;移动到红色区域的时候则 R的数值高一些。 电脑屏幕上的所有颜色,都由这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一组红色绿色蓝色就是一个最小的显示单位。 屏幕上的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由一组 RGB值来记录和表达。 那么,现在所看到的如下最左方的图像,实 际上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因此这红绿蓝又称为三原色光,用英文表示就是 R(red)、 G(green)、 B(blue)。 可以把 RGB想象为中国菜里面的糖、盐、味精,任何一道菜都是用这三种调料混合的。 在制作不同的菜时,三者的比例也不相同,甚至可能是迥异的。 因此不同的图象中, RGB各个的成分也不尽相同,可能有的图中 R(红色 )成分多一些,有的B(蓝色 )成分多一些。 做菜的时候,菜谱上会提示类似“糖 3克、盐 1克”等,来表示调料份量的多 少。 在电脑中, RGB的所谓“份量”及“多少”就是指亮度,使用整数来 表示。 通常情况下, RGB各有 256级亮度,用数字表示为从 0、 2...直到 255。 注意虽然数字最高是 255,但 0也是数值之一,因此共 256级。 如同 2020年到 2020年共是11年一样。 按照计算, 256级的 RGB色彩总共能组合出约 1678万种色彩,即 256 x 256 x 256。 通常也被简称为 1600万色或千万色。 也称为 24位色 (2的 24次方 )。 这 24位色还有一种较为怪异的称呼是 8位通道色,为什么这样称呼呢。 这里的所谓通道,实际上就是指三种色光各自的亮度范围,我们知道其范围是 256, 256是 2的 8次方,就称为 8位通道色。 为什么老是用 2的次方来表示呢。 因为计算机是 2进制的,因此在表达色彩数量以及其他一些数量的时候,都使用 2的次方。 这里的色彩通道,在概念上不是一件具体的事物。 我们可以把三原色光比作三盏不同颜色的可调光台灯,那么通道就相当于调光的按钮。 对于观看者而言,感受到的只是图像本身,而不会去联想究竟三种色光是如何混合的。 正如同你只关心电影中演员的演出,而不会去想拍摄时候导演指挥的过程。 因此,通道的作用是“控制”,而不是“展现”。 注意以上所说的是色彩通道,和后面教程中的图像通道概念上不同。 从 Photoshop CS版本 (实际版本为 8)开始增强了对 16位通道色的支持,这就意味着可以显示更多的色彩数 (即 48位色,约 281万亿 )。 RGB单独的亮度值为 2的16次方,等于 65536,三次方为 281474976710656。 但是由于人眼所能分辨的色彩数量还达不到 24位的 1678万色。 所以更高的色彩数量在人眼看来并没有区别。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24位色足够了。 可以用字母 R,G,B加上各自的数值来表达一种颜色,如 R32,G157,B95,或r32g157b95。 有时候为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