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册--电大数控加工工艺考核册答案内容摘要:

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是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 ( A)加工轮廓简单、生产批量又特别大的零件 ( B)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 ( C)装夹困难或必须依靠人工找正、定位才能保证其加工精度的单件零件 ( D)适于加工余量特别大、质及余量都不均匀的坯件 在数控加工中,( D )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进给路线,进给路线不仅包括了加工内容,也反 映出加工顺序,是编程的依据之一。 ( A)刀具原点 ( B)刀具 ( C)刀具刀尖点 ( D)刀具刀位点 下列叙述中( B ),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 A)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B)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 C)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短,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 ( D)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 尺寸链按功能分为设计尺寸链和( D )。 ( A)封闭尺寸链 ( B)装配尺寸链 ( C)零件尺寸链 ( D)工艺尺寸链 下列 关于尺寸链叙述正确的是( C )。 ( A)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顺序排列的链环; ( B)一个尺寸链可以有一个以上封闭环; ( C)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 ( D)分析尺寸链时,与尺寸链中的组成环数目多少无关。 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限制( D )。 ( A)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 B)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 C)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 D)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在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工艺基准的是( D )。 ( A)定 位基准; ( B)测量基准; ( C)装配基准; ( D)设计基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为避免换刀时刀具与工件或夹具发生干涉,换刀点应设在工件外部。 ( √ ) 在加工过程中的有关尺寸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 ) 尺寸链按其功能可分为设计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 ( √ ) 尺寸链 中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是其它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 ) 平行度、对称度同属于形状公差。 ( ) 轮廓加工完成时,应在刀具离开工件之前取消刀补。 ( ) 立铣刀铣削平面轮廓时,铣刀应沿工件轮廓的切向切入,法向切出。 ( ) 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回参考点来实现的。 ( ) 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时,不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 ( √ ) 一般情况下,减小进给量,可有效地减小表面粗糙度( √ )。 三、简答题 什么叫工序和工步。 划分工序和工步的依据是什么。 答: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发生变化和工作是 否连续。 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连接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 划分工步的依据是加工表面和工具是否变化。 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什么原则划分工序。 如何划分。 答: 一般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划分方法如下。 ① 按所用刀具划分 以同一把刀具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② 按安装次数划分 以一次安装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③ 按粗、精加工划分 即粗加工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精加工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 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④ 按加工部位划分 即以完成相同型面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 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在于: ① 保证加工质量 ② 合理使用设备 ③ 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④ 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什么是对刀点。 对刀点位置确定的原则有哪些。 答: “对刀点”是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零件运动的起点,又称“起刀点”,也就是程序运行的起点。 对刀点选定后,便确定了机床坐标系和零件坐标系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对刀点选择的原则,主要是考虑对刀点在机床上对刀方便、便于观察 和检测,编程时便于数学处理和有利于简化编程。 对刀点可选在零件或夹具上。 为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减少对刀误差,对刀点应尽量选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 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什么。 答: 切削加工工序通常按下列原则安排顺序。 ① 基面先行原则 ② 先粗后精原则 ③ 先主后次原则 ④ 先面后孔原则 确定加工余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确定加工余量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采用最小加工余量原则 ② 余量要充分 防止因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 ③ 余量中应包含热处理引起的变形 ④ 大零件取大余量 ⑤ 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和工序余量要分别确定 何谓加工精度。 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 ① 尺寸精度 ② 几何形状精度 ③ 相互位置精度 何谓表面质量。 包括哪些方面。 答: 面质量是指零件加工后的表层状态,它是衡量机械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面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表面粗糙度 ② 表面波纹度 ③ 冷作硬化 ④ 残余应力 ⑤ 表层金相组织变化 从工艺因素考虑,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有哪 些。 答: ① 加工原理误差; ②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③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④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⑤ 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⑥ 测量误差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液等。 A2 A3 A1 四、计算题 图 1 所示为轴类零件图,其内孔和外圆和各端面均已加工好,试分别计算图示三种定位方案加工时的工序尺寸极其偏差。 图 1 解: 方案 1: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 A1=12177。 方案 2:尺寸链如右图所示。 A3 为封闭环, A3=A2- A1, A2 为增环, A1 为减环 A2= A3 +A1 =12+8=20mm =ESA2- (- ), ESA2= - =EIA2- 0, EIA2=- 方案 3:尺寸链见下图 A2 为封闭环, A2=A4- A3- A1, A4 为增环, A1 、 A3 为减环 A3= A4 - A1- A2=40- 8- 12=20mm =0- EIA3- (- ), EIA3=- - =- - ESA3- 0, ESA3=0mm 图 2 所示零件, mmA 70 , mmA 0 60  , mmA 20。 因 A3 不便测量,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 A4 及其公差。 图 2 解: mmA 20 A4 A3 A2 A1 mmA 0 20 A3 为封闭环, A3=A2+A4- A1, A A4 为增环, A1 为减环 A4= A1 +A3- A2=70+20- 60=30mm =0+ESA4- (- ), ESA4= 0=- +EIA4- (- ), EIA4= 图 3 所示零件,镗孔前 A、 B、 C 面已经加工好。 镗孔时,为便于装夹,选择 A 面为定位基准,并按工序尺寸 L4 进行加工。 已知 mmL 280  , mmL 0 80 ,mmL 。 试计算 L4 的 尺寸及其偏差。 图 3 解: L3 为封闭环, L3=L2+L4- L1, L L4 为增环, L1 为减环 L4= L1 +L3- L2=280+100- 80=300mm =0+ESL4- 0, ESL4= - =- +EIL4- , EIL4= 如图 4 所示套筒, 以端面 A 定位加工缺口时,计算尺寸 A 3 及其公差。 图 4 L 1 L 2 L 3 L 4 C A B mmA 30 mmL 30 0  解: A0 为封闭环, A0=A2+A3- A1, A A3 为增环, A1 为减环 A3= A1 +A0- A2=70+12- 35=47mm =+ESA3- (- ), ESA3= 0=0+EIA3- (- ), EIA3=- 模拟自测题 五(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车削加工适合于加工( A )类零件。 ( A)回转体 ( B)箱体 ( C)任何形状 ( D)平面轮廓 车削加工的主运动是( A )。 ( A)工件回转运动 ( B)刀具横向进给运动 ( C)刀具纵向进给运动 ( D)三者都是 车细长轴时 ,使用中心架和跟刀架可以增加工件的( C )。 ( A)韧性 ( B)强度 ( C)刚性 ( D)稳定性 影响刀具寿命的根本因素是( A )。 ( A)刀具材料的性能 ( B)切削速度 ( C)背吃刀量 ( D)工件材料的性能 车床切削精度检查实质上是对车床( D )和定位精度在切削加工条件下的一项综合检查。 ( A)坐标精度 ( B)主轴精度 ( C)刀具精度 ( D)几何精度 数控车床的自转位刀架,当手动操作换刀时,从刀盘方向观察,只允许刀盘( B )换刀。 ( A)逆时针转动 ( B)顺时针转动 ( C)任意转动 ( D)由指令控制 数控车削用车刀一般分为三类,即( D )。 ( A)环形刀、盘形刀和成型车刀 ( B)球头刀、盘形刀和成型车刀 ( C)鼓形刀、球头刀和成型车刀 ( D)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和成型车刀 制订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 A )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 A)走刀路线最短 ( B)将复杂轮廓简化成简单轮廓 ( C)将手工编程改成自动编程 ( D)将空间曲线 转化为平面曲线 影响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要提高加工工件的质量,有很多措施,但( A )不能提高加工精度。 ( A)将绝对编程改变为增量编程 ( B)正确选择车刀类型 mmA 47 ( C)控制刀尖中心高误差 ( D)减小刀尖圆弧半径对加工的影响 车削时为降低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B )的方法进行改善。 ( A)增大主偏角 ( B)减小进给量 ( C)增大副偏角 ( D)减小刀尖圆弧半径 1 车削中刀杆中心线不与进给方向垂直,对刀具的( B )影响较大。 ( A) 前、后角 ( B) 主、副偏角 ( C) 后角 ( D) 刃倾角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数控车床适宜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类零件、特殊的螺旋类零件等。 ( ) 车削力按车床坐标系可以分解为 Fx、 Fy、 Fz三个分力,其中 Fy 消耗功率最多。 ( √ ) 车内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必须大于或等于螺纹标准中规定的螺纹小径。 ( √ ) 车削偏心工件时,应保证偏心的中心与车床主轴的回转中心重合。 ( √ ) 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之间的联系是通 过对刀来实现的。 ( √ ) 数控车床常用的对刀方法有试切对刀法、光学对刀法、 ATC 自动对刀法等,其中试切法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 √ ) 可转位式车刀用钝后,只需要将刀片转过一个位置,即可使新的刀刃投入切削。 当几个刀刃都用钝后,更换新刀片。 ( √ ) 车削螺纹时,进给速度值为螺纹的螺距值。 ( ) 当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选择较大的进给速度。 ( ) 螺纹车削时,主轴转速越高越好。 ( ) 三、简答题 数控车削加工的主要对象 是什么。 答: ( 1)轮廓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