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大楼基坑支护与土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来,定时用挖土机或机械式抓斗清理出来。 ( 5)钢筋笼安放 与处置度调整 钢筋笼在地面与钢立柱焊接好。 采用 16T 汽车吊将在钢筋笼由平卧转直立。 钢格构柱起吊时要轻提慢放,钢管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起吊时变形;钢柱下端离笼顶 — 米处设扶正块,以防提放灌注导管时钢柱发生较大摆动; 钢立柱缓慢自然垂直吊装至设计标高位置临时固定,并与垂直校正装置连接起来。 通过测 斜管现时反映钢立柱的垂直度状况,在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及时调整,直到混凝土浇筑完毕钢立柱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再固定 ( 6)二道清孔 二次清孔是下完钢筋笼之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一道比不可少的工序,其目的是排除孔底沉渣,保证孔底混凝土的质量。 拟采取气举反循环进行。 1)二次清孔的操作步骤 a 用吊机的大钩挂住工作平台,小钩挂住气举帽(即导管)。 b 根据孔底回淤深度,将导管下口提至回淤面位置处。 c 首先开启高压气阀,然后开启供浆泵。 刚开始时气量可小一些,待排渣口有泥浆,再逐步加大气量与供浆量。 d 不断变换 导管在孔内的位置。 e 当排渣正常后,逐步下落导管,直到最后将导管下口下到岩石顶面;如发现排渣不畅,可上提导管 100mm 左右。 实践证明,导管下口不触及岩面,孔底很难清彻底。 f 反复变换导管下口在孔底的位置。 g 检测排渣含砂量及验收孔底和泥浆。 h 如验收指标达不到要求,则继续清孔;如符合要求,即可拆除泥浆管、风管、气举管、准备灌注水下混凝土。 ( 7)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a 灌注前的准备工作,冲洗漏斗及导管所用的水泵及清水准备。 b 初灌:  将漏斗对接于导管上端;  泵入大约 1 立方米的纯水泥砂浆;  泵入约 11 立方米混凝土,大约刚好两罐车,初灌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820cm;  将第三罐车就位,并在开始泵入第三车混凝土的同时,将悬挂塞子的钢丝绳割断,塞子及混凝土沿导管下落,此时迅速上提漏斗(导管),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 600mm,便于塞子迅速下落;  当塞子下 落到孔底以后,迅速将导管下降,使其下口距孔底 300mm,让混凝土冲击孔底沉渣; 在整个初灌过程中,导管不要上下移动,以保证导管在混凝土中的有效埋深。 第二节、 内支撑施工 一、 冠梁的施工 在第一层土方开挖后马上进行灌注桩桩头的踢凿,将钢筋踢凿出。 踢凿选用两台空压机进行 踢凿。 钢筋伸入冠梁长度取 35d,桩顶嵌入冠梁 50mm。 冠梁尺寸为 1200 600。 混凝土等级 C30。 采用两侧之模板,底部直接在土层上做一层 100 厚 C15 垫层。 冠梁系统垫层施工完毕,必须用水准仪校验垫层表面高程,误差≤177。 30mm。 冠梁系统放样及尺寸偏差要求同永久性结构构件。 二、 内部支撑梁的施工 内撑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撑。 由于内撑梁跨度大,为防止土体下沉而导致内撑梁下绕,同时为保证表面观感质量, 内撑 梁侧模和底模全部采用胶合板模板进行支设。 两侧用打入的钢管作为模板的支撑,在梁中部按照 3%进行起拱,模板的底模标高 、轴线以及浇注标高全部采用龙门板进行定位。 模板支设完成后需要用水准仪进行检查。 内撑梁 的尺寸偏差要求同结构。 内支撑施工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土体沉降导致内支撑 下绕 由于土体 为淤泥质土,收水浸泡后强度低。 因此内撑梁在土方施工完后必须及时进行施工。 两侧打入土体的钢管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能支撑梁的自重及施工荷载。 遇到薄弱土层可采用先铺 200 厚碎石获碎混凝土垫层,在垫层上延梁方向铺 50 厚木跳板,钢管支撑在木跳板上。 内支撑节点施工: 由于内支撑完全依靠节点进行水平和垂直荷载的传递,因此此部位的施工必须 引起重视。 如右图所示节点 ,四道梁交叉,附加钢筋较多,必须合理安排,认真检查。 内撑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节点就是内撑梁与内撑柱的连接。 由于本工程为钢格构柱,决定采用钻孔钢筋连接法。 在梁钢筋穿柱的部位用氧气乙炔焊在钢格构柱上 烧出一个足够钢筋穿过的孔。 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降水与回灌工程 本 工程降水从 3 月 11 日开始施工,到 7 月 19 日停止降水,历时 130 天。 一 、降水井及回灌井布置 本工程基坑外采用明沟排水,基坑支护桩和桩间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切断 地下 补充水源。 坑内布设 11 口降水井,用于排除坑内滞水和局部帷幕渗 漏所带来的地下水。 同时采取“内排外灌”措施,以控制降水所造成的地面沉降量,回灌采用二级轻型井点回灌施工技术。 管井布置于基坑内侧,二级轻型回灌井点位于基坑坑口边沿。 根据原设计的降水井布置图,为便于土方施工,减少降水井的破坏,对降水井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降水井位置布置图如下 图 : 水松新村 F F9F F F二 、降水井数量计算 本方案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支护图纸要求布置 11 口,具体降水井数量的 设计计算参见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在本方案中暂不进行计算。 三 、降水井施工 1)成孔 管井成孔根据地层条件可选用冲击钻、螺旋钻、回转钻等。 第一层土方开挖后马上进行降水井的施工。 钻孔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宜多钻。 2)成井 成孔后 用大泵 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 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 后,投入滤料,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滤料通长填放。 a 下井管:  配制井管: 管井采用钢管,管径 219mm,壁厚不小于。 管井钻孔直径为 400mm。 按照设计的单井结构图要求,根据钻探成孔过程中的实际地层情况。 首先确定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然后向下配制沉淀管,向上配制井管。 其总长度宜高于地面 左右,配制好的井管应按从下至上的顺序,逐根编号按序排列。  包扎滤网缠丝: 过滤管的孔隙率不宜小于 35%,选用圆孔包网过滤管。 滤料采用 5mm 圆角砾,厚度宜为 100~ 150mm;滤网选用 30 目的尼龙布。 滤网外以镀锌铁丝绑扎,每 10cm一道,结头一律向地面倾倒。  探孔深:一切准备就绪后,进行探测孔深,当与井管长度不符时,一般应重新成孔。  下井管:一般采用钻机、卷扬机提吊 下管法,逐根按顺序下入连接。 当井管刚度较差,也可采用托盘下管法。 下管时注意轻提慢放,仔细检查滤网包扎质量,并使井管居中。 当上部孔壁缩径或孔底淤塞,应向孔内注水,缓慢放入,禁止上下提拉和强行冲击。 下置井管应直立于井中心,其倾斜度应不大于 1 度。 b 、 填砾料与封孔口:填砾的方法见下表,填砾时应将符合规格的砾料运至孔口。 砾料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LkdDV )( 2278  式中: V—— 单井填砾数量, m3; D—— 孔径, m; d—— 井管外径, m; L—— 填砾孔段长度, m; k—— 超径系数,取 ; 填砾方法选择 方 法 操 作 程 序 特 点 适用范围 静水填砾 填砾前彻底换浆稀释:停泵,孔口填入 简单,通过孔口返水判断填砾情况 井壁完整,地层稳定 动水填砾 边冲边填向井管内注水,使清水从管外上返,砾料从孔口填入 砾粒清洁,均匀 井壁不稳,井深较大,砾料不易投入 边抽边填 用空压机从井管内抽水,砾料从井管外填入 增大出水量,滤层质量好,操作复杂,易坍孔 适于较完整的稳定含水层 整体下入 把砾料与滤水管安装在一起,同时下入孔中 重量大,制作复杂,但质量较好 采用贴砾,匡状,笼状 过滤器时采用 当砾料填至预定深度时,上部宜进行粘土回填至孔口。 当孔深范围内抽水含水层与其它非抽水层有水力联系时,应进行分层止水。 c 洗井与试抽 洗井是成井工艺中重要的一道工序。 一口井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洗井的质量。 其主要任务是清除停留在孔内和渗入含水层中的泥浆与孔壁的泥浆。 疏通含水层,并在井周围形成良好的反滤层。 洗井工作应在填砾后立即进行,以防井壁泥质硬化,造成洗井困难。 应及时进行洗井,不应长时间搁置,完成洗井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 抽水设备选用: 6。 洗井的具体要求是:  洗井前 后两次抽水涌水量相差小于 15%。  洗井后,井内沉渣不上升或基本不上升。  试抽是在洗井达到要求后,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以确定单井出水量和降深。 d 地面抽水系统安装 先在管井外侧修筑排水沟渠或排水总管。 排水沟规格由基坑总出水量决定,福州地区尚应注意地面降水的汇入水量。 四 、 回灌 本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为疏干基坑内地下水,而须长期进行抽水,有可能造成以基坑为中心的大面积地下水位降低漏斗,从而使周围地面和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倾斜、开裂及管道断裂等。 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回灌即借助于工程措施,将水引渗于地下 含水层,补给地下水。 工程降水的回灌有利于稳定和抬高局部因工程降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降低,防止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等不良现场。 深基坑的降水回灌同时也会引起基坑周围地下水位和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改变。 基坑内抽出的水回灌到潜水含水层,引起潜水位上升,在水位变化带内土体含水量增大,水、土压力都发生了改变。 当基坑内抽出的水回灌到深层的承压含水层内时,承压水头上升,不利于基坑底部抗隆起,也可能对相邻基坑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回灌工程的具体实施须根据现场场地、周边环境、以及当地常规经验做法等作具体施工组织实际 ,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及“外排内灌”的必要性,作具体安排。 ( 1)回灌井点设备 回灌系利用轻型井点降水使用的射流泵机组,略加改造,变抽水为注水,并在原机上另安装一闸阀和一水表,以控制水流量。 ( 2)回灌井的布设 沿降水井点外围呈均匀等距布置。 回灌井点至降水井点距离决定于基坑降水水位下降引起地表变形允许的最小(距基坑边界)范围,宜尽可能的远离抽水井点,一般宜大于 6m。 当条件特殊时,可根据环境要求布置。 本工程 回灌井 全部布置在靠近居民区,在现场东面、南面以及西南面布置,具体见降水井布置图。 ( 3)回灌工程施工 回灌 井点结构及其成井工艺同降水井点做法。 但应注意回灌压力可能对滤网的破坏。 ( 4)运行管理  回灌过程中要做好回灌记录,如发现回灌量减少,应及时停灌进行回扬抽水,以保证回灌效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