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内容摘要:
是还原剂 六、氧族元素 包括:氧、硫、硒、碲、钋( 放射性元素 ) 硫元素与氯元素的比较: 氯原子的氧化性比硫原子强 相同点 :原子核均有 3个电子层 不同点 : 从原子结构来看: 电子层数相同,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氯原子为17,硫原子最外电子层有 6个电子,氯原子有 7个电子 从化学性质来看: 跟氢气反应、 跟金属的反应 (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不同) 七、碱金属 包括:锂、钠、钾、铷、铯、钫(放射性元素) ( 1)原子结构特点: 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次外层 8个电子 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碱 ( 2)碱金属性质的递变与原子结构关系: 性质: 是强还原剂 与多种非金属单质(如氯气、硫)直接化合 与水剧烈反应 原因: 随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且原子半径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故易失去最外层的 1个电子; 八、溶液的酸碱性 (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PH试纸、石蕊、酚酞 PH 7 碱性 PH = 7 中性 PH 7 酸性 PH试纸 :溶液滴到试纸上后,将试纸的颜色与标准色对照 石蕊: 变色范围 5—8, PH〈 5 ,显红色 PH 〉 8 ,显蓝色 5〈 PH〈 8 ,显紫色 强酸和强碱中和滴定用石蕊作指示剂时,显紫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 酚酞 : 变色范围 8—10,显粉红色 PH〈 8 ,溶液无色 PH 〉 10,溶液显红色 ( 2) PH值与 [ H+]和 [ OH+ ]的关系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表示为 =lg[H+] 在一定温度下, 溶液中 [H+] 浓度和 [O H]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 Kw) 在 240C度时, Kw = [H+] [O H] = 1014(mol/L)2 中性溶液: [H+] = 107(mol/L) PH = 7 酸性溶液: [H+] 107(mol/L) PH 7 碱性溶液: [H+] 107(mol/L) PH 7 例:有 A、 B、 C三种溶液, A中 [ H+ ] = 1 103 mol/L。 B中 [H+] = 1 105 mol/L中, C中 [OH] = 1 103 mol/L中,求这三种溶液 的 PH值,比较其酸性的强弱。 解析: 求 C溶液的 [ H+ ] [ H+ ] [OH] = 1 1014 ( mol/L) 2 计算得 [H+] = 1 1011 mol/L 求 A、 B、 C溶液的 PH值 PH = lg [ H+ ] 计算得: A : PH =3 B: PH = 5 C: PH = 11 酸性顺序 : A B C 九、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 1)把已知元素按照原子核电荷增加的次序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元素周期表 ( 2)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的递增而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 同一族元素 :金属性自上而下增强,非金属性自下而上增强 同一周期元素 :金属性自右到左增强,非金属性自左到右增强 ( 2)从原子序数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 19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位置 :位于第四周期 IA族 性质: 为碱金属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类别 烃 烃的衍生物 十、有机化合物 饱和链烃 不饱和链烃 :烷烃 :烯烃、炔烃、环烷烃、芳香烃 :卤代烃、羟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羧酸和酯、含氮化合物 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 个 CH2原子团,这样一系列化合物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具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 环烷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 2)主要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替代有机物分子里的某 些原子或 原子团 如 2CH4 + Cl2 2CH3Cl + 2HCl 光照或加热 加成反应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 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如:乙烯加氢 CH2=CH2 + H2 CH3CH3 聚合反应 :不饱和化合物由低分子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反应 如:乙烯、氯乙烯的聚合 氧化反应: 有机物的燃烧 消去反应 :乙醇脱水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烃类) 共价键 代表物 性质 同系物 同系物特点 有关反应 饱和链烃 C—C 甲烷( CH4) 燃烧放热;空气中含甲烷514%,遇火会爆炸;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跟氯气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CnH2n+2 (烷烃) n=1—4,气态 n=5—16,液态 n=17,固态, 一般很稳定 取代反应 C= C 乙烯( C2H2) 化学性质活泼,燃烧放热;和氧气直接反应,还能被氧化剂氧化 CnH2n (烯烃) n=2, 3, 4是气态 C5—C18是液态 C19以上是固态 有同分异构现象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烯烃 炔烃 C C 乙炔 用电石( CaC2)加水制取; 跟氧气反就放出大量热; 空气中含 —80%,遇火爆竹;能和氧化剂反应 CnH2n2(炔烃) 加成反应 环烷烃 分子里碳原子间全部以单键结合的环烃 环丙烷( C3H6) 环丁烷 ( C4H8) 与烷烃相似 与烯烃相同 环烷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芳香烃 苯 磺化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萘( C10H8)蒽( C14H10) 有特殊气味,易升华,可作防蛀剂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氢分子被卤素原 子替代 一氯甲烷、 氯乙烯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羟基( — OH)化合物(醇) 直链烃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 乙醇、硝酸甘油、酚 与金属钠反应 与浓硫酸共热反应 跟氧气反应 羰基化合物 分子中含羰基 ( C=O) 甲醛、乙醛、丙酮 羧酸和酯 分子中含有羟基 乙酸、酯 酯化反应 含氮有机化合物 硝基和胺基化合 物 分散质 ——不连续的;分散剂 ——连续的 分类 按物质的聚集状态分:九种 按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分成:粗分散系、胶体分散系 和分子(包括离子)分散系 六、分散系的要领和性质 粗分散系 : 分散质颗粒大,不稳定,固体分散质易沉降;液滴分散质易分层。 要使乳浊液 稳定,可以加乳化剂。 胶体分散系: 有丁达尔现象、电泳和凝聚作用等。 当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胶料的胶体溶液,会发生凝聚作用。 如用明矾净水 分子分散系: 若溶质为无机盐等,通常会出现沸点升高或冰点下降。 利用冰点下降的性质可以使汽车冷却水箱防冻 性质 练习(二) 乙烯通过溴水中,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的类型为 反应。 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是因为胶体颗粒带有 ,当加入 时,胶体中小颗料合并成大颗粒而沉降,称为胶体的凝聚。 下列元素的离子,其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为: A. I ̄> Br ̄> Cl ̄ B. Br ̄> I ̄> Cl ̄ C. F ̄> Cl ̄> Br ̄ D. Cl ̄> Br ̄> I ̄ 原子序数分别为 1 17的元素 , 在周期中属第几周期。 第几族。 比较其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 [ 第三节知识点 ] 什么是生物 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结构基础 生物的类群 (生命的基本特征) (蛋白质、核酸是重点) 什么是生物。 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 具有以下生命特征 : 严整复杂的结构 新陈代谢 (核心) 生长、发育和生殖 应激性和适应性 遗传和变异 ( 概念、单细胞和多细胞生长的区别 ) (概念、实例、意义) (概念、意义)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 组织 器官。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二节土壤流失通用方程式一、土壤流失通用方程式二、土壤
3. 隔坡梯田 水平梯田与坡段相合的一种形式叫隔坡梯田。 其特点是:在两价目一次修平的水平台阶之间 , 隔着一个保持原坡面的斜坡段 , 暴雨中 , 斜坡段上流下来的水和土 , 被水平台阶所拦蓄 , 一般采用的斜坡段与水平段宽度之比 1: 1或 2: 1。 在地广人稀地区 , 可在斜坡段上种植牧草 , 发展畜牧业 , 水平阶上种农作物 , 发展农业 , 它适于地多人少和降雨量较少地区采用 ,
第二节财产留给谁主讲:陈毜米福清市高厝初级中学
优先于法定继承 案例 2:王教授有一儿一女 ,自己单过 ,老伴去世后 ,得到女儿女婿的精心照料 .儿子儿媳则十分冷淡 .王教授对女儿女婿数年如一日的照顾十分感动 ,于是立遗嘱将自己购买的两居室楼房留给女儿并公证 .王教授病故后 ,姐弟为继承父亲遗产发生争执 ,姐姐坚持按父亲的遗嘱处理弟弟不同意 ,起诉到法院 ,要求与姐姐均分 . 设问 :① 假如你是法官 ,对此案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裁决
第三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概述
01 00 1 1 534 01 1 0 100 34 D 100 01 00 44 T 101 01 00 545 01 1 0 101 35 E 100 01 01 45 U 101 01 01 556 01 1 0 1 10 36 F 100 01 10 46 V 101 01 10 567 01 1 0 1 1 1 37 G 100 01 1 1 47 W 101 01 1 1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