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内容摘要:

6 0 30分 0 60分钟 答题时间 得分 敏捷型 冲动型 反省性 迟钝型 [来源 ]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编制的 《 中小学习者学习方式测验量表 》 学习方式 (2) 2020/11/29 17 知识基础 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变量 性格 动机 意志 情感 兴趣 知识基础 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变量 性格 动机 意志 情感 兴趣 学习者 A 学习者 B 用系统方法阐释协作学习 (3) 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特征的相互作用 2020/11/29 18 知识基础 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变量 性格 动机 意志 兴趣 群体动力学理论 自控论原理 课堂教学技术 动机理论 社会凝聚力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精制理论 情感 用系统方法阐释协作学习 (4) 不同理论对协作学习的支持 2020/11/29 19 组态结构 组态结构非智力因素结构智力因素结构IQ 结构元 认知知识基础外部特征结构一般非智力因素协作素质 2020/11/29 20 元认知 • “元认知 ”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 )于 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目前是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 2020/11/29 21 • 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 •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包括三个部分的知识 [刘电芝, 1997] 元认知 2020/11/29 22 协作素质 • 协作素质 是指影响协作关系和协作过程的心理品质总和的特征,具体包括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 协作意识反映了学习者与他人协作的愿望、态度、兴趣、动机和情感。 • 协作能力的核心是社交技能。 它是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 2020/11/29 23 组态属性与组控属性 组控属性组态属性组规模组目标依赖模式组内沟通组员关系 2020/11/29 24 组态属性 • 组规模 :组规模 是指协作组内成员的数目。 从大量文献调研来看, CSCL协作组人数大多在 3~5人之间。 • 组目标 : 是 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要依据协作组内各成员所拥有的共同学习目标,即 协作组目标。 • 依赖模式 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