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格栅与污水提升泵房深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调整深度后内容摘要:

撑。 具体见附图“基坑土方开挖分层剖面图”。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时,边坡位置应预留 20cm厚土做边坡的钻孔桩保护层,然后用人工修整坡面。 钻孔桩间面层的虚土应全部铲除 ,并尽量处理平整 ,发现止水帷幕渗漏 ,应及时用导流法进行封堵。 凡开挖的土方应随挖随运走,严禁堆积在基坑顶 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 ( 十 )基坑监测 安全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详本工程《基坑工程监测平面 图》和《基坑工程监测说明》。 施工中应遵循 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设计人员,监测报告必须要有评价意见,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分析监测数据,必要时调整设计方案,提出加固措施。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小于两次。 本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监测要求,应由监测方在施工前提出方案,经业主、设计及施工方确认后实施。 ( 十 一 )基坑检测 混凝土钻 (冲 )孔桩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墙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数 10%,且不得少于 3根。 当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数量大于 或等于抽检数的 30%时,应加大检测数量,其检测方法和数量由质监部门组织设计、监理等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十 二 )基坑的预警、抢险与加固 基坑开挖前 ,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作好基坑抢险加固的准备工作。 储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加固用的钢材、水泥、编织草袋等。 基坑周边应进行场地硬化,做好基坑周边雨水截流,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 在基坑开挖前对基坑顶应采取可靠的围护措施,防止人员跌入或者其他物品掉入基坑。 当支护结构出现渗漏水的情况 ,应及时采取有效堵漏止水措施。 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按下列规定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1)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可在坑底与坑壁架设斜撑。 也可视情况加设预应力锚索。 2)当支护桩踢脚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钻孔桩前堆砂包反压。 3)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速率持续增加,应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反压坑脚;在坡顶或桩墙后挖土卸载,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 ,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进行及时的补救,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 (十 三 ) 基坑工程监测说明 工程概述与监测 目的 本工程为 ****自来水公司拟建污水处理厂污水泵房基坑工程,其安全等级为二级。 第 7 页 共 55 页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大的系统工程,施工应遵照动态设计 、 信息化施工规定 ,确保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监测目的: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2)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基坑及周边监测准备工作 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移、沉降等 多项内容进行监测。 为此,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录象等工作 ,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详细了解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在周边建筑物、路面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精度要求及测点布置 在本基坑工程中,监测的主要项目有: (1)土体侧向位移 (2)基坑顶面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 (3)临近建筑物沉降、倾斜; (4)周边道路沉降和位移。 (5)地面沉降 ; (6)桩的侧斜、桩顶部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 (7)地下水位。 其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见表。 序号 量测项目 位置或监测对象 测试元件 监测精度 测点布置 图例 1 坑顶水平位移 放坡顶边 经纬仪 间距20m 共设11 个观测点 D● 2 地面沉降 基坑周围地面 水准仪 间距20m 3 地下管线沉降和位移 道路路面 ,管线接头 水准仪,经纬仪 间距20m 4 构筑物沉降和倾斜 建 (构 )筑物 水准仪,经纬仪 间距20m 5 钻孔桩侧斜 钻孔桩内置测斜孔 测斜管 ,测斜仪 共设 5个,测点间距 J。 6 钻孔桩沉降 钻孔桩顶 水准仪 间距 15m,共设 6个观测点 S△ 7 钻孔桩位移 钻孔桩顶 经纬仪 8 支撑轴力监测 支撑中间 钢筋应力计 ,荷载计 共设 5个 详下表 Y■ 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及应急措施 本工程监测中,每一测试项目都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实际情况,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以判定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调整施工步序和优化原 第 8 页 共 55 页 设 计方案。 一般情况下,每个警戒值均由两部分控制,即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的变化量。 (一)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 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 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二)警戒值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 钻孔桩测斜:最大位移取 50mm,警戒值为 40mm,每天发展不超过 5mm; 基坑外水位:基坑开挖引起坑外水位下降不得超过 20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00mm。 地面沉降:沉降位移均不得超过 5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 5mm; 水平位移: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 5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 5mm。 (三)应急措施 当监测项目超过其警戒值时,必须迅速停止开挖,查明原因,对支护方案进行修改,待加固处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开挖。 当地面有裂缝出现时,必须及时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封堵。 迅速原位回填,保证警戒值不再增大;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固。 观测时间与周期 各监测项目 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2天,其余情况下可延至 5~7天。 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 ,必须及时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 ,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如实报告。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承担 ,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应进行自检观 测。 施工中应遵循 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设计人员,监测报告必须要有评价意见。 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分析监测数据,必要时调整设计方案,提出加固措施。 本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监测要求,应由监测方在施工前提出方案,经业主、设计及施工方确认后实施。 其他未尽事宜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五 、工程特点 通过现场考察与地质资料反映, 本工程位于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 ****区镇。 场地内地层地质条件极差,其下低强度、高压缩性的淤泥层厚度较大,地下水位高且丰富。 因此本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难度极大,风险也很大。 本工程基坑支护在适当放坡后再采用钻孔桩 +混凝土支撑支护。 钻孔桩采用 ,桩间距为 ,采用双排搅拌桩止水止漏,止水水泥搅拌桩采用双排φ 600@500,采用四喷四搅,采用 ,水泥用量为70kg/m,水灰比不大于 ,加 ~ 2%生石膏粉,水泥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取 qu≥。 第 9 页 共 55 页 坑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 支护采用 3道混凝土支撑。 详见设计施工图。 由于基坑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加深了 2m,所以增加 φ 600@450单管旋喷桩 作为钻孔桩的加固措施。 根据周边场地环境 和基坑工程破坏造成的后果,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其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 =。 本工程有两个开挖深度,其中西侧粗格栅井开挖深度为 ,其中东提升泵房开挖深度为 ,坑中两个开挖深度之间采用 1:3放坡后迅速回填碎石土垫层。 为了确保证工程安全、文明、优质的要求,根据基坑的特点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从安全、经济、可行的原则出发,制订本施工方案。 根据场地质情况、地物地貌、建筑功能及周边情况将基坑分为 2段,位置 、 支护设计 及土方开挖 详各平、剖施工图。 第 二 章 施工部署 根据本基 坑工程的特点及支护设计要求,做如下总体施工部署: 第一步先进行钻孔灌注围护桩的施工(基坑内基础工程 为搅拌桩加固,后续施工 ); 第二步进行围护桩桩间 搅拌桩 止水桩施工; 第三步进行基坑内基础工程为搅拌桩加固; 第 四 步将基坑内侧土方开挖至围护桩 冠梁 底面位置,完成 冠梁 和内支撑砼施工 ; 第 五 步待支撑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约 14天 ,加早强剂约 7~ 10天 ) 进行土方开挖至第 一 道 腰梁底, 进行第 一 道腰梁 和支撑梁 施工; 第 六 步待第 一 道 腰梁和内支撑砼 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约 14天 ,加早强剂约 7~10 天 ) 进行土方开挖至第 二 道腰梁底,进行第 二 道腰梁和支撑梁施工 ; 第七步待第 二 道腰梁和内支撑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约 14天,加早强剂约 7~10 天)进行土方开挖至 第三道支撑腰梁底; 换填 500厚石粉,平整场地以方便旋喷桩 桩 机吊 入 基坑施工。 第八步进行 单管 高压 旋喷桩施工; 第九步待 单管高压 旋喷桩施工完成 后 ; 进行第三道腰梁和支撑梁施工; 第十步待第三道腰梁和内支撑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约 14天,加早强剂约 7~10 天)进行土方开挖至基坑底,进行底板换填层、垫层和底板结构施工; 第十 一 步待池壁施工到第二道支撑梁处进行第二道支撑梁拆除 ,采用静态爆破拆除或切割 成小段 后吊机吊出基坑; 第十 二 步待池项板施工完成后用石粉回填桩与侧壁间隙,进行第一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梁的拆除 ,采用静态爆破拆除或切割 成小段 后吊机吊出基坑; 基坑内土方开挖方法采用吊车吊入 P160 型号 挖机入基坑内开挖,土方采用 20吨 吊车吊出基坑后用运泥车运到指定的地方,采用推土机推平。 基坑周围 10m内不允许堆积土方。 最后完成 基坑 至地面 ( +)位 置,至此 , 整个基坑支护及 粗格栅与污水提升泵房地下工程 部分 完工。 混凝土强度可以通过及时送检来验证,在达到要求强度后再进行拆模和下面的土 方开挖,进 入 下一道工序。 第 三 章 施工目标 一、工期目标 根据施工合同工期要求,综合考虑现场施工条件( 200KW 供电量)及施工流程技术要求,总工期目标为 194 天。 二、 质量目标 根据我司一贯以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我们将此工程 质量目标定为:本工程质量等级为一次验收合格,力争达到优良。 第 10 页 共 55 页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分项工程以及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 三、 安全目标 预防和 消灭重大事故,减少轻伤事故, 月 轻伤频率在 ‰以下。 四、 文明施工目标 遵照省、市文明施工规定进行组织施工 ,确保达到文明施工工地标准。 五、 环境保护目标 余泥渣土、污水排放严格按市有关规定执行;施工噪音控制在允许范围,做到不扰民、不影响 工人 正常 生活秩序。 第 四 章 施工准备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部署,为顺利完成此工程,我单位派出强有力的各专业施工领导班子组成项目经理部,由有丰富经验、高素质管理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与技术负责人,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的管理方法。 一 、技术准备 组织各专业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三级 教育和 技术交底。 施工过 程中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创优良工程打下基础。 二 、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机械设备:按照分项工程内容和工程量,为确保按期完工,组织性能优良、数量充足并有备份的施工机械设备准时进场开工,每项工程完毕后,及时组织退场,并同时安排下一工程施工设备进场,做到组织有序、安排科学合理、充分利用现场条件,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三 、材料准备 分期分批进场,尽量减少二次运输和劳动强度。 按施工进度做好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