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摘要:
实效。 要对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回顾总 结,针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制定对策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严格落实排查治理责任 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要充分认识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要建立健全机构,成立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 “ 一把手 ” 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 业务部门 共同抓的安全生产 组织保障 体系。 “ 一把手 ” 要注重落实责任,重点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要亲自下基层、下现场,负责组织、指挥、协调、落实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各施工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加以推进,并将本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印发至各施工现场,各施工现场 项目经理 、总监要保证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 开发区安监站要负责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各 施工现场的开展及落实情况。 (二)实施 综合治理 ,依法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一是着力整顿并规 范建筑市场。 切实加强对 建设程序 、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管,在招标投标、施工许可、施工活动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规范程序、严格管理。 依法查处假招标、明招暗定、违法发包、违法 转包 、无证施工、无资质施工等各类违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实施 行政处罚。 重点加大对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等具有 管理职能 主体的监管,督促其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有效开展监督检查,保证施工安全生产。 二是着力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安监站要加大对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采取高强度、大频率的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是否落实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和标准规范、是否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各项措施进行检查,严格督促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按标准施工、按规范监理,坚决制止凭经验施工、按土办法操作。 三是保障 大型机 械运行安全。 切实加强对大型机械安全管理,加强对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重点加 强对安装、拆卸等 关键工序 的监督,实施严格的管理。 安监站对安装、拆卸的专项方案、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要进行严格审查,做到 资质证 书与实际单位一致、个 人证 书与本人一致,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准予实施。 安装、拆卸活动开始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到场进行再次核实并现场监督,安监站要组织到现场抽查、巡查。 结合安 全生产两项许可动态监管,在排查整治活动开展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企业和相关 “ 三类人员 ” 的动态管理。 一是注重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复查。 在各类监督检查中,把现场存在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和问。建筑施工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相关推荐
工程类型区 全区分为 桂 盆周山地丘陵 类型区 和 桂 中南 盆地 平原 类型区 2个一级工程类型区。 1 桂 盆周山地丘陵 类型区 桂 盆周山地丘陵类型区包括:桂林市、贺州市、梧州市、河池市、百色市(右江河谷除外)、防城港市、柳州市的三江、融水、融安县,来宾市的金秀县,南宁市的马山县,崇左市的天等、大新、龙州、宁明县和凭祥市 ,玉林市,钦州浦北县。 2 桂 中南 盆地 平原 类型区 桂 中南
手续,做好本队人员的岗位安全培训,经常组织人员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监督本队人员遵守劳动、安全纪律,制止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 ( 4)保持本队人员的相对稳定,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现场人员的变动情况,监督并确保使新进场人员都能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做好新进场工人的岗前安全教育; ( 5)做好对本队各工种人 员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并针对当天任务、作业环境等情况,做好班前安全讲话,监督落实其执行情况; (
第 8 页 共 69页 工程规模: 广州新客站 10kV 临时供电工程 主要 工程量 见表 11: 序号 项目名称 项 目 数量 1 电缆工程 10kV FYZRYJV223240 型电缆 约 6246 米 2 10kV FYZRYJV223120 型电缆 约 250 米 3 2B、 2A 顶管 330 米 4 Ф160 3A/PVC电缆预埋管 2500 米 5 Ф160 2A/PVC电缆预埋管
书,并定期参加由施工部或所在项目部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 5. 新进场的工人必须接受由公司、所在项目部、班组进行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 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 27 二、 培训计划 公司每半年应制定出一套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需求计划,将需要参加安全培训的人员和时间安排做初步的估计。 计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 况做出修改。 1.
7 11. 主要施工设备表 .......................................................................................................... 58 、合同条款及附件、技术条件响应一览表 ................................................ 59 ....
.................................................................................................. 88 工程量计算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