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毕业论文---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罗孝西内容摘要:

蚀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 1600~ 1927m,相对高差一般 100~ 300m,山势陡峻,沟谷深切,自然坡度一般 20~ 45176。 \u65292X 基岩多裸露,覆土薄,岩溶形态千姿万态,有高耸林立的峰丛、低矮的溶丘、宽阔平坦的坡立谷、溶沟溶槽等岩溶形态。 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工程地质 线路所经地区地层岩性复杂,出露下元古界~第三系沉积岩及变质岩、各时期的岩浆岩和第四系松散地 层。 主要沉积岩系有石英砂岩、灰岩等,及火山 — 沉积岩系凝灰岩、凝灰熔岩和凝灰质砂岩等等。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全新统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等。 水文地质条件 1)概隧道位于剥蚀中丘陵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盒基岩裂隙水。 其中孔隙潜水埋藏浅,赋存于上部第四系坡残积土层中,含水量少,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坳沟中季节性地表水,其动态变化大。 基岩风化裂隙水埋藏于石英片岩风化带裂隙中,属潜水,呈带状分布。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盒排泄 测区内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坳沟中季节地表水。 测区大气降水部分 通过地表沿丘坡径流排出,部分通过岩层裂隙及下渗于岩体中。 岩体中的地下水,大部分沿裂隙运移倒山体两侧坡脚,小部分存于岩体中。 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1/400 万)和《中国地震动反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8 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1/400 万) ,沿线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 里程 平均场地 峰值 动峰加速度 区划分档 地震 动反应谱 相应 地震基本烈度 DK924+135~ DK926+000 七度 DK926+000~ DK945+500 七度 DK945+500~ DK955+000 七度 DK955+000~ DK967+000 七度 DK967+000~ DK973+500 七度 DK973+500~ DK977+ 七度 表 11 沿线地震动参数区划表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9 第二章 人员仪器配置 为确保施工监测质量,真正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成立监测管 理小组,实行监测质量专人负责制。 监控量测人员配备 测量小组总共十人,其中监控量测小组四人,总共三对洞口, 组员 每人负责一对,小组长和各洞口负责人负责采集洞内数据,三个组员负责各自洞口的资料处理,组长负责资料的打印 , 汇总。 监控量测仪器配备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 ,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 1mm/s,根据以上精度对仪器进行配备。 名称 技术指标 状态 用途 徕卡DNA03 数字 水准仪 每公里双次观测标准偏差 水准仪圆水器灵敏度 8ˊ /2mm 居中精度 相当于 DS05 级水准仪 ” 鉴定合格 用于布置垂直位移监测网,测量沉降监测桩、墩台检测桩和沉降板 JSS30A 数显收敛计 测量范围 :~ 20m 分辨率: 测量精度: 数显示稳定度: 24h 不 大于 鉴定合格 隧道净空 变形量测 DSZ2 自动安平 水准仪 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标准偏差 177。 圆水准器,灵敏度: 8ˊ /2mm 鉴定合格 测量沉降监测桩 表 21 隧道 监控量测 精度 对 仪器 的 配备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10 第三章 监控量 测基本规定 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件中。 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 、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 对施工单位要求 ,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要求相对稳定,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 ; ; ; ;。 注意事项 、业主,经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11 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易于识别 ,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 ,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 ,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12 第四章 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一般规定 监 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 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监控量测设计因素 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监控量测目的进行。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 ; 、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 记录格式 ; ;。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尽快读取初始读数,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13 监控量测项目。 具体监控量测项 目见表 41。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 观 察 、数码 相 机 、罗 盘 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隧道浅埋段 表 41 隧道 监控量测 项 目 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按表 42 选择。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仪器 常用量测 1 隧底隆起 水准 仪 、锢钢 尺 或全 站 仪 2 纵向位移 多点位移计、全站仪 表 42 隧道特殊监控 量测 项 目 ,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地表沉降 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 43的要求布置 , 隧道内测点应按图 41 布设。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 (m) 2BHo 2050 BHo≤ 2B 1020 Ho≤ B 510 表 43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对照表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14 注 : Ho 为隧道埋深, B 为隧道开挖宽度。 Ⅱ 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Ⅲ 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Ⅳ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Ⅴ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图 41 隧道内测点布 设图 2~ 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 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 (构 )筑物时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 , 其测点布置如图 42 所示。 图 42 测点布置图。 监控量测断面按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15 表 44 的要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